王芳
“十九大作为中国共产党五年一次最重要的大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缅甸主流媒体记者采访团团长、缅甸宣传部处长觉泽亚对记者表示,很荣幸能见证这次盛会,也希望把更多的中国经验带回自己的国家分享和借鉴。
备受全世界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此次大会吸引了超过1800名境外记者前来采访报道。而其中,有一个采访团引起了其它媒体的关注,他们就是来自缅甸的主流媒体记者十九大采访团。
由中宣部、中国驻缅甸使馆联合主办,中国外文局《中国东盟报道》承办,缅甸主流媒体记者十九大采访团一行15人10月16日至26日来华进行采访。通过对十九大相关会议的采访、“京津冀”采访线的实地参访、与企业座谈以及参观央企成就展览等,他们全方位、多角度认识了客观、真实的中国。
热议十九大
“十九大作为中国共产党五年一次最重要的大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将中国共产党过去五年的工作直接公开给公众,这非常了不起。”缅甸主流媒体记者采访团团长、缅甸宣传部处长觉泽亚对记者表示。他说,自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很荣幸能见证这次盛会,也希望把更多的中国经验带回自己的国家分享和借鉴。
作为在缅甸具有影响的资深媒体人士,民盟党报《民主浪潮》总编辑埃朱曾多次访华,而这一次对他而言具有特殊意义。“这是我第一次采访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对我来说机会非常难得。”他说,作为缅甸执政党民盟党报的负责人,我关注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过去五年,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
“对于习总书记的报告,我重点关注了党建、党章党规和反腐败方面的议题。我比较感兴趣的有两点,一是党的建设如何去规范党员的行为,在守法守纪方面如何去管理党员。二是反腐败。在这两个方面,中国有很多经验值得缅甸学习。”埃朱告诉本刊记者。
“能参与报道十九大,我感到很骄傲。”缅甸《妙瓦底日报》的新闻主编纽佐昂说,“我非常关注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缅甸与中国都有很多少数民族,而中国在民族团结方面做得非常好。”
缅甸国际电视台记者楷玛奈林表示,参加十九大是她第一次做国际性盛会的报道,她第一时间把报告的英文版找来反复阅读,希望用自己的报道向缅甸人民介绍十九大的新政策、新思想。
在缅甸记者看来,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五年里做了许多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中国近几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改善民生、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等方面也都做出了成绩。他们希望通过十九大,了解和学习中国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方面的先进经验,比如城市规划和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要通过自己的报道,把这些先进的经验和理念带回去,更多地造福本国人民。
点赞中国基础设施发展
10月20日下午,缅甸记者团参加了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之后,前往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参观,并试乘了北京地铁燕房线全自动运行列车,直观地了解了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缅甸记者对北京轨道交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表示很震惊,赞叹中国在轨道交通方面的先进技术。
在指挥中心参观期间,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主任战明辉详细介绍了各线路每天客流量等数据信息、指挥中心的管理工作及未来的规划。当听到北京地铁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运输1150万人次且正点率是百分百时,记者们发出了惊叹声。“北京地铁人流量这么大,还能管理控制得非常好,这让我很吃惊。”《缅甸环球新光报》编辑吞吞奈说。
“建设地铁需要什么样的地下环境?”“仰光土质松散可以建设地铁吗?”“地下轨道最深有多少米?”在听完战明辉对北京轨道交通的介绍后,记者们争先恐后地提出各种问题。战明辉一一回答了他们关心的问题。“希望中国能将轨道交通技术带到缅甸,这将会有效地解决仰光的交通堵塞。”缅甸《今日民主》高级记者昂德哥说。
随后,记者们来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中国第一条采用自主化技术的全自动运行线路——燕房线体验和采访。在体验燕房线全自动运行列车时,缅甸记者被车厢内现代化的设施所吸引,纷纷拿出相机拍照、与列车合影。“太了不起了!”缅甸天网电视台记者昂觉觉感慨道,“中国轨道交通十分现代化和高科技,希望缅甸能够学习中国在这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一条‘全自动运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燕房线的三个关键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树奎告诉前来参观采访的缅甸记者,列车从早上唤醒、自检、运行到晚上停止、清洗、休眠,整个过程完全自动运行,没有人工干预。
让纽佐昂最感兴趣的是燕房线轨道交通的全自动系统和高精确度的软件。他告诉本刊记者,工作人员介绍说车厢门与站台的位置误差可以在300毫米上下,但这条线的误差最多100毫米,让他觉得印象深刻。“中国指挥中心的技术发展非常成熟,在指挥中心便可控制车辆和监控列车上的人。如果能把这样的技术引进缅甸,运用到地上铁路,一定非常棒。”纽佐昂说。
见证进行中的“京津冀协同发展”
“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乘坐高铁,高铁的便捷、快速和舒适性让我感到很震撼。”10月17日,在北京开往天津的京津城际高铁上,纽佐昂告诉本刊记者。
与纽佐昂有相同感受的人并不在少数。缅甸宣传部处长觉泽亚一下高铁便向记者感叹:中国高铁速度太快了,不到半小时就跨越两座城市。
确实,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推进,北京与天津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从2008年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城际高速铁路运营到今天把京津两地的时空距离缩短成半小时,九年来,京津城际高铁共运送旅客2亿多人次,动车组列车开行数量由开通初期的47对增加到目前的108.5对,增幅达131%,2017年日均运送旅客8.7万人次。
在天津申通物流有限公司,缅甸记者实地感受了智能机器人自动分拣系统。“这些人工智能机器人操作特别有意思,我之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先进的分拣系统。”纽佐昂告诉本刊记者。据悉,该机器人系统每小时分拣包裹1.8万件,节省人工70%,推动了物流自动化过程。因为精确高效的装配,目前京津冀地区的物流快递已经可以实现当日下单、当日送达。这得益于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突破。
除了高铁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天津打通了连接北京、河北的路段近800公里,2016年高速公路车流量达到1.8亿辆。
盐碱荒地上建立起来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引起了缅甸记者的兴趣。缅甸天网记者珊蒂丽钦表示,中国在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生态城从最初的规划到建设完成,可以看出中国在空气、水、土壤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看到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的规划后,楷玛奈林说,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得非常好,这使她联想到仰光的新区应该如何发展。楷玛奈林希望通过这次采访,把中国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想法传递给缅甸人民。
除了天津,缅甸记者也实地感受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所辖廊坊市的变化。10月22日早上,记者团从北京西单乘车前往河北省廊坊市参观采访。廊坊距离北京天安门40公里,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功能区,“绿色”和“创新”已成为该区域的关键词。
在香河机器人小镇展厅里,缅甸国家电视台记者梭梭登站在屏幕前体验“动作捕捉技术”。她双手合一,屏幕中的机器人也模仿着她的动作。“太神奇了,没想到这里会有这么高科技的产业。”梭梭登说。而在虚拟现实(VR)体验区,觉泽亚正在体验使用VR来购买家具。“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体验,让我感到很兴奋。”他告诉本刊记者。
“我之前看过很多西方电影,里面的动物比如恐龙,本以为都是用特效合成的,但今天发现真的有这种技术,这让我大开眼界。”在大厂影视小镇里,来自缅甸《联邦日报》的编辑温图特说,看到这些就能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影视产业发展得如此之快。
温图特告诉记者,通过一系列采访,他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变化,尤其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他认为中国在城市规划方面做得非常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路值得缅甸学习和借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