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健
3 考察瓦格纳-比罗舞台系统股份公司及其舞台机械工程
6月26日~28日,专家考察团在维也纳、林茨等地考察了瓦格纳·比罗总部、工厂和林茨音乐剧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此前还参观了即将改造完成的柏林国家歌剧院。
瓦格纳·比罗拥有16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著名的专业舞台机械系统制造商和承包商。现在公司设舞台设备、异型钢构玻璃幕墙、钢结构桥梁、重型机械四个部门,员工千余人;完成过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悉尼歌剧院等众多世界著名的剧场舞台机械设备,还能生产难度更大的高级游轮上1 000多座剧场的舞台机械设备。
3.1 感受柏林国家歌剧院(Staatsoper Unter den Linden)
6月19日,瓦格纳·比罗在菩提树大街上柏林国家歌剧院举办了“感受歌剧院(feel the Opera)”的体验活动,全面展示改造后的舞台机械。近20位中国专业人士,与来自德国、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的剧场技术专家、设备商约200人近距离体验了这一舞台工程杰作。
柏林国家歌剧院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歌剧院之一,其前身是国王腓特烈二世下令于1742年建成的普鲁斯宫廷剧院,后改称国王剧院,1919年后成为国家歌剧院。1843年,剧院在一次大火中被毁,按原样修复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再次毁于炮火。1951年~1955年重建。时隔50多年后,从2011年开始这次改建,预计于2017年10月30日完工。这是一次包括屋顶、建筑结构在内的全面改建(图39、图40),总改建费用3亿欧元。其中,舞台机械设备费用约2 800万欧元,由瓦格纳·比罗公司承建。
107台台上机械装满了舞台两侧的两层天桥,吊杆机与控制箱一对一地装在天桥两侧,其中有60台吊杆机、7台重型吊机(图41)。吊杆机:提升速度1.2 m/s时,有效荷载为1 000 kg;提升速度1.8 m/s时,有效荷载为500 kg;最大行程25 m。重型吊机:提升速度0.6 m/s时,有效荷载为3 000 kg;提升速度1.8 m/s时,有效荷载为1 000 kg;主要用于灯光渡桥、防火幕等重型设备。
天桥上设有渡桥码头。吊点滑轮梁固定在网格状栅顶下,可打开栅顶进行检修(图42)。
栅顶上装有42台单点吊机(图43),提升速度1.8 m/s时,荷载为500 kg,行程28.5 m。栅顶上空装有70个活动单点吊机横梁(图44),横梁上有水平和垂直滑轮托架,保证单点吊机的吊点钢丝绳可以在栅顶上自由移动。
为保证安全,栅顶安装的载荷传感器可实时显示各处承载情况(图45)。
乐池由主升降平台、辅助升降台、两侧的固定桥、前沿的空中走道组成(图46、图47)。主平台为13.5 m×5.5 m,行程3.4 m,最大提升速度为0.2 m/s,静态有效荷载为33.8 t,动态有效荷载为10 t。空中走道长13.5 m,宽1 m,行程3.4 m,提升速度为0.2 m/s。固定桥可安装在主平台两侧,彩排期间,导演通过固定桥可迅速从观众席走上舞台。辅助升降子台,可根据管弦乐队位置的需要调整各台阶的高度。可采用机动式楼梯。
上场门侧舞台装卸区有一约3 m×10.25 m,行程为9.5 m,提升速度为0.2 m/s,刚性链驱动的升降台;静态有效荷载和动态有效荷载分别为15 300 kg和10 000 kg。
主舞台由8个升降台组成。1号~6号台可安装演员活门。1号~3号双层升降台(图48、图49),可升7.5 m,降9.5 m,其下层可以单独移动。1号~4号升降台可形成向前或向后的倾斜舞台,倾斜角度分别为4.7°、2.4°。双层间演员升降可有几种形式,还有3块可组成一个15 m×15 m的车载转台,12个大小为2 m×1 m的活动车台系统,均尚未安装或交付。
7号台为双层台,尺寸15 m×6 m,提升高度9.5 m。它是主舞臺最大的平台,可将布景运送至舞台上。8号台用于存放软景幕,对应于该台两侧的墙面上装有4组安全光栅。
8个升降台自重从10 t~40 t不等,静态有效荷载和动态有效荷载均为5 kN/m2,静态荷载限值为10 t,动态荷载限值为20 t。平台最大速度为0.3 m/s~0.5 m/s。基坑的总面积为15 m×28 m。
升降台驱动机构(图50)的卷筒约3.5 m高,为降低台下设备的噪声,升降台的垂直和水平卷筒设有弹性吊架,并安装了隔声罩。驱动系统和绞缆轮装有消除噪声的装置,所有覆盖件均选用消声产品。
后舞台后墙上开有投影窗口。
观众席为1 360座,有楼座三层。这次改建基本不改变建筑外观,仅把观众厅的天花板升高了5 m(图51),这样混响时间预计会从原来的1.2 s,提高到1.6 s,将更有利于歌剧演出。
排练厅建在剧院附近的另外地方,排练厅面积与主舞台一样大(图52)。为降低噪声,排练厅采用双层墙结构。排练厅通过升降台、地下通道车台与歌剧院舞台相连接,排练厅内组装好的舞台布景可以整体运送到舞台上(图53)。升降台的尺寸约为11 m×6.5 m,提升高度为14.5 m,提升速度为0.3 m/s。采用刚性链传动装置。静态有效荷载和动态有效荷载分别为35 750 kg和10 000 kg。通过该升降台,人员可以进入不同的地下楼层,如地下1层和2层等存储区楼层,地下3层为地下通道,地面层即为排练厅层。为确保安全,与墙面有缝隙的一侧设有安全栅栏。车台可直接开上该升降台。
考察团观看了半个多小时的舞台设备秀表演(图54)。伴着音乐,几十道吊杆和舞台升降台翩然起舞,台上机械与台下机械相互呼应,悬挂吊杆上的几百只长条灯的明暗及颜色也随着音乐变换出绚丽多彩的图案,充分感受到控制编程技术的精湛,台上、台下舞台设备定位的精准,运动转换的自如流畅。endprint
3.2 林茨音乐剧场(Music Theatre,Linz)
6月26日,参观林茨音乐剧场(图55)。该剧場由林茨市政府投资1.85亿欧元,历经四年,于2013年4月建成。其中有一个1 000座大剧场、一个300座室内音乐厅(图56)、一个200座多功能小剧场(图57),及多个排练厅。剧场内还设有道具布景制作工厂、仓库。林茨音乐剧场每年共演出歌剧、音乐剧、芭蕾、喜剧等大约900场。在仅拥有20万人口的林茨,该剧场每天能售出1 000多张票。
大剧场舞台工艺复杂(图58),在台口宽16 m的舞台上有一个直径32 m、层高6 m的双层大转台(图59),是世界第二大转台。大转台下是一个圆筒形的台仓,上层转台面四周的轮子架在台仓圆墙顶的轨道上。大转台一端内嵌有3个14 m×4 m的双层升降台(图60);大转台另一端设有一个直径15 m、层高6 m的双层小转台(图61)。大转台最大边缘转速为0.4 m/s,小转台最大边缘转速为1.2 m/s。大转台层间有多台调光立柜,有消防水管。在舞台一侧有三个车台,舞台前有乐池升降台。舞台设备包括控制系统,总费用约1 200万欧元。
大转台看似面积巨大,但整个舞台面积与中国不少的品字型舞台相比还小不少。其舞台,具有独特的、高难度的技术优势,不仅能将设置在大转台上不同位置的布景转换到舞台口,还能将升降台、小舞台转换到舞台口,实现舞台的转换。如在转台旋转时,必须保证外部对转台内众多的舞台灯光回路和各种设备的供电,保证外部对转台内消防水管的供水以及保证外部与转台内各种设备相关的控制信号回路双向畅通。
比较特别的还有这个剧场的灯光渡桥上装有照向栅顶的灯光,据介绍是为舞台机械操作人员能看清栅顶下吊杆的运动情况而设置的(图62)。
3.3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Wiener Staatsoper)
6月27日上午,参观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图63)。剧院初建于1861年,坐落在维也纳市中心的格林大道,作为“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主要象征,被誉为“世界歌剧中心”。
剧院面积9 000 m2,六层观众席,100多个包厢,共有1 700座(图64),还有近600个站位。
歌剧院一年上演70~110个剧目,每个剧目会连演3场~4场,每年演出约300天。节目提前半年排定。每年都新排演一些歌剧,由世界著名的艺术家演出。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都以能够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而感到荣幸。
歌剧院的舞台宽24 m(图65、图66)。舞台机械设备多次改建。近年新增24台单点吊机为台上设备。由于空间限制,单点吊的钢丝绳走向、拐角滑轮的安装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图67),体现了因地制宜、灵活机动的特点。近年还新装了52道电动吊杆,可由19 m扩伸至22 m。原来的手动吊杆还装在原处,但已不用于演出。
台下机械有升降台、转台和车台。大行程液压升降台已使用多年,性能依旧良好。重达40 t的平时折叠储存的转台,在每年至少演出一次的约翰·施特劳斯的著名轻歌剧《蝙蝠》中有精彩应用。该转台与升降台结合在一起(图68)。悬吊折叠转台的驱动装置(图69)安装在楼上设备用房内,除电机有更新,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二战后初次建成时的设备。升降台的驱动采用液压直顶的方式(图70),行程很大,所以,储油罐中的液压油总重量达几百吨。升降台采用齿轮齿条导向,确保水平。升降乐池能容纳110人的管弦乐队。这些台下设备都已使用多年,状态保持很好。
观众厅每个座椅后面都有一块显示台词的小液晶显示屏(图71),并有多种语言可供选择。
3.4 其他行程
考察团还考察了Binbor & Co,该工厂于1999年加入瓦格纳·比罗集团,是瓦格纳·比罗生产制造舞台机械设备的工厂之一,有员工397人,2016年年产值1.2亿欧元,其中在亚洲销售收入占25.7%。
该工厂场地巨大,主要有三个车间,方形和圆形生产车间各一个(图72),以机械加工和表面抛光涂装为主,另外一个为包装车间(图73)。生产设备先进,以数控机床为主,线切割机床、车铣磨钻等皆为数控机床或数控加工中心,包装车间兼有设备调试功能,有包装箱自动加工流水设备。大量精密、一流的先进设备加上工人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为精湛的工艺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考察团还聆听了一场维也纳莫扎特交响乐团音乐会,古装二管乐队演奏的交响乐、小提琴协奏曲,《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歌剧男、女声演唱。优美的音质的确是难得的享受,考察团也对自然声演唱有了切身的体验。
4 体会与建议
(1)舞台机械,安全第一
舞台机械,安全第一。这次展会上看到,国际上普遍对舞台机械实行严格的安全要求。生命无价,中国在WH/T 28-2007《舞台机械台上设备安全》、WH/T 36-2009《舞台机械台下设备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制订新的、更高要求的国家舞台机械安全标准已经刻不容缓。专家考察团成员一致认为,应组织技术人员翻译、解读SLl3等欧洲现在通用的舞台机械安全标准,同时尽早推动新的强制性的国家舞台机械安全标准立项,并围绕制订安全标准,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会、讲座和论坛。
(2)实现舞台机械工艺精益求精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次考察看到,国际上舞台机械的精湛工艺,是建立在整体的精密机械加工体系上,是建立在各种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的。实现舞台机械工艺精益求精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规模大,未必能做到强。要生产舞台机械高端产品,就必须将高水准落实在每一个环节。可见,中国的舞台机械产品要想向高端发展、生产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必须考虑在更大的范围内对行业资源进行整合,包括探讨国际合作共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3)应该推动舞台工艺多样化
这次参观的几个剧场的舞台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让人大开眼界。欧洲剧场大多为场团合一的保留剧目剧场,根据各自的剧目要求和场地条件,舞台实现平移、旋转、升降等不同换景方式,达到不同效果,百花齐放。
对比之下,目前国内大部分剧场大而不当的舞台,近乎千篇一律,形成强烈反差。这固然与国内大部分剧场没有驻团,没人提出具体的要求有关。但是不可否认,其中也有建设方对需求认识不清晰、建设周期过短、设计公司视野局限、甚至厂家利益驱动等原因。
目前,中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例如,制订中的《剧场建设标准》正讨论将镜框式舞台按所配置的副台形式分为A、B、C三种类型。希望这次考察也能为改变这一现状出一份力。中国的每个城市、每个地区的剧场都应努力配置各具特色的舞台。
(4)竞争、合作中求发展、促发展
展会展出的舞台机械产品与技术琳琅满目,很多都值得学习。中国舞台机械产品虽已有长足的进步,具有相当实力,但如果要继续成长、继续发展,就必须面对国际先进产品的竞争。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只有面对面的竞争才能促进中国舞台机械产品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当然,开展互利的国际合作也是探索促进发展的途径。
对瓦格纳·比罗与SBS为考察所做的精心安排表示衷心感谢。
(全文完)
(编辑 王 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