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4季度以来,随着监管措施的加强,过去几年中过度膨胀的金融业开始去杠杆。事实上,金融去杠杆并非我国独有。次贷危机后美国就一直处于金融去杠杆的过程之中,因此,观察下美国的经验颇有启示。
美國金融部门的杠杆率(金融部门负债/GDP)从2000年的80%左右持续上升到2008年的120%。金融危机后,金融部门与家庭部门一样都进入了去杠杆的过程,至2016年杠杆率已经恢复到2000年的水平。如果进一步将美国金融部门分为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等3类,可以看到,金融去杠杆主要发生于资产证券化产品上,其规模在2008年最高,达到12万亿美元,目前已经下降到不足9万亿美元。相反,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和寿险、非寿险等金融机构,其资产和负债规模甚至还在不断上升。
金融去杠杆的核心在于通道业务,因为美国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尽管种类繁多,但其本质都是将非标资产(以家庭按揭贷款为主的各种类型贷款)转化为标准化资产的通道。不过,再进一步将资产证券化这种通道业务细分,我们看到,也并非所有通道都在减少。划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标准很多,可以按照基础资产、证券化结构等方式划分。这里,我们将之分为两类:其一是“两房”发行的证券化产品,由于有政府信用支持,我们称之为“公营”证券化;其二是私营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称之为“私营”证券化。做这样的分类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大幅度萎缩的是后者,其最高规模在2008年达到4.6万亿美元,现在只有1.2万亿美元;前者的规模在2008年后有所下降,但目前达到8.7万亿美元,高于2008年的8.5万亿美元。
为什么同为将非标转标的通道业务,私营证券化会大幅度萎缩呢?这是因为私营证券化与“两房”经营的公营证券化存在一个根本性的差异——基础资产的差异。公营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主要是按揭贷款中的合规贷款——对借款人有信用评分要求,存在杠杆率限制,实施固定利率;而私营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主要是非合规贷款,即后来熟知的“次贷”——借款人信用品质差甚至无信用评分,杠杆率高,实行浮动利率。
虽然我国的金融模式与美国存在很大差异,但美国案例依然颇具启示:第一,通道业务是去杠杆的核心,而担负正常金融功能的金融机构并不在此列;第二,通道业务孰是孰非,关键看基础资产质量,因此,“穿透”原则至关重要;第三,在去杠杆的过程中,需要保护“好的”通道业务,逆市场状况实施货币金融救助政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