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开展实施易地搬迁和生态脱贫

2017-11-27 09:18邵东宏
甘肃农业 2017年22期
关键词:河西东营市祁连山

■邵东宏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开展实施易地搬迁和生态脱贫

■邵东宏

201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1988年批准设立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必须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保护生态环境要把全国的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起来,根据自然状况、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等划分不同的功能区。甘肃省河西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历史上曾经辉煌的锁阳城、骆驼城、黑水国都成了遗址,这是为什么?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罗布泊、居延海的干涸应该给我们深刻的警示。

一、人类活动造成河西地区地下水位严重下降

1989年笔者去河西走廊中部的临泽县搞渔业技术推广工作,试验场的水源是1965年玉门石油管理局打的自喷井,刚打成时的自喷量为200立方米每小时,1989年大约是80立方米每小时,到1995年,夏季用水高峰井不喷了,需要6米扬程的潜水泵往外抽,到了2000年,水井冬夏都不再喷了,需要15米扬程的潜水泵往外抽。另外,我们的试验场旁边有一个自然小塘坝,1989年水面大约有200亩,水源是塘坝内的泉眼,塘坝内每年能生产10吨鲜鱼,而且当地农民引水浇地200多亩,1995年塘坝内的泉眼几乎不再往外溢水,当地农民只能从渠道引水到塘坝,2000年塘坝完全干涸,2002年塘坝已被农民全部开垦为土地种成了粮食。因此人类活动是河西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二、发达的灌溉农业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河西地区是我国八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河西地区人口少、耕地平坦、光照充足,因此只要能保灌就一定能丰收,也就成了商品粮的生产基地。可是河西地区的年降雨量大部分地区都在200毫米以下,而蒸发量达2000毫米以上,因此水资源极其珍贵,水源主要来自祁连山的千年冰雪。按河西地区的自然生态状况,应该是生态修复和保护区,尽量减少水资源的生产利用,更应该减少农业生产,绝不能成为商品粮的生产基地。居延海为什么能干涸,民勤为什么将成为第二个罗布泊,主要原因就是上游筑坝、修渠打机井发展灌溉农业,下游出现严重断流,河床成了石头滩,黑河、石羊河的末端没有水补给,怎能不干涸呢?河西地区共有人口600多万,耕地950万亩,其中灌溉面积达680万亩。国务院为了保护内陆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对疏勒河、黑河、石羊河等先后大量投资进行综合治理,主要以节约用水为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使河西地区的生态环境更好的保护,最好的办法是减少河西地区的人口,特别是农业生产人口,节约水资源,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到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不是农业生产。

三、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这次通报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突出。主要有:一是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问题严重。保护区长期以来大规模的探矿、采矿活动,造成保护区局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二是部分水电设施违法建设、违规运行。当地在祁连山区域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流域高强度开发水电项目,共建有水电站150余座,由于在设计、建设、运行中对生态流量考虑不足,导致下游河段出现减水甚至断流现象,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三是周边企业偷排偷放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环保投入严重不足,污染治理设施缺乏,偷排偷放现象屡禁不止。

河西地区在历史上曾经何等辉煌,水草丰盛农牧业发达,可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人类的活动,特别是灌溉农业的发展,河西地区的环境逐渐恶劣起来,荒漠化、沙尘暴等越来越严重,祁连山的水源涵养地区也进一步恶化,雪线上升速度加快。在甘肃省县域经济实力排序中,河西地区除天祝、古浪两县之外均在前20名,特别是前五名均是河西地区牧业较发达的县,可以说他们主要利用地广人稀、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以牺牲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取得数量较高的人均GDP,这给自然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虽然人均GDP数量较高,但总的GDP数量很低,因此这些地区,特别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GDP增长是不可取的,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必须限制这些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是鼓励支持他们发展农牧业,这些地区应该确定为生态功能保护区,国家给他们一定的补助,主要任务是保护生态环境,人口数量严格控制,多余的人口移出这些地区。

四、遵循自然规律,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养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她发源于青藏高原,她流经黄土高原的干流以及入黄河的许多在黄土高原的支流将黄土带入,最后注入了大海,经过沉淀、淤积形成了大量的淤积土地。山东省的东营市就是黄河带入大海的黄土淤积起来的,东营市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总人口177万,其中农业人口96万。全市土地总面积1188.49万亩,人均土地6.85亩,是山东省人均的2.6倍,未利用土地261万亩,而且黄河平均每年淤地造陆3~4万亩。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了关键时刻,到了攻坚克难的阶段。实施易地搬迁和生态补偿脱贫是行之有效的脱贫手段。易地搬迁应该不只限于在本地解决,历史上移民大搬迁是有过的。人类的活动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平共处,“人定胜天”给我们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既然黄河将黄土高原的黄土带入大海淤地造陆,全国应该是一盘棋,这些由黄土造起来的黄土地,应该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因此国家将这些自然填海造的陆地统一规划,长远打算,把甘肃干旱、人类无法生存的地区的人口有计划的移到东营市,来开发这些未利用的资源,把河西地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多余的人口尽快迁到东营市,使河西地区的生态环境真正得到休养生息。东营市未利用的土地达261万亩,如果人均2.6亩,可安置100万人,因此将河西地区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人口移出100万是完全可以的,当然国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投入资金安置这些人口总比这些人口为了生存破坏了生态环境,再投资治理、恢复生态环境要合算的多。然后再安排河西地区100万人口从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真正实现生态扶贫和生态脱贫,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造福。可以以立法的方式将河西地区的农牧业人口控制在200万人以内,河西地区主要的任务就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才能使居延海恢复碧波荡漾,才能实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才能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实处,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作者系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总工程师)

(编辑:王骏杰)

猜你喜欢
河西东营市祁连山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祁连山下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南京翠贝卡河西旗舰店
祁连山草原:如梦如幻近高天
祁连山
河西行(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