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竞赛欣赏的若干思考①

2017-11-27 11:21:02丁云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技战术学报

丁云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对体育竞赛欣赏的若干思考①

丁云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体育竞赛中运动员高超的技艺、精巧的配合、永不服输的精神吸引着亿万的观众观看比赛,正确的观看比赛能够令观众从中获得生理和心理的享受、精神和认知的愉悦。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就目前大众欣赏体育竞赛中主要涉及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得出观众需要从技战术、体育文化、审美的角度欣赏比赛,针对体育竞赛观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不断提高大众体育竞赛欣赏水平。

体育竞赛 欣赏 建议

体育竞赛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作为一种竞争性活动拥有自身的魅力,体育欣赏是人们在业余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欣赏涉及到体育的各种项目,通过了解体育欣赏途径、方法、技巧,能够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水平和审美水平,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1 大众体育竞赛欣赏现状

对校内校外群众进行访谈得知人们经常欣赏体育重大赛事,如足球超级联赛、国际马拉松、NBA等,但是如何去欣赏一场比赛成为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影响人们欣赏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持久的兴趣、必要的体育知识、对体育文化的了解程度、正确的审美观成为影响人们体育欣赏的内因,大众传媒、相关体育设施、体育教师成为影响体育欣赏的外因。

2 分析比赛是欣赏比赛的重要环节

观看体育竞赛是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也是从“入门”到“入行”的一个过程,有的人观看比赛一掠而过,没留下任何深刻印象,而有些人对某些比赛情节都会记得很清楚,其实“会”欣赏和“去”欣赏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去”欣赏比赛是欣赏者的一个动机所为,而“会”欣赏比赛含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例如,分析每一名队员的实力,其在场上的角色,各自队员的技术水平等。比赛取胜的任何因素在一定时刻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在一场比赛中运动员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在逆境中扭转局势等,在关键性的时刻能拿到关键性的一分。分析场上队员的基本情况、积分排名、比赛状态、历史交锋、战意、球队的心态、比赛性质等,找到场上比赛队之间的优劣势,了解比赛的方方面面,如果在观看之前观赏者就已经了如指掌,那么能够对比赛的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在观看过程中要注意善于观察比赛的细节,能够对比赛进行简单或者深入的评论,加深对一场比赛的印象,如果欣赏者想要参与体育竞赛,那么还需要更深入的去分析比赛的赔率预测比赛。

竞赛规则是影响比赛公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熟悉竞赛规则能够评定球员行为的合理性,成绩、胜负和名次决定一场比赛的可观赏性,实践证明公平正义的比赛规则可以提高一场比赛的观赏价值。

2.1 从技战术的角度去思考比赛

不同的运动项目拥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一场完整的体育竞赛是运动员精湛的技战术,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球场上灵感和智慧的结晶,运动队的战术形式和技术运用,队员间的默契配合和教练员的指导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

在访谈中发现身体对抗性项目最受观众喜爱,身体对抗类项目从技战术上存在着更多的变化,运动员之间的直接正面交锋更是令人心跳加速,如拳击比赛运动员,根据场上具体情况和战术形式的多样性合理选择不同的战术,掌握主动权力求破坏对手的技术特长,发挥自身的优势。其次,隔网对抗性项目也有较大的吸引力,两队之间的场上竞争表现有较强的趣味性,如乒乓球运动,欣赏乒乓球这种斗智斗勇的比赛,只有发现运动员之间的竞技交流和技战术的变化,才能令欣赏者看得更“明白”。任何运动项目的任何一个动作都具有前后连续性,在观看比赛时当然也要有一个顺序,例如乒乓球运动,首先观看发球运动员的发球,判断是哪一种旋转和落点的球,其次观看接发球运动员的接球,再看对手之间的相持球运用的是何种打法,是对搓、对拉、对攻,还是搓、拉、攻、挑、打相结合等技术,这种相持球时间越长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越大,竞赛的观赏性越强。武术体操等项目则要求动作上的标准娴熟,游泳、田径则更要求运动员个体的速度和力量,注意观看比赛时要了解每一个项目的不同技战术形式,将自身融入到比赛场上去加深比赛的印象。

2.2 从体育文化的角度观看比赛

(1)体育竞赛是体育精神的体现。体育精神包括人本精神(活力、优美、健康、快乐)、英雄主义精神(坚强、勇敢、高超、高尚)、公平竞争精神(公正、竞争)、团队精神(合作)[1]。运动员的力量美、精神美在体育竞赛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运动员个体的美不仅是外在的美更是内在美的体现,观众之所以崇拜一个体育明星崇拜的不仅是他的技术,更是他所表现的独特的人格的美和他展现的体育精神。

(2)体育竞赛拥有不同的比赛性质。体育比赛分为多种性质的比赛,例如联赛、杯赛、友谊赛等,其具有代表国家、单位进行的比缺乏体育认识的情况,体育习惯不稳定。所以,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健康知识的传播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之处。

3.3 实现课内一体化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仅仅在课内实现是不可能的,终身体育作为一个长期的目标,定然需要一个长期的累积过程。所以,体育活动在课内和课外都要一直持续的进行。学校之内有序的开展各种体育竞赛、体育活动,加强学生们的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因为课内时间短少,所以课外的体育活动体育锻炼是必然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把课外的锻炼纳入课内的计划,将课外体育和课内体育相结合,校外体育和校内体育相结合,从而使学生真正的行动上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1]尹建业.浅论高校体育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内涵与方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103-104.

[2]刘毅,陈冬亮.浅谈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接轨[J].体育科学研究,2005(2):78-82.

[3]郑国荣.从“终身体育”视角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2):93-96.

[4]王冰.从终身体育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长治学院学报,2008(2):74-77.

[5]李冰,张海龙.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平原大学学报,2005(5):91-93.

[6]王洪海.基于终身体育理念探讨高校体育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123-125.

[7]赵专,李平.论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2006(2):94-95,98.

[8]荀盛龙.从终身体育观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衡水学院学报,2015(4):27-30.

[9]高琦.基于终身体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28):63-64.

[10]崔红艳.终身体育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36):145,147.

[11]刘同众.简论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9-91.

[12]祝明慧.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199-200.

G80-05

A

2095-2813(2017)06(c)-024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247

丁云(1993—),女,汉,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技战术学报
致敬学报40年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00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11
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分析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14
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
21分每球得分制对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的影响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深空探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