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群众体育管理的理念创新与对策建议①

2017-11-27 11:21张焱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管理体制理念

张焱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南平 353000)

我国群众体育管理的理念创新与对策建议①

张焱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南平 35300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我国群众体育管理角度为切入点,在分析我国群众体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基础上,提出我国群众体育管理的创新理念,即文化性创新、协调性创新、服务型创新、效益优化创新;提出我国群众体育管理的三条对策,即构建群众体育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统筹兼顾群众体育管理的非均衡发展、完善群众体育管理多元化的管理体制。

群众体育管理 理念创新 管理体制

体育事业乃民生大计,不仅直接关系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更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和繁荣安定。群众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让广大群众通过参与体育运动而获得或满足其健康和快乐需求。然而,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在“唯金牌论”影响下,群众体育发展处于边缘化,问题较为突出。在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全民健身日”的设立、《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等等,群众体育事业被摆上日程。2016年6月15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指出要做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1]。随着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对它的管理也相应的成为体育管理的一个重点。笔者以此为切入点,从理念和体制两个层面着手对我国体育管理进行研究。

1 我国群众体育管理的发展方向

(1) 系统化管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深入,现在的体育事业发展与中国传统的体育事业管理体制产生冲突,其矛盾的焦点就在于国家统包供给制度对社会相关组织、企业干预过大。 政府对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同时承担着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等多重职能和角色,在一定层面上导致群众体育发展的权利过分集中,易形成官僚主义。现阶段我国群众体育管理要顺应全能型政府的转变,理顺群众体育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向着系统化管理方向挺进,发挥宏观调控和政策性作用,为群众体育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提供保证[2]。

(2)现代化管理。群众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社会走向现代化进程中,对社会走向现代化发挥着重要推动力。群众体育的现代化不仅是群众体育产业的现代化,更是群众体育管理的现代化,这标志着群众体育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从管理本身角度看,群众体育管理的现代化需要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最终建立与群众体育管理制度相对应的管理体制。

(3)人本化管理。体育作为主体,其本身是为人这一客体服务,而群众体育作为体育群体的一个层次划分代表,应该重视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在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当中,特别是群众体育的基层组织和管理还没有做到人本化的管理理念,诸多主观臆断、片面猜想的思维灌注群众体育管理当中,把想当然、我以为、我认为等加入到具体实施过程。在社会民主化不断加强背景下,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管理必将成为现代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这是毋庸置疑的。

2 我国群众体育管理的理念创新

确定管理理念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群众体育管理指明方向,指导群众体育管理的实践工作,从而获得满意的管理效果。

2.1 文化性理念

群众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从属于社会文化,对人的性格锻造、意志挑战、道德建设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十六届三中《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依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要深化体育改革,构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3]。《决定》把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与构建群众服务体系相结合,表明了文化对体育的独特影响。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体育的正确导向作响,必须从其文化性角度出发。作为群众体育的管理者,要秉承着文化导向,不仅发挥群众体育所应该发挥健康、娱乐等作用,更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为己任,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现下群众体育管理应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对群众体育的认知问题,这也就决定了群众体育管理者必须以文化性理念导向,提升群众的体育文化能力,端正群众的体育价值观。

2.2 协调性理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4]。由此可知,《宪法》以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公民参与体育活动权利,不仅强调了体育事业建设的重要性,同时确立了体育的本质功能[5]。群众体育是属于体育社会学范畴的概念,《宪法》在规定公民参与体育活动权利的同时就等于确定了体育的社会关系。群众体育管理虽由政府主导,但在体育改革过程中,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逐渐走向社会化、产业化道路,使得体育事业发展离不开社会资本的投入,这就让群众体育管理在管理层面必须形成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管理的方式。

实行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是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之所以强调群众体育管理政府与社会之间是协调性关系,原因在于政府和社会不是隶属关系,而是业务上的指导关系。政府在某些层面提供的群众体育服务具有一定局限性,而社会企业调动社会力量和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拥有政府所没有的优势。

2.3 服务型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体育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增加体育服务供给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一步。中央8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从政府的报告和文件中可以看出,国家对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视及群众体育本身发展的迫切性。群众体育作为提供大众体育需求的主体,必须保障人民所享有的体育活动的基本权利,这也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身体健康和期望年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较为强烈,因此,在群众体育管理上,必须从服务的角度出发,做到合理配置体育资源,满足大众基本体育需求,即保证其体育活动的基本权利,同时为群众体育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和创造条件。

2.4 效益优化理念

笔者之所以将群众体育管理以效益优化方式来表述,原因在于我国群众体育管理往往涉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层面,而如何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群众体育管理的重点方向。以人为本,重视人民的健康,发展群众体育,这本身就属于社会效益的一部分。但是当二者发生冲突时,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谋取经济效益的暴利,经济效益在某些层面上需服从社会效益,这是群众体育运动的利益所决定的。反过来,群众体育发展需依靠社会经济基础,短时间来看,群众体育管理效益呈现阶段性收益,例如1995年6月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其实施过程分为若干阶段完善,每一阶段都有其收益。从整个全民健身工程来看,它是长期性的,不能因为一时利益而损害群众的长远利益。由此,群众体育管理实践中,要合理规划,正确指导,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的最优化。

3 我国群众体育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构建群众体育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渐深入,群众体育管理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革已是必然趋势。一方面,政府大力扶持群众体育发展在一定程度加速群众体育管理的规范化,另一方面,群众体育政府和市场结合管理,有效防止群众体育资源损耗和投入成本过大。但是,目前我国群众体育因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性,造成我国城乡群众体育发展极为不平衡。在城市当中,有一定经济支持,群众体育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群众体育管理体制虽不完善,但其雏形已初步形成。而在部分乡村地区,由于经济、思想、观念等阻碍,农村群众体育发展本身就困难重重,群众体育管理更是难以开展。

诸如此类,这些问题致使群众体育管理难以为继,群众体育管理松散,在其位却不谋其政。因此,政府要构建群众体育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以此来协调政府和市场之间管理,对部分责任和利益需重新调整,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群众体育管理提供不竭动力[6]。群众体育管理的运行机制可以从两个层次展开,其一,横向联合。政府作为群众体育管理的主体,政府群众体育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形成横向联合,扩展合作规模。其二,纵向联系。群众体育发展最终以服务群众为基准,群众体育管理必须突破体制性的障碍,使得群众体育管理上下畅通,这就要求群众体育管理要规范,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

3.2 统筹兼顾群众体育管理的非均衡发展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政府一直给予政策和经济方面的支持,以城镇体育为中心,上推城市体育,下带农村体育[7]。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城市体育在相关资源上较为优越,其发展始终领先农村群众体育发展水平。城镇群众体育近年发展尤为迅速,农民进城,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推动了城镇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在经济取向和生活方式向城市靠拢,促使城镇群众体育快速的发展起来。农村体育由于经济发展、思想观念、人口基数等限制,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目前十分薄弱。从城市到农村,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现况呈现非均衡的发展态势。因此,我国群众体育管理在区别对待基础上,需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它们都属于一个整体,之间既存在个性有存在共性;既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又需全面兼顾。

城市体育应以社区为重点,以点带面。城市经济发展、基础社会建设、人才资源充足等为城市社区群众体育开展提供优越的条件。城镇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纽带,城镇群众体育管理应尽量结合本地区特点或结合本地区的民族体育特色为方向。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俗体育在我国体育发展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同时各地区开展的民俗体育都贴近群众的实际,符合群众体育锻炼的要求。农村体育目前完全处于供给不足现况,因此,农村体育才是我国群众体育管理更应该重视的地方,在相关政府和经济扶持力度要比城市、城镇更大。纵观我国“三下乡”活动的开展现况,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农村文化、卫生的水平,由此,政府可以借鉴经验,开展“体育下乡”,配合“三下乡”,共同推动农村发展。

3.3 完善群众体育管理多元化的管理体制

(1)政府管理体制。政府是权利的代表,同时是权利高度集中的体现。权利越大,则责任越大。在群众体育管理中,政府应专门设立管理群众体育的机构,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在这里强调的是,在体育改革之前,我国体育管理一直由政府全面管理,因为当时的社会体育组织暂不具备有实质性的管理能力。而现今强调政府管理,并不是“全权”管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服务型政府更多强调的宏观调控。由政府主导群众体育的管理体制,有利于资源集中利用和统筹兼顾,在保证执行效率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速率。

(2) 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顾名思义是社会体育组织管理。如前所述,体育改革之前,政府全面管理,归咎于社会体育组织能力不足。现今社会体育组织发展逐渐趋于成熟,相关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因此,由社会体育组织管理对发挥群众体育市场效应具有良好作用。权力下放,既进一步体现政府简政放权,又让社会体育组织获取一定经济利益。

(3) 结合管理体制。指的是政府与社会共同管理。政府强调宏观调控的同时,需要社会相关体育组织微观执行。同样的,社会相关体育组织其市场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目前,绝大多国家采用此种管理体制,专设管理部门,负责协调社会各团体组织之间的管理,实行宏观调控。结合管理体制是我国群众体育管理最为理想的、最优发展前空间的管理制度,重点要分配权利和利益之间的关系。

[1]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http://www.gov.cn/xinwen/2016-06/23/content_5084638.htm.

[2]秦椿林.当代中国群众体育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3]国务院.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http://www.gov.cn/test/2008-08/13/content_1071062.htm.

[4]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http://gongbao.court.gov.cn/Details/2dd2010bb0aac0463ba 2a1db1f636e.htm.

[5]肖林鹏.社会体育管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

[6]石灵芝.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与改革发展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14(3):140-142.

[7]王勇.社会体育发展方式改革框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6(6):26-29.

G812

A

2095-2813(2017)06(c)-0186-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186

张焱(1963,7—),男,汉,山东信阳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管理体制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清代边疆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