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项目心理不应期效应特征研究①

2017-11-27 09:33李娜王岩君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6期
关键词:对抗性观赛礼仪

李娜王岩君

(1.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不同运动项目心理不应期效应特征研究①

李娜1王岩君2

(1.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该文通过人机操作的实验方式,探究以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目为专项的学生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和快速力量性项目为专项的学生,其双重任务的操作水平。通过分析不同专项的学生心理不应期效应的特征,期望为专项教学训练与选材给予理论支持。

双重任务 运动项目 心理不应期 项群

20世纪中期心理不应期的概念应运而生,Welford于1952年推出心理不应期(简称PRP)效应的定义。在相继给予两个刺激并要求对两个刺激分别产生反应时,如果两个刺激间隔时间较短,则第二个反应的时间就延长。国外最早对PRP现象的研究大都是其产生机制与理论模型的探讨,研究者们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做了众多的理论阐释。除对PRP现象的理论模型探讨之外,近年来部分研究者分析了练习、性别、年龄以及个性等因素对PRP效应的影响。国外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PRP效应做出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都未明确指出从事不同运动项目的人是否有不同的PRP效应。近年来国内对PRP现象的研究不仅涉及该现象的理论模型探讨,通过实验心理学理论,还对运动者与非运动者的PRP效应的差异做出了研究。研究发现PRP现象不论是在运动员还是在一般人身上都存在,经常参与锻炼的人比不参与锻炼的人影响更大。陈耕春教授(2009)以西安体育学院高水平运动员与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分析了篮球运动员的心理不应期效应的特征,指出运动员组的心理不应期效应要优于大学生组。

根据运动选材学与训练学的相关理论,大多数特质上的运动员所表现出的群体差异既包括训练的成分,也有遗传的因素。因此能够与未接受过训练的普通组学生产生显著差异,但是,同是参加过训练的学生是否也会有这种差异?为进一步分析这一问题,该文将心理不应期理论与体育训练相结合,分析体育运动中的PRP现象。意在探究以羽毛球、乒乓球等隔网对抗性项目为专项的学生与以篮球、足球等同场对抗性项目为专项的学生其双重任务的操作水平。

1 研究方法与目的

采用实验法:通过运用E-Prime2.0软件编程,通过实验法对搜集的数据用SPSS19.0进行方差分析、平均数的多重比较等。该实验意在探究以羽毛球、乒乓球等隔网对抗性项群中的项目为专项的学生与以篮球、足球等同场对抗性项群中的项目为专项的学生其双重任务的操作水平,简单分析运动项目的特点对其心理不应期效应的影响。

2 实验设计与程序

采用E-Prime软件对stroop任务与心理旋转的表象材料进行编程,在该实验中给予被试相同的辨别反应刺激,通过受试者的人机操作方式,测量并记录被试的反应时与正确率。

实验对象:以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为实验的对象,专项分别为: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跳远、投掷、200 m。该实验依据项群训练理论将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目、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目。采用条件筛选法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来选择实验对象。

实验仪器:该实验由4台戴尔笔记本控制,视觉刺激呈现在14英寸显示器中央。实验材料:任务一为视觉刺激,由6个颜色字和6种颜色字义(简称“字色”)相互组合构成;任务二也属于视觉刺激,材料为正和反的黑色字母R、f和数字2、7,分别从正位方向旋转0°、45°、90°、135°、180°、270°、305°。

实验程序:当被试开始实验前,选择安静的场所,以消除被试因其他因素导致注意力被干扰的现象。实验首先在电脑屏幕出来一个红色“+”符号注视点,接着出现300 ms的空屏,空屏结束后出现任务一的刺激,要求被试看到字色与字义匹配时,用左手中指按“A”键,不匹配时用左手食指按“L”键。在练习阶段任务一与任务二每呈现一个试次都会紧接1.5 s的反馈界面,反馈界面只反馈当前正确率,其后紧接1 s灰屏掩蔽,去除受试者对该试次实验材料的表象信息。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运动项目的学生任务反应时分析

在不考虑SOA的情况下,对任务一与任务二的反应时数据进行检验发现,各组任务一与任务二的差异显著,F1(3,15)=0.004,F2(3,15)=0.049,P<0.05;表明不同项目的学生其任务一与任务二的反应时均存在组间差异性。具体表现为:(1)一组(跳跃、投掷等爆发力项目)与三组(篮球、足球等同场对抗性项目)、四组(羽毛球、排球等隔网对抗性项目)存在显著差异;(2)二组(200 m等速度性项目)与三组(篮球、足球等同场对抗性项目)、四组(羽毛球、排球等隔网对抗性项目)存在显著差异;(3)一组与二组、三组与四组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各组任务二反应时中,只有二组与四组的反应时存瓶饮料进入场地),到达自己指定的位置安静就坐。这是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的尊重,也是观看一场精彩比赛的良好开端。

2.3 比赛进行时的礼仪

2.3.1 比赛中对于声音的要求

大多数的体育比赛中允许观众为运动员呐喊助威,活跃赛场气氛,激励运动员竞赛水平的发挥。但需要注意的是,特定的运动项目和某些特定的时刻,禁止发出声音,以免影响运动员。

2.3.2 比赛中对于灯光的要求

体育比赛中对于光的要求较为严格。有些运动项目是在全场比赛都禁止使用闪光灯的,因为灯光的变化可能会分散运动员的注意力,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正常发挥,此类项目有:羽毛球、网球、排球、击剑、体操等项目。

3 提高体育观众观赛礼仪的措施策略

加强比赛规则和观赛礼仪的宣传及普及。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比赛也在我国举行,其中也包括许多不为大众熟知的比赛项目。由于对规则的不了解,难免会使他们在观看比赛时做出一些有违比赛礼仪的举动。因此,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比赛规则成为了当务之急,尤其是一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比赛项目。让观众了解比赛规则和礼仪,让我国成为最富有激情的国家。

4 结论

在体育赛事中,观赛礼仪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观看体育比赛时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准则。

我国体育赛事观赛礼仪的缺失,与我国体育比赛的发展息息相关。应当以规章制度为保证,加强制度建设,从而促进体育赛事观赛礼仪的科学化发展。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也是影响观众观赛礼仪的重要原因之一。规范体育赛事礼仪应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精神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对于观赛礼仪认识的缺失而造成的行为失范,应当以媒体教育为主,做好赛前赛事体育礼仪的宣传,提高观众赛事体育礼仪知识和认知。

[1]冉婷,彭庆文.体育赛事观赛礼仪的基本内容与要求[J].怀化学院学报,2011(8):71-74.

[2]杨彤彤.体育礼仪的功能及传播途径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7):92-94.

[3]于文谦.论奥林匹克文化与观众素质[J].体育文化导刊,2008(1):53-54.

G80

A

2095-2813(2017)06(a)-024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6.247

李娜(1993,11—),女,汉,山东东营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运动心理。

猜你喜欢
对抗性观赛礼仪
同时满足观影、游戏和观赛三大需求 Acer(宏碁)E8615 4K亮彩投影机
关于羽毛球教学中多球训练的探讨
技战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的“对抗性”解读的
本届世界杯现场观众第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