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玺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斯篮搏规则的借鉴与创造
李玉玺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斯篮搏是一项融合了篮球、蹦床、橄榄球与冰球特点的全新对抗运动,其运动形式却是独具魅力。该文通过对斯篮搏运动规则与上述运动对比指出其规则异同点,揭示斯篮搏运动的攻防对抗特点。
斯篮搏 规则 借鉴 创造
斯篮搏运动进入我国以来,随着斯篮搏中国公司的不断推进运作的一系列职业比赛,各核心城市高校联盟建设,以及各类路演,配合包括中央电视台第五频道等各大电视、网络媒体的宣传报道,使这项运动迅速风靡各大城市高校,颇为广大青年群体喜爱。这项2000年才诞生于美国好莱坞特技工作室的运动与以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相比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发明人梅森高登宣称:这是一项属于未来的运动。笔者以斯篮搏规则编译及修缮人之一的便利,从规则视角审视这项运动,力图为广大爱好者进行这项运动参与或研究提供参考。
美国是一个体育大国,体育产业占GDP比重为2%是其十大产业之一。在中国家喻户晓最受人们喜爱的NBA在其项目产业联盟价值仅排名第三,位列橄榄球NFL和棒球MLB之后。NFL“超级碗”被视作美国“春晚”娱乐明星歌手以能在中场献唱为荣。在体育产业之外是其广泛的各类中小学、大学各项目竞赛联盟,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深受各类项目熏陶,稍有体育天赋便会有立志成为体育明星的梦想。
创始人梅森作为运动达人,热爱篮球与美式橄榄球运动,受蹦床及电子竞技运动启发着手发明了斯篮搏运动,既能拓展人体弹跳空间极限,让运动员像电脑游戏中一般飞翔扣篮,又能像橄榄球、冰球一样冲撞对抗,展现人体力量魅力。
斯篮搏规则对篮球借鉴主要表现在:得分方式;地板区域对球的控制规则。斯篮搏运动本质上是篮球运动为蓝本的创新与升级,正如其宣传的那样是篮球运动的“2.0版”。首先从得分方式上看是以将篮球从上方投入篮筐为主要得分方式,将球扣入篮筐,同时手触碰到篮圈得3分,在三分线以内区域投篮得2分(包含蹦床区域)但是同时存在因对手受到惩罚而获得得分的规则。2分球的投篮中任何时间都可以将球打出,不存在类似篮球中“干扰球”规则。三分线外投篮计入三分,在球飞行到最高点后,接触到篮筐前存在“干扰球”规则,碰到篮筐之后无“干扰球”规则,例如三分线投篮后球碰篮筐而未直接进入,可以将球打掉。
球员在地板区域控制球同样存在篮球规则中类似走步违例、二次运球、翻腕携带球、5 s违例等规则要求。对于进攻队员的防守与篮球规则中有所区别,侧面与背部犯规与篮球规则相同。
斯篮搏与篮球规则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比赛人数;冲撞容忍度和蹦床区域技术动作的使用。一场正式的全场斯篮搏比赛中双方各有8名报名球员,4名球员上场参与比赛,交替轮换不需要经过裁判停止比赛进行。在球员防守中,对于持球队员正面躯干部位冲撞被视为合理防守动作,可以借此抢夺球权;利用围墙(一般为有机玻璃或者铁丝网)将持球队员限制3 s以上可以获得球权。在蹦床中,进攻队员无球可以在一个蹦床弹跳两次,持球弹跳一次必须离开同一蹦床;除终结者在底床外,防守队员不得与进攻队员同时接触蹦床。
斯篮搏对橄榄球规则借鉴主要体现在:对于持球队员冲撞和特定区域避让原则。首先,在最为展现斯篮搏区别于篮球的特色对抗中,在于对持球队员的正面冲撞。这一规则消减了橄榄球截击中的擒抱对抗,只保留了正面冲撞的合法性。其次,与橄榄球中5码内冲撞规则相似,在斯篮搏比赛中,进入蹦床前沿的起跳距离内——大约2 m,依进攻队员步伐判定——在进攻队员做出跨步起跳动作后,防守队员阻挡、拉扯进攻队员进入的通道,将面临一次“单挑”的规则处罚。但是如果在两侧床,防守队员可以选择不避让,如果进攻队员故意撞倒防守队员同样面临“单挑”处罚。
斯篮搏对于冰球运动的借鉴主要体现在:(1)最直观的体现在场地界墙的使用。界墙可以作为传球的辅助物,通过反弹传球给队友,或者队员利用反弹获得进攻优势是合理规则。在进攻队员在进攻蹦床区域拥有球权,离开蹦床区域必须传球给站在地板的队员或者利用界墙“重置”而获得“活球”权利。但是在比赛中任何情况下的球飞跃界墙进入到场地外的发生,将判定球出界,由最后触球队员的对方获得球权。(2)灵活自由的换人规则。与足球、篮球等运动完全不同的换人规则是冰球与斯篮搏的特色之处,这两项运动都是快速进入高强度对抗的比赛项目,体能消耗巨大,因此在比赛进行中可以自由的替换拥有比赛权利的队员。但比赛中的换人要2012(7):34-37.
[2]姚春鹏.《庄子》养生思想探析[J].齐鲁学刊,2012(6):23-28.
[3]吴根友. 老子与庄子的生命哲学、养生思想及其现代启示意义[J].贵州社会科学,2012(7):9-14.
[4]杨晨霞.试论庄子《养生主》的生命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11(5):50.
[5]王京龙.《庄子》体育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管子学刊,2014 (4):68-71.
[6]沈寿.关于“庄子养生思想”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4(3):29-35.
[7]晁胜杰.当下与永生:先秦儒道养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8]杨立强.庄子养生思想对现代群众养生健身价值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G80
:A
:2095-2813(2017)03(b)-024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