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虎 李永强
(凯里学院 贵州凯里 556011)
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①
戚虎 李永强
(凯里学院 贵州凯里 556011)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传递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精神重要途径。该文论述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所展现的意义与优越性,简要分析了民族体育融入到当前高校体育活动教学中的必要性。基于此,紧密联系当前国内高校民族体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高校师资力量与教材内容的转变,充分的开发高校体育教学资源,打造凸显我国民族特色的高校体育教育。
民族传统体育 高校体育 教学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渐趋深化,改革的核心即体育课程改革,从当前知识与经济的发展角度来讲,将具有现代思想与创新教学理念的理论作为指导基本方法,体育教学活动由单一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最终使得体育教学迈入误区。在发展中,传统的民族体育经久不衰,凭借着其上千年的历史发展经验、蕴藏着的丰富文化内容、多元化形式以及简约特色、民族发展的代表等多种特征优势被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
首先,在开始阶段,民族体育单纯只是为了迎合劳动人民的基本生产与娱乐、征服自然需求演变而来的,并且将竞技性与娱乐性相结合,受到了广泛的喜爱与欢迎,并且以竞技项目与娱乐项目逐渐发展起来。例如,打陀螺、射弩、人板鞋等。
其次,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极为丰富,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异,例如,武术、保健球、太极拳、气功等都受到了广泛的喜爱。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普遍被人民大众喜爱以及与人民的生产与娱乐生活相契合的一种社会基本文化形式。这种文化形式重点在于遵循人类的基本身心发展规律,并且还能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情感需求,由此可见,在民族体育中储存着众多具有高价值的信息内容与巨大凝聚力。在我国多种多样的传统民族节日当中,每一次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举行都是各民族特色充分的展现,并且能够充分的展现出个人魅力与能力,体现出集体力量,且还能将个人与集体有机结合在一起。这种方式为来自不同种族的人民提供相互交流、相互进步、相互帮助的平台,进而增进各民族之间的良好友谊,为我国缔造和谐社会贡献重要力量。
最后,民族传统体育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与沟通的重要途径,群集作为人类本能之一起到增进了解、疏通情感、传递信息,进而使人获得归属感、安全感、消除不良情感等重要作用,这是各个民族经常在节日或者一些纪念性日期举行集会活动的根本原因之一。集会分为两种形式,分别为体育竞技、体育演出,在新时代背景发展形势下大多数的娱乐活动都将传统的体育比赛项目与民族节日、歌舞演出、物资交流以及招商引资融为一体。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盛会都与民族传统节日融为一体,如:广西侗族每年举办的花炮节,在每年节日当天,全族人民身着靓丽的服装,姑娘们束围腰,挽发髻、佩戴项圈耳环等银饰,沿着乡间小道欢歌笑语的聚在一起。青年男女借此集会、对歌、选择伴侣,老年人则在树下“斗鸡”(斗鸡即当地的民俗特色,人与人之间各自讲述着生活经历,分享经验)民族传统体育集会不但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中分享生活乐趣,而且还缔结了个民族间良好的友谊与情感,使各个民族拧成一股力量,更加团结友善,有助于我国社会和谐与发展。
体育活动是学校基本课程的构成部分之一,在国家教育部门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形式下,体育教学发挥着中间力量。体育活动凭借着全方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教学内容,在各大高校教学中增设体育教学内容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层次,增强学生体魄,调节情绪,调整心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良好道德修养的形成具有极好的促进作用,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实现全方位的素质提升。体育中包含着民族传统体育,因此,体育是一种多元文化。其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有一定程度上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科学素养、道德品质、个性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第一,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发展仍旧保持着多元化方式。在人类多元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人与人之间增进沟通交流、共同分享,最终得以升华。人类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种类样式丰富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既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而且还是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珍贵财富。传统的民族体育作为我国特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将各民族智慧、各民族精华以及民族特色集于一身,推动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
第二,民族传统文化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必要条件。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效果显著,主要表现为4种优势:一即人才优势,高校体育师资团队是我国体育界的知识密集型群体;二即资源优势;三即物质优势;四即地位优势。总结上述,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4.1 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类文明需要不同种类的专业人才与综合性人才,其人才的质量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那么民族体育也毫不例外,上述内容同样也是各项事业研究的必要条件。因此,培养出能够胜任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专业科研人才是现阶段高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根本。考虑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多,为了更好的促进民族体育教学的发展,应该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入手,优化人才结构且完善人才培养策略,不断深化与拓展人才培养的宽度与广度,以此来激励民族传统体育以更快、更好态势向前发展。
4.2 提升体育教师的能力水平
依照详细的数据调查信息情况总结出当前我国各个高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形式较为单一,这与体育教师自身的能力有直接关系。因为体育教师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只重视本专业的学习内容,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也主要围绕所学内容进行,限制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广泛性。
教材影响着民族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与此同时对学生掌握体育项目技能与理论知识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编撰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教材是体育教师的必备工具,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与练习体育技能的重要参考依据。在编撰中既要包含技术方面的内容,并以配图形式更加精准的表述工作,还要体现其创新性、实用性与可读性,使学生能够深化传统理论知识,提升对体育项目的热情与兴趣。
在新的发展形式下丰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并且结合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机能等方面的实际调查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因材施教,相应的设置体育课程,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合理融入民族体育内容,优化体育教学。此外,强大的师资力量也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重点,教师凭借夯实的体育知识,创新体育活动教学,推动民族体育的普及以及大学生的发展。
[1]郭琼珠,黄景东,林建华,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的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29 (2):241-243.
[2]曹智.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分析及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0):199-200.
[3]王亚琼,李康林,王有智,等.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线促进贵州民族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 33(2):84-87.
[4]王险峰.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130-131.
[5]马野,王金萍.对新疆民族传统体育和高校体育文化融合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5):134,136.
G642
:A
:2095-2813(2017)02(c)-021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6.217
凯里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KZD2014007)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
戚虎(1980.9—),男,山东郓城人,硕士研究生,凯里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李永强(1964.5—),男,贵州凯里人,本科,凯里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