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钱铃双刀的传承与发展对策研究①
——基于“体育+”思维模式

2017-11-27 12:43刘锟路洋张磊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2期
关键词:黎族海南体育

刘锟 路洋 张磊

(海口经济学院拳星时代体育学院 海南海口 571127)

黎族钱铃双刀的传承与发展对策研究①
——基于“体育+”思维模式

刘锟 路洋 张磊

(海口经济学院拳星时代体育学院 海南海口 571127)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海南黎族钱铃双刀的起源、演化、传承,以及它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同时运用“体育+”思维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相应对策。

黎族 钱铃双刀 传承与发展 “体育+” 海南

海南岛是黎族的世居地,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海南黎族人口共127.74万人(占全国黎族总人口的93.9%),就人数来说现为我国第17大少数民族。海南岛地理位置特殊,人文变迁较为缓慢,许多习俗也更接近于古代的原始状态[1]。因上述原因,在海南的黎族地区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具有原始古朴魅力的民俗民风和独特的生活习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充分发掘海南本土文化,特别是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加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黎族具有该民族的语言和丰富的传统文化,“钱铃双刀”是海南黎族独特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钱铃双刀舞”是武术和舞蹈的结合,它来至于海南黎族百姓的生活,具有表演性、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和教育性,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具有体育的内在属性。2012年,由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整理挖掘的“钱铃双刀舞(咚铃伽)”入选海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这对它的传承和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传承”和“发展”是一个互为依存的关系,没有保护和传承便谈不上发展,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有效的发展也谈不上保护和传承。因此,对黎族钱铃双刀的传承和发展不能局限于一隅,必须打开思路向多领域延伸,充分发掘其价值以拓展其生存和发展空间。“体育+”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站在一个更加开放的视角来研究体育,运用体育的内在价值和哲学思想与其它领域进行有机融合,促进共同发展。该文正是基于黎族钱铃双刀具有的体育内在属性,运用“体育+”这种思维模式来研究它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1 黎族钱铃双刀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黎族是海南三大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孕育出了非常丰富的黎族文化,钱铃双刀便产生于这一悠远历史当中。据相关研究显示,钱铃双刀最早产生于黎族“合亩制”的远古年代,清末民初时较为盛行[2],原始版本为“咚铃伽舞”。“咚、铃、伽”为黎语音译,分别指簸箕、钱铃(扁担)和尖刀,均为黎族生活用具,该舞蹈是黎族人热爱生活、崇拜英雄,以及尚武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学术界一般认为,“钱铃双刀舞”是由“咚铃伽舞”演化而来,常在黎族村落中的婚庆活动中表演。“钱铃双刀舞”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两位黎族青年男子同时爱上一黎族姑娘,各不相让,于是决定比武定亲,最后持钱铃的谦逊者战胜了持双刀的傲慢者而获得了爱情的圆满。后又发展为具有一定武术套路性质的“五寸双刀”,可集体演练,是黎族独特的传统武术和体育健身活动之一。解放后,艺术工作者们看到了钱铃双刀舞的艺术感染力,常将其加入各种歌舞表演当中,使之成为现代表演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元素。

2 黎族钱铃双刀的特点分析

根据《中华国粹大辞典》的记载,钱铃双刀又叫“钱串双刀”,使用的主要道具是钱铃(内串十多枚铜钱约两尺长的中空小竹筒,或两头各系一串铜钱约两尺长的棍子,摇起来可发出整齐的铿锵声)和两把牛耳短刀,活动场地一般在黎族村落中,场地要求可大可小(甚至可在一簸箕上进行)。此活动多在结婚等喜庆的日子进行,一人持钱铃,一人持双刀,可依次捉对,也可同时多对上场表演(类似于武术套路中的器械对练),进攻、躲闪、跳跃、隔挡,动作迅速敏捷,惊心动魄,但又不接触身体点到为止,表演刚劲勇猛而又不失诙谐幽默,围观者喝彩,主人常以米酒犒劳表演者。钱铃双刀舞的动作原始古朴、惊险刺激,加上钱铃和双刀在击打过程中发出的特有铿锵声,使观众仿佛进入了远古的遥远时代。钱铃双刀舞的对打招式还有专用名称,且名称极具想象力,如持双刀者的“雷公压顶、通天击门、千斤挟胰、黑蛇出洞、恶鬼开路、钱毒草”和持钱铃者的“千斤顶棒、猛龙开路、雷击破山藤、金兵封门、穿山甲钻洞、狗公射尿”等,它是黎族文化和黎族集体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原汁原味,不加娇饰,朴实无华而又极具魅力。

3 黎族钱铃双刀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分析

3.1 历史传承

原汁原味的钱铃双刀对表演者的身体素质和韵律感都有较高要求,加之技术又具有相当的难度,需长时间跟师傅学习才能掌握,钱铃双刀采用的是师徒传承的方式,因此在过去也只有少数有师承者才能进行原汁原味地表演。解放后的历次运动基本上使钱铃双刀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加之不可避免的汉化影响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使之几近消失。经调查,现传承情况,仅在琼中和三亚还各有一支。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政策的落实,海南省加强了海南岛本土非物质文化的发掘和整理工作,使包括黎族钱铃双刀在内的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了重新焕发生机的可能。

3.2 发展现状

为研究的方便该文将过去流传于琼中黎族地区的“咚铃伽舞”,流传于五指山、保亭一带的“钱铃双刀舞”,以及竞技性较强的“五寸双刀”统一归为广义的钱铃双刀。“咚铃伽舞”更具远古气息,原汁原味;“钱铃双刀舞”更具娱乐性和表演性;“五寸双刀”更具健身性和竞技性。近年来,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深入,土生土长的黎族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海南省政府的重视,人、财、物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钱铃双刀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传承和发展,有原汁原味的传承(师徒传承或传习所授课),有特色演出(如三亚槟郎谷等旅游景点),有走学校教材化发展道路的(有些研究者尝试将其纳入海南学校体育的特色教学内容之一)。在一些大型活动中,“五寸双刀”也成了团体操的表演内容,经过改编的钱铃双刀也走上了各种类型的艺术舞台,且不乏专门为其创作的歌曲。

4 传承与发展问题分析

从“体育+”思维来看,黎族钱铃双刀在传承和发展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在传承和发展上,需要内因和外因共同促进,单纯的保护性措施并不能真正促使其有效发展,为了传承而传承不利于发挥其应有价值,不利于产生更大效益。因此,要在政府扶持和保护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发挥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使其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形成传承和发展的长效机制。

5 传承与发展对策

5.1 加强相关研究,充分挖掘钱铃双刀的价值

黎族钱铃双刀是海南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不光有历史人文价值,还具有其它众多价值。从钱铃双刀的运动形式来分析,它具有非常好的健身价值,同时具有一定的娱乐性,适当教材化便可以普及推广;钱铃双刀舞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喜庆寓意,具有很高的旅游文化开发价值;钱铃双刀有特殊的表演道具,具有开发实物性商品的价值。

5.2 走教材化和竞技化发展道路,加强人才培养

黎族钱铃双刀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走师徒传承的传统道路,同时也可以走教材化和竞技化发展道路,这不光有利于传承,还可以为其发展准备更多的人才储备。在教材研发路径上,首选海南民族地区的师范院校;在教材化普及路径上,首选海南黎族集聚区的中小学校。在竞技化发展道路上,首先要解决比赛规则的标准化问题,以及如何更大限度的保证运动形式的原汁原味和观赏性问题。在走教材化和竞技化发展道路时,要努力与海南全民健身相结合,要与海南健康休闲养生岛的打造相结合,加强推广宣传。

5.3 与海南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相关旅游文化产品

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国家对海南发展的重大战略定位,旅游产业在海南经济社会中所占比重最大,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必然要对海南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打造和包装。因此,包括黎族钱铃双刀在内的海南民族传统文化在发展上,要充分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与海南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大力开发相关产品。黎族传统体育共60多项[3],钱铃双刀在开发上不能单打独斗,要与海南本土文化产品的整体打造相结合,而且还要有适当地扬弃,使其具有独特的存在价值。

[1]俞爱玲.海南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途径分析[J].新东方,2014(1):34-37.

[2]王公法,阳尕,王之,李淑芳.黎族钱铃双刀考察研究[J].科技信息,2009(36):348-349.

[3]戴敬东.中国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名称与数量考[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6(6):116-121.

G812.7

A

2095-2813(2017)08(a)-021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2.219

刘锟(1977—),男,汉,四川成都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体育产业、体育教学与训练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黎族海南体育
黎族小伙闯“深海”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黎族母亲》等
砥砺前行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海南杂忆
59国免签游海南
我们的“体育梦”
黎族网为传承黎族文化尽微力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