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梅,金 娜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广场舞赛事队形变化的统计研究
郑春梅,金 娜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16年全国广场舞大赛总决赛(海南.陵水)暨广场舞公开赛前12名参赛队伍的队形变化次数、速度、形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队形变化次数基本满足规则要求,但是个别参赛队队形变化次数太多,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队形变化速度偏慢;队形变化形式以直线形、规则图形为主;队形变化向着规则化、复杂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广场舞;队形变化;统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在物质基础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悄然的发生变化。广场舞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不仅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而且具有健身、健心、健脑的作用,让人们在身体锻炼的同时进行了娱乐。在2015年3月23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文化部联合推出了12套广场舞规定套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健康、规范、有序的生活和锻炼的方式。2016年,在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中,广场舞被列为重点推介的项目。广场舞动作简单、节奏感强、适合不同人群参与,负荷强度可大可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健身运动项目,在大大小小的地区,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都可以看到人们在翩然起舞,与此同时,广场舞的赛事也在不断增多,队形变化的创编是获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新颖、独特的队形图案,巧妙流畅的队形变化,能够增加比赛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本文通过对2016年全国广场舞大赛总决赛(海南.陵水)暨广场舞公开赛前12支参赛队伍在广场舞规定套路比赛过程中队形变化的次数、速度、形式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广场舞队形变化的现状,得出广场舞队形变化的发展趋势,进而为推动广场舞积极、有序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以2016年全国广场舞大赛总决赛(海南.陵水)暨广场舞公开赛前12名参赛队伍队形变化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查阅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维普科技期刊等相关的资料,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阅读、归类、筛选和整理。
1.2.2 录像分析法 对比赛视频进行反复的观看并不断地统计。
1.2.3 数理统计法 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
2016年11月16日在海南省陵水县体育馆进行了全国广场舞大赛(海南.陵水)暨广场舞公开赛,共有38支参赛队伍参加比赛,16日为规定套路的比赛,17日为自选套路编排的比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于11月17日圆满落幕。本次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中国社体指导员协会、海南省文体厅、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海南省体育总会、海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海南省健美操协会、陵水县文体局、梦舞九州国际文化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承办。
2.2.1 队形变化次数分析 由表1可知,比赛最后得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文化体育局在广场舞规定套路的比赛中表现最为突出,以90.16分的成绩获得第1名;前12名队伍的最终得分都在86分以上,最高分为90.16分,最低分为86.62分,第1名和第12名相差3.54分,说明在广场舞规定套路的比赛中参赛队之间的间距并不大,第3名第2名之间仅仅相差0.02分,却相差1个名次。
由表1可知,在广场舞规定套路中获奖的前12支参赛队伍中,队形变化次数最多的是第8名为17次,队形变化次数最少的是第2名、第3名均为7次,规则要求队形变化次数不得少于6次,参赛队都达到了规则的要求。但是,队形变化的次数太多,给裁判员和观众眼花缭乱的感觉;队形变化次数太少给人一种单一的感觉,使裁判员和观众感觉到单调枯燥乏味,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在进行成套动作队形变化次数设计时,教练员要合理地选择队形变化的次数,结合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进行创编,对中老年人队形变化次数不能过多,过多不仅使参与者难以记住,而且还要求参与者有较好地身体素质;对年轻人队形变化的次数可以增加,年轻人相对而言身体素质和反应速度较好,队形变化容易记忆和完成。
表1 前12名参赛队队形变化次数统计一览表
表2 前12名参赛队队形变化时间统计一览表
表3 前12名参赛队队形变化形式运用次数统计一览表
2.2.2 参赛队队形变化时间分析 由表2可知,队形变化最短的时间是1个8拍完成,队形变化最长的时间是4个8拍完成,队形变化相对较慢,在队形变化的过程中,有些参与者反应慢,导致队形变化的速度较慢,不能够立刻成型,影响了队形变化的整体性。教练员在编排设计的过程要考虑到参与者的年龄、身体素质,目前广场舞的参与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她们反应记忆各个方面比较慢,移动的路线不能够太远,尽量选择就近即可。变化时间短,变化路线近,通过多次重复训练法,增加她们的记忆,提高反应能力,使队形变化深深的记在脑海中,从而能够熟练地进行队形的变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队形,增加队形变化的表演效果,提高队形变化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2.2.3 参赛队队形变化形式分析 由表3可知,队形变化运用形式总数排名依次为直线形、三角形、四边形、组合队形、八字形、六边形、圆形。排名第8的参赛队队形变化次数最多,排名第2、第3的参赛队队形变化次数最少,排名第4的参赛队队形变化形式最多,7种图形都有进行了创编,队形变化形式多样,增加了成套动作表演的美感。队形变化形式运用最多的是直线形图案,直线可以进行不同方向的编排,如横排图案、纵队图案、斜排图案,不同方向的队形给裁判员和观众呈现的视觉冲击力不同,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队形变化形式运用最少的是圆形图案,圆形图案队形变化相对较难,运动员之间一点点的偏差,都会导致圆形变化失败。所以,教练员在创编队形的过程中对圆形队形的创编较少。
3.1.1 对前12名参赛队伍队形变化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这12名参赛队伍队形变化次数都达到了规则的要求,规则要求队形变化次数不得少于6次,队形变化参赛队伍最多为17次,最少为7次。
3.1.2 对前12名参赛队伍队形变化速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这12名参赛队伍队形变化速度不均衡,有的队形变化1个8拍就可以完成,有的队形变化则需要4个8拍才能够完成。
3.1.3 对前12名参赛队伍队形变化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这12名参赛队伍队形变化形式以规则队形运用为主,在规则队形中直线形队形的横排、纵路、斜排、三角形、四边形运用较多,圆形队形运用最少。
3.1.4 通过对前12名参赛队伍队形变化次数、速度及形式进行统计,进一步得出队形变化向着规则化、复杂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2.1 教练员在队形创编的过程中要把握规则,创编要仅仅围绕规则进行。
3.2.2 通过参与比赛,进行经验的交流和相互间的学习。
3.2.3 观看健美操、啦啦操赛事,了解其他项目队形变化的情况,为广场舞队形变化的创编提供相关指导。
[1]陈丽凤,陈丽清.广场舞队形运用及变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13):106-108.
[2]欧阳霞.广场舞队形变化的运用及分析
[J].当代体育科技,2014(34):229.
[3]易晶.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4]徐璐萍.竞技健美操集体六人项目队形变化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5]彭文革.广场舞蹈的现状、特征、价值与推广对策叹息[J].当代体育科技,2012,2(2):75-78.
[6]刘大维,胡向红.广场健身舞的起源、现状、特征及其研究价值[J].当代体育科技,2012(11):4-15.
G812.4
A
1674-151X(2017)18-037-03
投稿日期:2017-07-18
郑春梅(1959—),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科。研究方向:体操理论与方法。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