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俗体育发展对策分析①

2017-11-27 17:27周大亮周应宝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0期
关键词:民俗城镇化体育

周大亮 周应宝

(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 江苏南京 21117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俗体育发展对策分析①

周大亮 周应宝

(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 江苏南京 211171)

随着新型城镇建设的飞速发展,农村人口流失比较严重,民俗体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其生活品质、身体素质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简述城镇化及民俗体育的内涵,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俗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旨在为民俗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助力。

新型城镇化 民俗体育 发展对策

1 概述

1.1 城镇化

“城镇化”一词从“城市化”中演化而来,于20世纪90年代由辜胜阻提出。随着不断深化的探究,城镇化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其中“城镇化即是指农业社会逐步向非农业社会转化的进程”是人们最为认可的。城镇化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其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改变了传统的农业劳作模式;其二,城镇人口数量剧增,其城镇化以及集约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1.2 民俗体育

民俗体育不仅是一种体育文化,更是对生活文化的一种诠释。目前,对于民俗体育的概念还没有完全统一,《体育科学词典》中强调民俗体育沿袭和传承了民间传统民俗文化以及生活习惯中的体育模式,是因社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张鲁雅则主张民俗体育就是民俗活动中所存在的体育形式;涂传飞则强调民俗体育的创造主体是人民群众,其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传统礼仪、风俗民情等息息相关,具有集体性、传统性、生活化以及模式化的特征。虽然大家对于民俗体育的概念还具有一定争议,但是也同在共性:一方面,民俗体育生长于民俗沃土;另一方面,民俗体育属于特殊的文化形态。

1.3 民俗体育特点

首先,民俗体育的宗教色彩比较浓郁。其次,对团队凝聚力以及社会名望颇为看重。第三,当下的社会文化发展方向对民俗体育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只有顺应文化发展需要,民俗体育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第四,具有传统性以及跨时空性。第五,参加民俗体育的人员都不得违背相关规范的具体要求。

2 城镇化发展对民俗体育的影响

2.1 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机遇

为了全面贯彻党十八大的会议精神,坚持走新四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关政府机关对于城镇建设,比如说体育公园、体育文化绿地、体育健身长廊等都进行了统筹规划,在扶持政策、资金投入以及土地使用权限等多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民俗体育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空间,推助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2 民俗体育文化的功能蜕变

民俗体育文化是中国民俗风情的一个重要体现,早期的民俗体育活动往往举行在传统节日以及农闲时期,旨在祈求神灵保佑、期盼丰收、解除灾难等,并逐步形成了婚丧嫁娶、祭祀礼仪的传统文化。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健身观念逐步成熟完善,投入娱乐活动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因而,民俗体育文化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其社会效益愈发突显。

3 发展民俗体育文化的意义

3.1 有助于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入十分迅速,并有逐步占领主导地位的趋势,这对我国的民俗体育带来了不小的文化冲击。因而,在新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加大民俗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让西方体育文化与我国传统的民俗体育文化相互融合,体验民俗体育的魅力,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民俗体育的好感,进而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沿袭传承以及开发保护。

3.2 有助于新型城镇化的和谐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坚持走统筹规划、和谐发展、保护环境、特点突出、城乡结合的道路,对体育公园、体育文化绿地、体育健身长廊等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为民俗体育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打破了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取向,使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更为频繁、和谐,提高人们社会交往能力的同时,还缓解了工作以及生活各方面带来的紧张情绪,从而使新型城镇化更加和谐、稳定地发展。

3.3 有助于新型城镇化文化体系的构建

西方体育文化给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导致新型城镇化文化体系的构建所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弘扬民俗体育文化,开展一系列的,民俗体育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精神文明素质,还可以使新型城镇文化独具特色,发挥品牌效应,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对地域民俗文化予以沿袭和维护,进而形成以人文本、和谐发展的文化理念,构建完善的新型城镇化文化体系。

3.4 有助于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民俗体育旅游项目因其民族性、传统型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其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与体育旅游产业之间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民俗体育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带动了经济发展,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经济保障。

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俗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生存环境发生改变

新型城镇化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这使人们原本的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习惯等都发生了变化,进而改变了人文文化、价值取向等。而民俗体育来源于民间,与民俗习惯息息相关,极具地域特色以及宗教色彩,但是,随着自然村落的锐减,民俗体育的生存环境发生巨变,为其发展与传承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4.2 人才流失情况严重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村主要劳动力大多数都进城务工,以致于农村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情况不容乐观。比如说,很多本来应该是由男性为主导的体育项目因为条件限制只能由女性担任;并且,一些民俗体育的人才也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以致于使其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改变,为了生活不得不转行,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探索新的出路。近些年,民俗体育人才流失情况非常严重,这对民俗体育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极为不利。

4.3 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

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明显缩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城镇交通更为通畅、信息技术也更为发达,进而使城镇的体育文化相互统一、相互协调,同时,随着西方体育文化的迅速渗入,我国的传统民俗体育文化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西方体育主张赛制完善、形式简单,其健身效果比较明显,并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因而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关注,从而影响了中华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

4.4 发展战略存在缺陷

长期以来,我国对竞技类体育项目投入了太多精力,而对于民俗体育等大众体育项目不够重视。因而,造成公共体育资源分配不平衡,资金投入存在明显差距。据可靠数据显示,我国用于训练竞赛的资金在体育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最起码为64.9%,而大众体育的资金投入大约在10%~15%之间,有时甚至更低。这说明,发展战略的倾向偏颇是阻碍民俗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5 民俗体育发展对策

5.1 加大国家扶持力度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极易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不良影响,民俗体育更是首当其冲。所以,国家政府机关要在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尽快制定并颁布民俗体育的相关保护法律以及扶持政策,为民俗体育的发展提供生存环境,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民俗体育的发展与传承奠定法律基础。

5.2 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民俗体育作为民俗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风俗习惯。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民的生活习惯以及价值取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民俗体育又扎根于风俗沃土,因而民俗体育要想获得长期发展就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基于原有模式的基础之上,要融合城镇化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补充调整,对民俗体育的结构模式进行重组,进而让其功能得到最优化处理,推动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

5.3 形成可持续发展观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民俗体育传承人才的培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具体来说,可以成立专门的基金机构,构建完善的民俗体育传承鼓励体制。对于优秀的民俗体育传承者除了在经济上予以奖励之外,还需要设置相关的荣誉称号,使其得到社会各界应有的认可以及尊重,提高民俗体育的社会影响力,为民俗体育提供人才保障,进而为民俗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5.4 开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产业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俗体育发展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旅游资源,发挥其民族化的特性,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坚持走民俗体育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路线。同时,开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职能,带动新型城镇周边产业的发展,使民俗体育文化更加多样性、多元化。

5.5 发挥校园体育的教育职能

学校是发展和传播各类文化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媒介,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具有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作用,还是体育文化推广、传承的重要方式。倘若在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添加一些民俗体育活动,这对民俗体育文化沿袭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因而,各级学校应该加大在民俗体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形成民俗体育文化为主的体育教学理念,为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奠定良好的基础。

6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民俗体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因而,要加大对于民俗体育的扶持力度,充分挖掘民俗体育的优势,坚持产业化的发展路线,带动相关产业地发展,促进城镇经济增长;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注重民俗体育传承人才的培养;同时,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适当对民俗体育文化做出调整,使其相关功能得以最大化发挥;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多媒体资源,加强对民俗体育的宣传,弘扬传统民俗体育文化,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民俗体育中来;最后,要发挥校园体育的教育职能,为民俗体育的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1]李春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民俗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J].商业时代,2010(19):120-121,

[2]程超民.社会变迁视域下我国农村民俗体育的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2.

[3]唐金勇.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G80-32

A

2095-2813(2017)10(c)-016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0.163

2016SJD890007,新型城镇化下民俗体育的保护与传承—一项质量互释指向的混合研究,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厅级项目)。

周大亮(1983,6—),男,汉族,江苏徐州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

周应宝(1977,10—),男,汉族,江苏宿迁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

猜你喜欢
民俗城镇化体育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漫画民俗
我们的“体育梦”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