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畅 赵金岭
(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美,是古老的,人的身体活动也很古老。由于人类的身体就展现在眼前,所以可以获取的最古老的审美对象只能是人类自己。早在冰河时期,人类就有了巧夺天工的洞穴绘画艺术,欧洲和东亚也都出土了象征人体的雕像。时至今日,我们从仍然保留着相对原始的文化遗存的少数民族中,依然可以看到许多装饰美化自己身体和运动的古老习俗。事实证明,原始人
时期就已有了初步的美的创造行为,能够表达出朦胧的审美观念,但美学思想则是到了有文字以后的文明时代才产生的。古希腊哲人发现了人体的奥秘——头身比例和黄金分割,并产生了深刻而鲜明的美学思想。中国的先秦诸子也对美学艺术问题发表了相对的见解。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东、西方美学思想家人才辈出,也涌现出大量的美和艺术的论著,大多属于哲学、伦理观念、文艺思想范畴,或与其他学科交织在一起,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直到1750年,受18世纪初意大利历史哲学学派美学家维柯(1668-1744)提出建立“新学科”提议的启发,哲学家鲍姆嘉通(1714-1762)出版了《美学》一书,并第一次使用“美学”这一术语,这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诞生[1]。
今天,人们普遍认为,体育美学是探讨人在体育领域内如何进行审美活动的一门学科。它从属于体育学,同时也从属于美学。它是未来体育科学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把传统美学应用于社会实际的新领域[2]。体育美学的正式研究始于20世纪下半叶。我国对体育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1980年,相关论文在我国体育科学学会成立的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正式发表[3]。令人高兴的是,体育美学已被正式列为体育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这对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我国著名体育美学专家胡小明认为,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呈现出来的美。它是一种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出来的健康之美。
身体美是以我们自己的身体为对象,在体育活动中最充分和最丰富地展现了充盈着生命力的身体美。在运动项目中,我觉得艺术体操运动员很好的体现了身体美。以艺术体操为例,艺术体操运动员对身材比例的要求十分严苛。须符合:脖子长、胳膊长、腿长;脸小,即“三长一小”的标准。可以说艺术体操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就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个人全能资格赛第13名的李红杨。比赛中女孩正挥舞着6米红绫,她优雅曼妙的身姿牢牢地吸引住了在场观众的目光,同时也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评委,她凭借完美稳定的发挥拿到了北京奥运会艺术体操个人全能比赛中国选手唯一一张入场券。
体育美,被学者们定义为人类有意识地培养身体活动所展现出来的美的总称。
体育领域中有一些独特的审美对象:精神美、情感美、结合美、韵律美、和谐美、欣赏美、节奏美、运动之美、热情之美竞争之美、精神之美、拼搏之美、团结之美、成功中的喜悦美、失败中的惨淡美、拳击中的搏击美、体操中的艺术美.......体育美学在体育美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2.1 有助于增强体育中的美感
《体育美学》一书将运动中的美感定义为以身体美的表现为基础,受身体素质的影响,在各类运动项目中表现出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和绚丽多彩的形式美,是体育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展现美感对于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是有价值的。运动员应该注意竞技时的审美意识,将发挥身体潜力与发展智力相结合,尽力争取优异成绩而表现良好的运动道德。体育活动中的美感在人们心理结构上处于较高层次,愉快、满足、赞赏、舒畅等心里反应对身体运动形象进行充分的肯定。
以跳马为例,这个项目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也很常见。但要在跳马上完成前手翻类、侧手翻类和踺子类难度并且做到姿态优美,完成度高是十分不容易的,对运动员的肌肉控制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的要求较高[4]。虽然体操运动员的身高偏低,但并不影响运动员的整体美观,他们的肌肉线条分明,爆发力强,散发着刚毅的健康美,为完成高难度动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2 有利于体育中的美育教育
与体育有关的每个个体,都应该具有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备正确的审美观点,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体育教学中进行美育也要注意针对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水平竞技成为社会生活的新追求,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难免出现道德沦丧。面对运动竞赛中屡禁不止的假、丑、恶现象,美育成为培养身心健康的运动选手不可缺少的手段。这也是体育美学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
表演类体育项目大致可分为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和体育舞蹈等。
艺术体操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女子竞赛体操,也叫韵律体操;而伦巴舞、恰恰舞、桑巴舞以及牛仔舞、斗牛舞、华尔兹等属于体育舞蹈;健身健美操有一般健身操、踏板健身操、爵士健身操、瑜伽健身操、搏击健身操等众多风格;体操是融健、力、美与实用技能为一体,以徒手,持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各种身体练习的体育项目。
健美操、体操和体育舞蹈属于难美运动,是一种集音乐美,形体美,运动美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项目。这些项目训练、比赛的评价是在一定规则下的主观评价。不但要求基本姿态美、基本技术美、身体动作运用美、各种造型的动作美,而且要求动作新颖独特,难度高[5]。
在竞技健美操中的作用体现
3.2.1 增强竞技健美操的艺术性
就像《健美操》一书中所说,竞技健美操是具有很强的节奏性和丰富的变化性的动作的运动项目。动作的快慢、力度的强弱、幅度的大小、方向的转换、姿势的高低起伏、整套操的表演性等,均与音乐的旋律紧密联系着。
运动员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塑造出特性鲜明、情感丰富的艺术形象,需要通过竞技健美操音乐的制作。音乐的开头宛如一场戏剧拉开序幕,选曲主题要明确、简练和精致,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鲜明的印象;发展段是最能展现音乐内容和性格特色的部分;音乐结尾可展现出首尾呼应、点明主题或形成高潮后愕然而止的效果。
给我印象深刻的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有黄晋萱,她的每一次比赛都发挥出色堪称完美,灵动的步伐行云流水,艺术表现力热情奔放,感染了场下的评委和观众。在创下个人奇迹的同时也不停地带给观众惊喜。
3.2.2 塑造竞技健美操的运动美
学者们认为体育所研究的身体的运动之美,是人在体育活动中展现出的美。在健美操中,男子的身高在170~182厘米之间,女子身高在160~172体育美学厘米之间为宜。四肢颈部略长、躯干短、肌肉紧致,男子健壮魁伟,女子优美修长。运动美的特点在于准确、干净、敏捷、协调、连贯、舒展而富有节奏。这恰恰和健美操的宗旨“快、长、准、顺、轻、紧、强、变”交相呼应。长期进行健美操锻炼,有益于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正常发育、有利于纠正不良的姿态,形成优美的体姿,随时随地自然地展现出良好的气质修养,给人以朝气蓬勃、健康自信的感觉。
3.2.3 引领健美操的服饰美
色彩是构成和获取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具有表达情感的特性和一定的象征意义。健美操表演者的着装本身就是一种色彩的艺术修饰,色彩与服饰的搭配更要体现作品的主题与人物的风格。表演者的服饰一般不易超过三种颜色,太浓郁的色彩会使人眼花缭乱,却忽略了作品展现的层次,重点得不到突出。色彩赋予服饰美感,提升了表演者的精气神,使整个作品的表演更富艺术魅力,把观赏者带入到深深的艺术境界中去,使人心旷神怡,无法自拔地沉浸在艺术的享受和无穷的回味之中[6]。
在体育舞蹈中的体现
3.2.4 渲染体育舞蹈的音乐美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由于舞种不同,其音乐节奏、旋律和风格特点也各异。摩登舞音乐节奏舒缓流畅,富于遐想;拉丁舞音乐节奏强烈,具有热情、奔放、狂野的特点。舞者根据不同舞种的音乐特点充分演绎舞蹈的意境,表达音乐的情感,使舞者的表演更富有感染力。
3.2.5 强化体育舞蹈的礼仪美
体育舞蹈这项新兴的体育项目有着很深的西方文化背景,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是学习体育舞蹈的必要条件。可以说体育舞蹈在某种意义上综合运用于仪表、服饰、语言、礼貌礼节以及典礼仪式在体育舞蹈训练、竞赛与日常交流活动中。中国的儒家学者——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对运动员个人来说,言谈的礼貌与用语,举止是否大方得体,都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礼仪之美的表现形式。无论是东方国家或是西方国家,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体育舞蹈礼仪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7]。
我国的体育美学虽然经历了近40年的研究历程,但对体育实际问题的应用性研究相对进展缓慢。任何一门学科,其研究的成果,都要接收实践的考验,体育美学自然也不例外[8]。现如今体育美学虽然进入部分高校校园,但此领域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致使在今天它仍是一个比较生僻、晦涩的专业名词。基于这种现状,我国高校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体育美学教育的重视,让学生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基础上能不能再做到“更美”。
4.1.1 缺乏成熟的体育文化理念
现代中国体育领域缺乏主体文化观念,现有的体育理念既不属于东方文明也不完全来自于西方传统文明,没有文化的依托和继承的根基。体育美学是“外来物种”,一旦涉及观念层面的东西,我们就感到费解和难以接受。无法领略书本中的精神世界也就很难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缺乏了人文精神的支撑,就像水中无根的浮萍。这对于高校的体育基础知识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4.1.2 忽略美学原理的学习
体育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一定要以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为自己发育的根基。就像盖一栋楼,最重要的一部就是打地基,如果打歪了或不扎实,都会影响之后的工作。体育美学的标签贴了不少,但没有多少人能注意其量化产品中的美学含量匮乏。而恰恰高校体育美学教育也忽略了这一点。没有美学的基础,就很难与体育美学知识做好衔接。
4.1.3 与现实发展现相脱节
近年来印度的瑜伽、美国的健身操、德国的普拉提等运动深受世界人民关注和追捧,这给长期忽视东方传统文化的中国体育界敲响了警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体育运动正在发挥其促进身心健康的优点和生态、绿色、人文的特性,提高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追求,成为中国体育美学发展的明确途径。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高校体育美学学习中,是否可以更加联系我们的生活,贴近我国的国情,让体育的知识运用更广泛,逐渐形成中国式体育美学理论体系,将中国美的魅力带向全世界。
4.2.1 普及体育文化理念
我国的运动竞赛已经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它的社会效益。要实时将目光投向体育文化理念的普及,打造符合东方审美的体育文化理念,在高校中发挥其重要作用,不然体育审美活动就像无本之木,不能自行进步。
4.2.2 在体育教育中渗透美学原理
毋庸讳言,以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忽视体育美学方面的教育的问题。所以,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我们高校的体育教育应该转向被忽视的美学原理教育方面。要将高水平竞技与理论有效结合,从实际出发提升我国体育能力与审美能力, 而不单单只是追求量化达标。要真正提高美学的技术含量,才能达到身体运动技术趋向优美化和规范化这一目标。
4.2.3 培养时代意识
随着审美意识的增强,以及体育教育的时代要求,体育美学的发展也应紧扣时代的主题,紧随体育热潮。在实时了解、研究体育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专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在精神文化层面满足需求的同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美。我国是一个正在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体育美学也应该与时俱进[10],培养时代意识,让体育美学具有时代感,应该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所承载的历史使命。
[1] [2]胡小明.体育美学[M]. 高等级教育出版社:2009.4(2016重印).
[3]胡小明.体育美学研究述评[J]. 体育学刊,2008,10:9-10.
[4]钟宇鸣.跳马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1:26-28.
[5]张蓉,周雪.从体育美学的视角探析竞技健美操的崇高美[J].体育教育,2015,22:138、105.
[6]匡小红.健美操[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2014.1重印).
[7]王华,关磊,王永刚.体育舞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
[8]刘小可,李晓玲.对新世纪中国体育美学发展的思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3:8-10.
[9]王文雯.探讨体育美学下的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J].新校园(上旬刊),2016,1:69.
[10] [11]胡小明.走出困境的体育美学[J].体育与科学,2004,1:28-29+23.
[12]余鹏飞,周学荣.审美经验--杜威实用主义美学视域下的体育美学探析[J].体育科学,2016,5:85-90.
[13]王深.身体的关切:体育美学的当代使命[J].体育学刊,2011,2。
[14]高强.古希腊竞技审美的“历史困境”解析与突破[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5: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