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产业方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研究

2017-11-27 02:11罗美慧秭
运动精品 2017年8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育产业学院

罗美慧秭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2014年10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46号文件)之后,体育产业被视为新常态下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使得体育产业这一朝阳行业迈向了一个新的纪元。在这空前火热的环境下,体育产业人才的匮乏问题暴露了出来。尽管国内各大体育类专业院校都已设有经济管理学院(系),但在对体育产业事业的人才输出上,都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迫切需要高校对口的人才,而高校在对体育产业方向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方向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情况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体育产业方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1 高等院校体育产业专业学科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有4种:一是综合性名牌大学开设的体育经济MBA(如复旦大学的体育产业 MBA)和体育经济硕士研究生教育(如山东大学的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体育产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二是体育院校开设的体育经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三是经济类院校开设的体育经济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四是师范院校及其他院校开设的体育经济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体育产业是一项行业覆盖面很广的新兴产业,它有既有着体育与经济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又有着两个行业碰撞的创新。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一群懂体育、懂赛事、懂经济、懂管理、懂市场需求、懂市场供给的相关专业人才为其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提供支撑。因此,体育院校将体育人才与管理人才结合的培养已经提上日程。在高速发展的体育产业化社会大背景下,体育院校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应该牢记政策、依靠市场,通过“产学研一体化”以及“校企结合”等方法,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大批的专业人才。

2 体育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产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而这又取决于体育产业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因此,体育产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需一支高素质的体育产业人才队伍。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体育产业人才队伍,首先需要有高水平的体育产业学科做后盾。体育产业学科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要从体育产业人才特点和学科特点出发,抓好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研究、社会实践等环节,为中国体育产业培养和造就不同类型的各类经营和管理人才。然而在我国体育产业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专业设置、科研机构、研究能力、研究成果上的各种缺失。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体育产业学科在招生时专业设置和名称上各校不一致,专业课程设置上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在培养高、中层次的体育产业人才方面,只有较少的专业体育院校才有;第二,在专门的体育产业研究机构方面,由于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在主要的研究机构上依赖于高等体育院校的自身的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中心,而需要与社会更接近的社会研究机构存在较少;第三,在对体育产业的研究方法上,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宏观政策解读、个案分析等较为空泛和片面的内容,而对体育产业实践、微观深化、深入论证类的内容较少;第四,在最终的研究成果方面,我国的体育产业学科重复研究较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较少,且对实践几乎没有指导意义。在以上对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情况的分析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专业的培养模式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总体培养目标上需要更全面。依照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体育产业专业的特点,高等体育院校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是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产业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以及清晰的思维逻辑,还需要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管理学原理,了解现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掌握市场运行情况和体育产业运营规律。

其次,专业培养目标上需要精准。目前国际上对高等体育产业人才的要求是必须具有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协调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性的“全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上,高等体育院校除了需要对体育产业人才在理论基础上(如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提要求,还需要其能够适应国内外体育产业的发展变化,有着较强的国际性思维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最后,培养层次需要具像化。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中最缺少的是体育产业管理规划的高级人才和精通体育产业经营的人才。将体育产业专业的培养层次划分的更为精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可以依托高等体育院校的体育方面优势与经济管理专业合作,培养体育产业管理规划的高级人才;与体育产业用人单位合作,培养体育产业经营类人才。

3 课程设置方面

通过查找体育院校官网教务科的课程设置情况,获得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等11所高等体育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通过统计得出了以下结果: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5个专业在高等体育院校中均有开设;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方向)、体育新闻学、体育艺术等与时俱进的专业仅在部分高校设有;个别院校开设了旅游管理、运动健康与康复、中医学、等一些具有市场前瞻性的专业。在体育院校中,体育产业类专业在之前属于边缘专业,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类专业不仅吸引了原本经济管理学院(系)的学生进行学习,也更多的吸引到了传统运动技术类专业的学生。体育院校发挥好其天生的学科优势,将两项学科融合后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4 结论及建议

当今社会对体育院校体育产业人才需求是巨大的,而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在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上没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导致了各校画地为牢,各自为伍的状况。为了促使我国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亟待解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的, 高校的培养模式需要随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作出适当的改变,高等体育院校更要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紧迫感,更需拥有超前意识,结合时代特点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交叉体育专业与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全面、深刻的了解到最前沿的学术及社会实践成果,使高等体育院校培养出的人才适合市场需要,以适应“如火如荼”的体育产业发展趋势下对体育产业人才的需求。

[1] 刘超,姜同仁.我国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33(3):71-75.

[2] 张林,鲍明晓,等.我国体育产业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1):12-16.

[3] 钟天朗,张林等.我国体育产业学科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6):6-10.

[4] 王笑梅.关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产业人才一培养的战略构想[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6).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体育产业学院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某体育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调查与培训效果分析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