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恺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惠州 516007)
推进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提升大学体育社会功能
——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刘思恺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惠州 516007)
为响应国务院《关于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文件精神,各地高校积极致力于推进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运动健身需求,推动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服务社区。该文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学校大学体育部推进场馆开放工作为主线,以市场化的视角阐述分析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社会功能与效应,旨在为推进高校体育产业化及政府规划高校场馆工作提出建议。
高校体育场馆 开放 体育运动健身需求 服务
随着高校体育的兴起与发展,各地高校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实现高校体育产业化、推进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是推动高校体育合理稳步发展的必要措施和途径,如何合理推进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成为了各高校探索体育产业化的关键所在。因此,该文以广东省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学校大学体育部探索和推进体育场馆开放工作为主线,站在市场化的角度阐述与分析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社会功能与效应,旨在为推进高校体育产业化及政府规划高校场馆工作提出建议。
大学体育部在学校内创立力美健身中心是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推进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和探索。在侯振波主任的带领下,大学体育部教师尤其是杨立刚、王正栋教师时刻心系力美健身中心的大小事务,从场地的选址布置、健身器械设施的采购维修到健身中心俱乐部会员的吸纳、健身教练的培养、进行健身指导等各个方面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尝试,充当起健身中心的管理员、保洁员、维修员、教练员,不畏艰辛,起早贪黑,没有度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以便更好地推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为学生及社会、社区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现如今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力美健身中心已发展成为拥有学生及社会会员300余名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校健身场所。尽管健身中心规模不大,消费群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与社会高端健身会所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这是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索高校体育产业化、推进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方面迈出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实现了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相衔接,极大地发挥了高校体育的社会功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相融相长。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体育部在不断完善力美健身中心的同时,也在一直致力于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拥有灯光篮球场8块、羽毛球馆一间、乒乓球馆一间、网球场两块、足球场一块、300 m田径运动场一块,具有丰富的承接在校学生及外来人员举办赛事的体育场地资源。在此基础上,大学体育部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资源优势,对内举办各项学生赛事,例如,每年都会举办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HEBA”学生篮球联赛、“新生杯”网球赛、乒乓球赛、“迎新杯”足球赛等各项比赛,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运动竞赛氛围,让学生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比赛的激烈感与成就感,使各体育场地资源能够最大程度得到使用,不断扩大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程度,并且制作学校体育宣传栏,传播体育文化知识;定期邀请外来人员到该校参加体育赛事与活动,相互进行体育文化交流。各球类俱乐部每年不断增加会员,不断壮大俱乐部规模,并不断完善俱乐部的建设。在对外方面,大学体育部将场地资源出租给周边企业、外来社会群体及社区居民等,提供场地供其举办各种节日、赛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学体育部于假期期间接待了沈阳体育学校的冬训集训队来校训练,这是大学体育部推动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所迈出的关键一步,尽管这是微小的一步,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或许能成为大学体育部推进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的良好开端。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被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体育局命名为“广东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示范单位”,成为全省200多个高校中获此称号的18所高等院校之一,也是惠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并于2016年3月正式在该校挂牌,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体育局每年拨款10万用于补偿体育场馆开放的费用也于今年5月份到账。这也标志着该校体育场馆必须更大程度地向社会开放,也给学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016年4月8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创办的宏鼎体育产业有限公司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标志着宏鼎体育产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也象征着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高校体育产业化的进程上迈进了一大步。成立体育产业有限公司代表着学校体育不再单单止步于大学校园,而是推动体育向社会发展延伸,将推动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全面纳入企业化、产业化管理。
高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场馆作为基础,高校体育场馆的基本功能就是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服务。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也在逐渐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因此,如何管理与经营好高校体育场馆不仅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功能,也关系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满足学校日常基本教学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的各种优势,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一个健全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成为重中之重。
大学的体育教育一直沿袭强调的是技能传习的功能讲解、示范、模仿、练习,而忽略了体育的社会功能。高校必须努力提高学校体育的社会功能,培育学生的优质体力,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和从业的竞争力,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将大学优质的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使得大学优质的体育教育与服务能够惠及社会及社区,促进学校体育、学生身体健康、社会与社区体育的一体化发展,产生了一个良好的共振效应。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从行业经营开发角度,建立一个适合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新体制和运行机制,把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运动训练,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管理,商业性体育比赛策划,筹划、体育俱乐管理、体育产业的开发进行整合,建立一个新型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校体育管理体制模式。改变传统的学校体育,只注重技术的传习教学功能,而忽略了体育社会的整体功能和社会实践性功能的重要因素。但在实施学校体育的工作中,必须保证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实行“免费体育”。除此之外,还必须按市场运作规律进行商业资本运作,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将学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场馆管理与体育产业有机结合,将是日后发展的一大课题。
[1]刘安剑.上海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及运营模式研究——以杨浦区“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3(5):6.
[2]杨德宇.长春市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周之华,纪仲秋.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状况的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22(10):104-105.
[4]李明利.体育场馆运营模式与管理实务手册[M].河北音像出版社,2004.
[5]聂锐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29):118.
G8
:A
:2095-2813(2017)02(c)-015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