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克
(黄河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0063)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①
周亚克
(黄河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0063)
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学管理水平、教学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等。通过分析国内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这些分析的一些相应发展策略,以确保大学生不仅能巩固学校时期的体育成果,获得能够自主学习的初级能力,更能够在一生中养成体育锻炼意识、兴趣、习惯、爱好,从而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为促进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发展,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学生提供理论依据。
高校 体育教学 发展 对策
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大学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教育的整体功能是大学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逐渐从体育技能导向转向身体健康导向,有效地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教师深入实践。但目前的发展现状仍然不能满足“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要求,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忽视。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质量对未来我国公民综合素质与身体健康水平有直接的影响,研究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1.1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进行多年,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仍不容乐观。根据《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总体上有所改善,肺活量水平继续呈缓慢上升趋势,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继续稳中向好。尽管如此,学生体质健康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视力等方面继续出现下降。因此,人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仍在下降,如何解决这些与大学生健康状况有关的现有问题是大学体育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
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为我国高校学生带来了重大政策保障,但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仍然没能摆脱以体育技能为导向理念的陈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体育教学过分强调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教授,而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心理素质培养不够重视。结果,学生付出了努力,而失去了体育自我发展机会,这是因为大学生的自我创新思维能力被忽略。填鸭式教学不仅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且会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他们毕业离开校园生活和上班后,无法长期保持体育锻炼习惯和意识,这种非“终身教育”的形式对人的一生影响是长远的。
1.2 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缺乏创造力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基本雏形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在学习前苏联教育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又经过改革开放的几十年变化,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下,发展模式已初具规模。近年来,体育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一直在致力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教育模式的系统理论研究,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突破,但旧模式的影响力和局限性仍然存在。高校课程设置内容相对传统、老式、繁琐,缺乏创新,无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尽管选修课正在发展和完善,但一些包含健身、娱乐等具有大众体育功能的体育运动项目仍然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软肋和硬伤。
课堂上的体育运动与日常体育活动是有差异的,由于场地、设施和教练员的限制,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范围不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大学体育课程往往采用技能导向教学,要求学生满足于既定的运动技能标准,不仅造成学生们不能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激情,而且会驱使他们为了体育课业成绩而被动地完成体育教学课程。这种教学方法不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是让学生逐渐失去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也无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当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在学校时期所建立的运动和健康基础可能会缓慢地随着时间逐步退化。
2.1 教学思想方面
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应从传统的身体运动技能导向转变为以终身运动的健康第一的现代体育思想,即从“身体第一”转向“健康第一”。当代的体育课堂教学应当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探索性和主观能动性,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向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教学路径,主张学生自律、自觉地主动学习。近年来,引起教育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翻转课堂”模式,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学习。
2.2 教学能力方面
先进的现代体育教学理念就是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结合,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时代发展不仅影响着新一代高校学生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也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以适应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有些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过于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而不注重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注重利用学生的体育兴趣去主动探索,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也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3 教学科研工作方面
体育教学科研工作的核心内涵就是按照体育运动的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和发现先进的科学理论和实践探索,总结经验、揭示规律,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当前体育学术界多种教学思想“百家争鸣”,互相借鉴,随着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心理科学的多方面交互研究,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在科学化发展道路上走向正轨,体育科研对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向着更高的科学化方向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时代的发展也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更新自我知识库,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和业务技能水平,为我国体育教学改革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而现状是,多数体育教师的日常工作内容大多是教学工作、行政工作、甚至是管理工作,不能抽出很多精力放在体育科研上面,从而限制了体育教师的创新科研能力。
2.4 场地设施器材方面
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的锻炼身体功能逐渐深入人心,再加上网络社交媒体等的宣传催化作用下,学生群体参与各种形式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这对于提高全民体育锻炼习惯和意识具有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当下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存在不足之处,无法满足高校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已有研究表明:因高校扩招带来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增加的现状,使现有的场地器材设施数量看起来捉襟见肘。无论是课堂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高校都应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保障基本的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器材需求。这不仅是满足高校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也是满足学生体育运动需求重要保障,更是衡量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把尺子。
体育教学发展正处在从“教论”向“学论”过渡的重要过程中,高校及体育工作者应紧紧把握体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坚定的思想保证。高校体育教学中,要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目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利用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1]刘伟东.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3):221-222.
[2]徐浩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49.
[3]刘贤章.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4):90-91.
G807.4
A
2095-2813(2017)07(a)-0094-02
周亚克(1986—),男,河南舞阳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