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赛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新沂市农村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蔡赛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从近几次初中学生体质监测结果来看,初中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前景更是堪忧,这与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新沂市农村初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揭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本质及其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新沂市农村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频率不高且活动量较小,活动内容比较枯燥,形式也比较单一,学生运动场地、器材严重短缺,而且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指导,此外学校在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方面也缺少相关的规章制度。
新沂市农村中学 课外体育活动 现状分析 对策
何谓课外体育活动,顾名思义,就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组织形式,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目的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活动。在英国,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比较丰富,英国的家庭也比较喜欢体育运动,而在国内对于中小学目前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太重视,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更是如此。
从调查问卷所显示的结果来看,新沂市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农村学校比较穷、体育设备缺乏且没有人去积极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学校方面又不重视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就比较少,人才是不分地域差异的,作为国家的未来希望,农村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2.1 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的需要,选取新沂市农村4所初中学校,分别是新沂市堰头中学50名学生和5名老师,新沂市草桥中学40名学生和5名老师,新沂市棋盘中学60名学生和5名老师,新沂市唐店中学50名学生和5名老师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该论文的需要,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对查阅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论文的需要,并针对新沂市农村初中学校的具体情况,选取4所学校发放学生问卷400份,每个学校发放100份,问卷按照男女生比例1∶1的形式发放,回收了问卷397份,其中有效问卷392份,其中男生有效194份,女生有效198份,回收率99%,有效率98%,回收有效率符合统计学要求。教师问卷一共发放20份,每个学校发放5份,问卷全部收回,全部有效。
2.2.3 访谈法
根据调查的需要,对有关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随机访谈,获得从调查问卷中无法得到的与该文有关的合理意见。
2.2.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3.1 新沂市农村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现状分析
3.1.1 学校重视程度和学生态度
(1)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教育和宣传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51%的学生认为学校从来没有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相应的教育宣传工作,表明学校对于课外体育活动不太重视。因此学校应加强宣传力度,从而保证学生切实的进行运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2)不同年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分析。
由调查结果得知,4所学校学生喜欢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总人数是163,所占的比例是41.6%;比较喜欢参与的总人数是118,所占的比例是30.1%;说明新沂市4所农村学校的学生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渴望程度还是很高的。另外还可以看出,随着学龄的增长,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逐渐减少,但是不难看出还是有学生愿意抽出自己的宝贵时间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相比较男女生的差异,可以看出女生的运动欲望没有男生强。因此学校应针对具体情况,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吸引高中女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1.2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时间、选择项目
(1)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
由调查结果的相关数据计算得知,每周参加1~4次课外体育活动所占的比例是47.7%,每周4次以上和从来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所占的比例是52.3%。可见半数以上的学生平时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较少。因此,学校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积极性。
(2)学生花费在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得知有65.8%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在60 min以下;这表明大部分的初中学生锻炼的时间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锻炼时间太短不会对肌肉造成有效的刺激,因此达不到适宜的运动效果。但是时间过长又会使肌肉负担过重,造成身体疲劳,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会使学生对于课外体育活动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
图11(a)为电机运行在300 r/min时,突加和突减50%额定负载情况下,有延时补偿LSFMPDTC的实验结果;图11(b)为稳态运行时的实验结果.由图可以看出,在突加和突减负载时,定子磁链幅值和转速几乎都没有变化.在稳态运行时,转矩和电流的性能也都比较良好.
调查结果显示有21.7%的学生选择慢跑,有19.4%的学生选择跳绳,有13.0%的学生选择羽毛球,有11.7%的学生选择乒乓球,有11.5%的学生选择篮球,有9.9%的学生选择健美操,7.7%的学生选择武术,还有5.1%的学生选择其他课外体育活动形式。
3.1.3 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
(1)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
调查结果表明,4所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与工资不成比例,且进修的机会和奖金情况也都不如其他学科教师。4所学校近两年最多招收一个体育教师,出现一个教师负责一个学校体育课的现象。所以会导致专业体育教师数量稀缺,以至于新型项目体育教师数量稀缺。有20个教师建议学校可以安排跑步,因为有的教师说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难以买到最新的体育器材设备,值得一提的是有18个体育教师认为学校应该安排足球这项课外体育活动。经过走访得知,多数体育教师认为适宜的出汗量有利于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之后可以得到放松,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而大量的出汗,会使学生消耗大量的体力,不利于学生进行接下来的文化课的学习,出现课上犯困的现象。
(2)学校自行组织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考核。
由调查结果得知,仅有25.6%的学生认为,学校将相关考核内容记入档案,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没有记录或者不太了解,通过访问,一些学生说学校比较重视学习成绩,对这方面不太重视。因此学校方面应该严格对待每次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情况,严格的将测试结果记录到学生的档案中。同时学校应对于体质健康且经常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进行表彰,对于那些没有达标的学生给与鼓励,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
3.2 影响新沂市农村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因素的分析
3.2.1 初中生的学业负担
调查结果得知,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业负担太重,所占的比例是25.5%,而且,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学龄越大,学业负担就越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2.2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
在走访新沂市4所农村初中学校发现,一些学校出现体育经费拨款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有些学校甚至把本来要用于体育建设的经费应用到学校的其他建设中去,且有的学校把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改造成教学楼,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且农村学校普遍出现新型体育器材缺乏、老旧器材剩余的现象。
3.2.3 教师自身表现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通过访谈得知: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与使用的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学生在外体育活动中遇到问题,有的教师不积极去帮忙解决,学生在活动中发生争执、打架斗殴事件,有的教师不予以强加管教。
4.1 结论
(1)学生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很大,但由于学校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宣传以及重视程度不够,偏向于智育的培养,举办的活动形式单一,有些学校甚至不举办任何体育活动,致使学生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逐渐下降。
(2)学生由于学业负担过重且没有专业体育教师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且课外体育活动的选择又比较单一枯燥,导致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导致锻炼的次数明显减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3)学校对于学生在体育方面获得的奖励制度以及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关注程度不够,对于体质健康不达标的学生也没有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去解决。
(4)一些学校的场地器材老旧且安全系数下降,学校用于投资体育的经费较少。
(5)由于学校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招聘体育教师的数量相比文化课教师较少,所以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工作量大、待遇低,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和素质都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全能素质人才的需求。
4.2 建议
(1)学校应该每年对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并以此作为评价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
(2)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应该多样化,还应招募一些专业的体育教师来组织活动,实行学生自主选择。此外学校应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及时更新体育器材设备,提高其安全系数。
(3)学校应该多举办一些运动会和校际比赛,发现有运动才能的学生及时进行专业训练,为国家输送竞技人才打好基础。
(4)家长应该响应国家政策,切实给学生“减负”,在学生的课余或者是周末,应组织一些外出体育活动。
(5)体育教师应该及时关注最新体育资讯,提高自己的体育文化素养。体育教师还要学会创新,在体育课上结合运动器械编排一些新的游戏和小比赛,通过教师身体力行的演示,还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1]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2]杨斌斌.太原市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
[3]张永玲.徐州市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宁波大学,2013.
G80-32
A
2095-2813(2017)06(c)-009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