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唯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1230)
高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探讨
代唯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1230)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教育体系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趋势,也在不断进行着深化与改革。其中,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中重视学生课余的体育训练,在当今社会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该文首先从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本质含义入手,对高等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对策来进一步地提高高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质量。
高等学校 课余体育训练 探讨
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新时期下学生的思想和观念较以前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而在高校的教育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也要重视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而高等学校进行课余体育训练和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实现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我国高等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中,会针对学生在某一个体育项目的特长做专业性的训练,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体育训练,这就导致了学校的体育训练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这一现象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后的工作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在高等学校中,对学生进行课余体育的训练,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学校的运动水平,为学校培养一批体育特长生,进行专门的体育比赛。但是,高校进行课余体育训练,不可以本末倒置,学校发展体育运动,为的是能够促进全校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因此,课余体育训练应该在全体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训练的前提下展开。高校进行课余体育训练,一方面为我们国家的体育竞技培养一批后备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更好地普及体育知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以及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建设。
2.1 “双赢”式战略
一些高等院校认为对学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给学校赢得名次、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导致这些高校特意破格招收一批专业运动员,并为他们提供学籍。这样既解决了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也可以节省训练的经费,从而实现了“双赢”。
2.2 放弃课余体育训练
一些非体育性的高校由于缺乏专业的体育教练、科学的体育训练以及营养供给模式,因此不具备成立运动队的条件,因此就将课余体育的训练进行了简单化训练,甚至有些院校直接放弃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2.3 忽视群众体育,普及与提高不平衡
由于一些高校对课余体育训练的错误认识,导致他们只重视对体育特长生的训练,而忽视了对于全体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因此出现了普及与提高相对不平衡的现状。
3.1 体育训练经费紧张、来源单一
在我国高等学校的体育训练中,由于大部分都是学校拨款,而用到体育方面的经费十分紧张,更不用提用到学校课余的体育训练方面的经费,在学生的补助方面少之甚少,导致学生严重缺乏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我国高校课余体育的训练。
3.2 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高等学校的领导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经费的投入情况,从而也对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3 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很多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大学生,在学习和体育训练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一方面要进行严格的体育训练,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学习,而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生更不例外。学生在进行严格的体育训练后,由于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恢复,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滑坡,从而一些学生为了学习而不得不放弃课余的体育训练[1]。另外,我国高等学校虽然每年都会举行一场大型的运动会,但是真正全国性的运动会并不是很多,因此学生进入国家队或者是职业队的可能性几乎是为零的,这就导致严重影响了一些体育特长生训练的积极性。
3.4 教练员的积极性
由于一些高校缺乏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视,导致在体育教练员的任用中,不是非常的严格,对教练员的待遇不如一般的教师,这就严重影响了学校运动员的积极性。
4.1 学校重视体育训练
在高等学校的教学中,学校仅仅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缺乏对体育训练的重视。因此,学校对教练员的待遇应该同其他的学科教师的待遇做到平等对待,并且对于在体育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教练员,学校应该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精神方面的奖励,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练员的积极性。另外,对于体育方面的特长生,学校也应该提高其待遇,加强对这些学生的体育训练后的营养补助以及健康恢复,保证足够的精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训练积极性[2]。
4.2 摆正群体工作的位置
对高等学校进行课余体育的训练,应该属于在学校的本职教育的范围之内,因此,学校应该摆正群体工作的位置,不仅仅集中于学校运动队的体育训练,也应该带动全体学生的体育训练。在学校课余体育的训练中,不分体育特长的学生,只要是对于体育训练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积极参加,这样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同时,对于一些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应该将其视为学校体育运动的骨干力量,提高全体学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全面开展。
4.3 完善制度,严格管理
在对高校进行课余体育的训练中,要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训练能力,同时也要在不影响学生学业的前提下进行训练。一般的高等学校不同于专业的体育院校,大部分参加课余体育训练只是为了对体育感兴趣,促进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的习惯,而学生的最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因此,学校对课余体育进行训练,应该完善制度,严格进行管理。以学习为主,以体育训练为辅,根据学校的生活作息及学习习惯,合理科学的安排课余体育训练[3]。对于有专业特长的体育生,应该严格进行要求,包括每周的训练次数以及取得的专项成绩,加强对特长生的管理,从而提高学生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在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中,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外,还应该重视高校课余体育的训练,以学为主,以训为辅,同时对于体育特长生,应该加强管理,来促进全体学生对于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进一步加强高校的体育建设。
[1]张丹.新中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发展历程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2]陈正强.杭州市普通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3.
[3]平利娜.河南省普通高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5.
G807.4
A
2095-2813(2017)06(c)-005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