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喜和 陈昌福
(1.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321004;2.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中学,315113)
从研讨的过程来看,多数教师认为位移性技能(动作)等于位移,这样的认识无可非议,为什么呢?体育教师均知道,在体育学中使用的位移性技能概念是借助物理学的位移概念后的特殊理解,是指人在运动过程中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移动。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移动并不是最短距离的移动,而是一种移动形式。能产生距离的移动都可以称之为位移性动作,另外,这种移动也排除了操控其他物体的运动,如,篮球的运球跑、足球的运球,虽然各种“运球”也产生了位移,但由于“运球”这种位移受到所操控器械的影响较大,而不能充分地表示出移动的特性,所以这儿所说的位移性技能单纯就是指徒手移动。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使用这个名词是借鉴了目前被广泛使用的Graham的分类标准,之所以使用这个分类标准,也是因为它比其他分类标准使用率更高。
另外,单纯地看位移性技能(动作)时,普遍认为“快”是其表现,如,100m跑用时为12″1,这样的速度,是不是体现了“快”?笔者认为不完全是,如,8×20m折返跑,在正常情况下,通过测定时间评价跑的结果,也就是通过“快慢”决定移动的水平;而在足球场上,人所共知的是22名球员中,21名队员在做无球运动,如,进攻队员为了躲开防守球员的干扰所进行的各种折线、曲线、迂回等跑动,并不是由成绩的快慢决定,而是由场上的情况而定。因此,单纯的快和慢的概念,就未必适用于足球场上的位移运动,而以快和慢的变化为中心的节奏变化,就是另一种形式上的位移运动和位移技能,是与场上情况戚戚相关的位移性技能。换句话说,8×20m折返跑只是构成了足球场上转身跑的基础,是接近于足球场上位移技能的一种运动形式。由此来看,8×20m折返跑的位移性运动和足球场上的折线跑的位移性技能的关联性,则是必须关注的问题。
如果以立定跳远分析位移性技能,首先要区分的是立定跳远的教学关键点是什么,其次要强调其技术发挥水平问题。技术技能发挥水平问题与比赛或者平时训练水平及测试时的体能、心理状况、环境和比赛时的能力等临场状态有关,本文不作探讨。如果不能清晰地明辨其与一般活动能力的跳跃动作区分的话,就缺少了教学展开的必要前提。
“跳”是人类基本活动能力中的一种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本领,只是这种“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没有人会意识到这种跳只是一种普通的生活技能而已,如,“跳(跨)”过在面前挖的一条不算长的小沟或者一条小溪,而不是体育中所说的立定跳远。但这种跳却与立定跳远的跳较为接近,即产生了远度这样一个认知。这样理解的话,人类基本活动的跳就必须与位移性技能的“立定跳远”区分开,那么,怎么样才能区分开来呢?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强调“立定跳远”特性,才会使立定跳远具有位移性技能的意义。
那么,立定跳远的特性该如何理解呢?从立定跳远的动作结构分析,是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等动作构成,再从其力学特征分析,是获得合适的向上和向前的速度,而赢得更长的向前的时间。在符合动作结构特征和获得最佳腾空角度的力学特征下,人体最佳能力的发挥便是“立定跳远”教学的不二法则。之所以说是最佳而不是最大能力的发挥的根本原因在于力学特征中的向上速度和向前速度的比例问题。宏观地说,向上和向前速度太大,都会导致移动距离缩短的问题,达不到跳得远的目的。这样的前提下,立定跳远的特性便可以归纳为,以最适宜的速度摆脱静止状态,获得最佳远度的动作。当这种特性回到教学现场时,“最适宜速度”问题便是教学的关键。这样思考的话,立定跳远就不是人类基本活动能力中的动作了,而是获得最佳速度和角度的认知活动,不是简单的动作教学,而是一类动作的技能获得。
本次案例研讨中,虽然提出了从“感知跳跃时身体的变化、跳跃方向的控制、认知身体的运动轨迹、跳跃时的身体控制、不同条件的立定跳远”等几个技能主题方面来感受“立定跳远的学习”问题。但对立定跳远本身的理解尚不足,造成了形式上的说教大于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的实际。虽然,这次研讨也给后续的诸如“急行跳远”等的教学留足了可能探索的空间,但提供的方法却信度不高。其问题是立定跳远的“身体的变化、跳跃方向的控制、认知身体的运动轨迹、跳跃时的身体控制”等内容到底是什么?是通过什么指标反映出来的等需要进一步探讨。不像案例研讨中给出的几个练习,再与这样的概念匹配就结束了教学,这样的教学就达不到“感知跳跃时身体的变化、跳跃方向的控制、认知身体的运动轨迹、跳跃时的身体控制”的目的。
笔者曾经在女子立定跳远测试前一节课做过这样的尝试。测试前一周的课上,询问学生立定跳远如何才能跳得远,多数学生的回答是:用全力使劲跳,笔者对学生的回答并没有给出任何解释,只是让每名学生将自己曾经跳过的最好的立定跳远成绩说给同伴听,并记住这个数字,2名学生1组,争取跳出原有的最好成绩进行练习,结果并不如意,几乎没有学生跳出自己的最好成绩。接下来,笔者让学生计算出自己最好成绩的95%这个数字,如,最好成绩的2m的95%是1.9m,并在离起跳点1.9m的位置上划出这条线,再进行练习。练习时,主要提示2点,一是提前看好线的位置,然后,做好深呼吸,待稍微平静后再跳。结果出人意料的是,大部分学生可以跳出这个成绩。寻问其原因时,学生给出了很多答案,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距离近了,心理放松,则可不用尽全力跳。实际上,这就是心理放松和身体放松在寻找身体感觉的1个小的尝试。这种尝试的目的在于通过具体数字暗示她们找回之前应该有的放松状态和身体感觉,而不是强调一味地体会尽全力的感觉,因为,强化其重视程度(神经紧张)和全部力量(肌肉紧张)会使学生完全忘记了肌肉感觉,动作完全服从于意识,进而造成发挥不出其应有的肌肉效果。运动技能的本意应该是“下意识”或“无意识”的一种反应,运动学习中“强调”的是一种“意识化教学活动”,这种意识化教学活动不是为了意识而意识,而是为了形成技能的“下意识”或者“无意识”。由此来看,“感知跳跃时身体的变化、跳跃方向的控制、认知身体的运动轨迹、跳跃时的身体控制”等几个技能主题的落实,不是让学生做很多练习,而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练习达成一种成功的体验和获得体验度的问题。这是今后体育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如果是单纯性的位移性动作技能,相对教学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切实地寻找到能够使学生体会到“身体的变化、运动方向的控制、认知身体的运动轨迹、运动的身体控制”等手段和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除此之外的位移性技能,还应该存在其他形式的位移性技能。也就是说,可以将位移性技能分为一般性位移技能和发展性位移技能2种。所谓的一般性位移技能是与其他活动无关的单一性位移技能,如,田径中的短跑、长跑等各种项目;游泳中的不同距离的项目和速度滑冰中的各种距离的项目等。而发展性位移技能则是位移性动作与其他任务同时完成的。如,在球场上的跑动、水球项目的游动、冰球中的滑跑等。这种位移性技能的根本点不是为了跑而跑,跑动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其他任务,这种跑的变化性和技巧性要求更高。变化主要表现在节奏上,技巧则表现在技战术的要求中。
由此来看,位移性技能的教学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展开,而应该是一系列教学内容构成的知识体系下的运动学习。其内在关联性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一般性位移性运动技能、发展性位移技能依次递升。这样前提下的内容决定及其相关的方法和手段的决定,才是各个单元的基础和前提。否则,单元的价值及内容体系的价值都不能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