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育期刊发刊词看民国时期的体育思想

2017-11-27 04:35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时代特征民国时期

张 超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监汾 041004)

◀体育人文社会学

从体育期刊发刊词看民国时期的体育思想

张 超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监汾 041004)

发刊词往往旗帜鲜明,以阐明办刊缘由,表达编者所思所想。民国时期的体育期刊,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出一个时代的体育思想,展示着一代人的精神风貌。体育期刊发刊词,明确了体育活动的对象、内容、作用等,浓缩性的彰显了文者乃至时人的家国情怀,蕴含了强烈的强国保种思想,是体育发展在时代沿革中的重要理论与文本依据。民国时期的体育思想在中西思潮的共同作用下,塑造着全民、全面、全方位体育的价值观念。文章主要采用文献整理的方法,以达到微观研究与宏观考证相结合的目的,通过对该时期体育期刊发刊词的梳理与把握,来理解当时体育思想的内在特征以及时代价值。对民国时期体育思想的探讨,是体育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为当前的体育思想完善与体育内容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体育期刊;发刊词;民国时期;体育思想;时代特征

刊物是宣传工作,宣传是实际推行的先锋[2]。期刊通过其连续性的发表刊载,具有重复强调、发人深省的意味。体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各种运动形式、接触方法都随时代而发生转变,体育期刊是传递体育动态、传播体育思想、发扬体育精神的平台,民国时期时代背景复杂,各种思想交叉碰撞,正是体育思想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刊词的作用即把创刊的目的、意义、背景以及学术的、文化的、思想的主张告诉读者[3],通过这种方式,使读者可以直观地体会报刊所要传达的精神,这也对报刊明确传播对象、完善传播形式等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期刊发刊词的研究可以更清楚地洞察刊物的思想状况,而通过对特定时代刊物发刊词的了解,能够帮助读者提供新资料以及新视角。本文希望通过发刊词这一角度来对民国时期的体育思想进行梳理与把握,从而为该时期体育思想研究提供价值。

1 民国体育期刊发刊词呈现出的时代体育视角

面对晚清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的事实,各种言论开始甚嚣尘上。民众重新审视国内思想状况,纷纷提出观点,作为思想宣传的前位之地——期刊,掌握时下最新动态,成为各种新思想汇聚之地。从体育角度反思战败及动荡原因,也塑造及反应了不同的体育视角。

1.1 家国视野

从国运兴衰、家国安危的角度考虑,呈现民族主义体育思想。《广东体育专门学校特刊》发刊词认为:“体育为强种强国要素。我国古代,重文轻武,数千年来,遂成柔懦萎靡不振之俗,虽研究武术,间有其俗,然以国人多数心存轻视。其学遂不能普及,国势积弱,有由然矣……当此弱肉强食时代,列雄虎耽,非我国人力求自强之策。何以图存,然欲负艰巨仔肩:必先具健全体格,此振兴体育,实刻不容缓之举也。”[4]该期刊为学校特刊,编者从我国古代体育之俗谈起,论及国内外所处时局,将重心放在健全体格四字之上。可见,体育在民国便已引起极大的重视,成为学校教育之重点。

《中国体育》发刊词认为:“原来国民体格对于国家民族强弱关系至巨,假使一国国民体格都软弱萎靡,则无健全国民,亦即难言有健全国家健全民族,所以训练体育以促进国民体格、民族健康,实为强国要务。”[5]该刊认识到训练体育为强国大计,国民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强弱,彼时全国体育会议随着新国民运动展开,编者认识到体育事业引起全国各界的重视,从强国谈起,直言健全国民是强国要务,亦为全国体育会议这样助益感到“这是多么兴奋的一件事”。

《福建体育通讯》发刊词认为:“时代巨轮的演变,显露着优胜略败!在民族斗争的过程,依例是弱肉强食!我们中华民族所处的环境,可以说,从弱者中要想抬头,从被压迫中要解除痛苦,自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二年多血的教训,大家明白,国际战争是靠着武器,武器优越,操胜的成分较多,但武器必须人力以完成,武器无单独作战能力,战争原动力,还是靠着人力。人力是作战原动力,在平常时间,国民身体羸弱,都不注意他,这种错误,必须革除,至少四万万五千万中,每人的身体,都够上富兵的资格,这种方法,根本应从提倡体育着手。”该刊1941年发刊词:“牺牲必要事前有充分的准备,不准备变成无谓的牺牲!准备程序第一着是身心健全灵敏。”[6]

以上期刊的发刊词,将体育发展置于时代背景之下,宣传尚武精神,重视学校体育,在社会上加强军事军事教育和训练,在各类学校中开展军事知识与技能训练等[7]。家国遭受的屈辱事实,使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体育发展实况,时代所处的环境成为这种体育思想产生的诱因,也使其体现出家国情怀。

1.2 大众情怀

强调发挥大众的力量及影响,从民众自身健康谈起,呈现生活化体育思想。《浙江体育》发刊词认为:“欲求一种事业的发展,必须要用大众的力量去推动,才能很顺利地进行,若是一意孤行,或是闭门造车,难免太趋于理想而不切于实际。”[8]《勤奋体育月报》发刊词认为:“固然,提倡体育要举行大的比赛,以增进民众对于体育上的兴趣,使体育得以普及,然而提倡体育,还是要从全民方面着手,庶可得到体育遍及于全民族。本报愿循此途径,向前迈进。”[9]“时间是不停顿的向前迈进者,一九三四年又到人间。谚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在这意义伟大的一年的开端,自然人们都要有他们新的见解,新的计划和新的兴趣和新的方法,尤其我们体育界的人,处今日新月异的环境中,更需要顺应时代的智识,顺应时代的技术,来为体育界而服务,来为社会而服务,来为国家而服务,来为民族而服务,本报既负着领导全国体育界的责任,更当本此宗旨向前猛进,所以一九三四年,可说是体育界努力的第一年,也可说是本报为体育界及大众服务的开端。”[10]《中国青年体育》发刊词认为:“健全的身体是事业成功的基础,这虽然是一句老生常谈,但也是天经地义的至理名言。在我们这一代,无数的青年吃了身体不健全的亏,使光明有希望的未来,遭受到身体不健全的摧毁。”[11]编者认识到体育已经成为全民需要,体育最能供给自我表现的机会[12]。健全身体是个人发展事业的基础,更是自身健康所需。将体育发展为大众事业,是体育走向生活化的标志,体育来源于生活,归根究底,还是要为生活所服务。这种体育思想从大众情怀出发,更贴近民众情怀,也显示出编者对于体育发展思想的实用性。知其变迁、发展之由[13],对其内容的研究有重要引导作用。

2 民国体育期刊发刊词反映出的时代体育地位

期刊作为时代的产物,传达最接近时代、能体现时代包容性的思想。体育期刊发刊词记录着社会最前沿的体育盛事,以其快速性、简练性、评论性最直观地反映出期刊发行的总体思想。民国作为体育思想的启蒙时期,体育的发展呈现如何的发展状态、发展态势,都可以通过发刊词窥见一二,这直接反映着自民国开始,体育地位的奠基情势。

2.1 丰富体育教育内容

《体育周报》(1932年第36期)发刊词引用一芬兰奥林匹克选手过沪谈话记录:“芬兰……尤其注重儿童时代之训练,当其除习跳,跑,掷,击,一任其便,使其全能,趋于活泼。及其至长,择其擅长者使其专习之。”1932年第8期发刊词引用洛克对体育的意见:“做成一个完整的人需要,除了读书之外,必须练习些别种的活动,这些活动也是要有教师知道的,练习舞蹈,可以使人的姿势美观......击剑与骑马是人生需要的本素,必须学习。”1932年第10期引用卜鲁卧氏对于美国今日体育制度的批评:“我们采取德国人的转体操,重器械操,发达吾们的肌肉,锻炼吾们的胸肌,利用瑞典人的矫正身体的医疗操,锻炼吾们的青年男女,使之平均发展,充满美观,采取各国的长处,扩充融化在体育制度上,可为世界各国之冠。”1932年第23期有这样的发刊词:“体育......就狭义言之,则与特殊的躯体活动所适用种种方法,如体操,柔术,游戏等,及其对于身体所发生之影响有关。”该报刊编者在发刊词中,多引用各国学者以及知名人物所言,眼光视野放在国际之上,以对比的手法,将国外的体育理念带入国内,其中多提到各种体育活动内容,从国外的体育活动中吸取经验,扩大体育教育内容。编者认识到,体育并非仅有简单的跑步之类,诸如体操、击剑、跳舞等,都有利于身体健康,是体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上海体育》发刊词称:“1.男子田径两锦标可合二为一,称谓男子田径锦标。2.增加竞走锦标。3.增加器械锦标赛。4.增加自由车表演。”[14]该报刊发刊词是写在七届全运筹委会前,内容涉及甚广,该节选部分是全运会内容增加项目,项目的增多体现出体育内容的丰富。通过比赛的方式来表现日常所接触的体育活动,表现出在教育以及民众活动中增加能够更有利于全民身体健康的活动,通过这样的赛事,使我们能够重视国民身体素质问题,以对比来突出体育内容的丰富性。

2.2 重视体育教育

《东亚体育学校校刊》(1920年)发刊词认为:“溯自五四运动以来,百业渐有新机,若学术之革新,思想之变迁,势犹山峡倒水,一泻千里,其进步之速有非前人梦想所及。考其成功之因,靡不从事于文字之鼓吹,书籍之传播。”该刊发刊词认识到思想与学术的密切关系,将文字与书籍视为传播思想的重要载体,编者对于体育的传播形态,已经不拘于简单的体育训练,而是致力于将学术与体育相结合,扩大体育的影响范围,加深体育的影响程度,这充分证明了民国有识之士已经开始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体育地位开始出现上升态势。

《福建体育通讯》发刊词认为:“社会教育本来占着教育重要的地位,人们一出校门即与社会接触,社会教育不健全,自难使多数人有合理的思想与生活,尤其是体育,更有实际锻炼的机会,因此体育对于人类贡献更多。”[15]编者将体育纳入社会教育的范畴,这个时期,社会上以德智教育为主流,民众虽然认识到强身健体对于个人、国家、民族的重要性,但将体育上升到“对于人类贡献更多”,实属罕见。

《中国青年体育》发刊词认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基于学术研究的进步,体育事业为什么至今不为国人普遍的注重?就是因为我们对于体育学术还没有尽到研究的能事,今后,我们不但要明白运动的方法,而且要明白怎样推行。不但要明白哪些运动对于身体有哪些益处,而且要明白哪些运动适宜于哪些人。不但要使学生明白怎样去学,而且要使教师明白怎样去教,也就是说,不但要明白当然,而且要明白所以然,明白了这些,体育运动才够得上是科学的教育的,而不是盲目的、片面的,实施起来才不致于徒劳而无功。”[16]民国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拓展和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高等教育逐渐由规范而定型......学校体育也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也促使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社会需求[17]。将体育事业纳入学术研究范畴,充分证明体育教育的发展势在必行,体育运动具有科学性特质,更有利于发展利于时代、利于人民的体育事业。

《中华体育》发刊词认为:“体育教育为锻炼人民体魄,繁荣人民生活,发扬民族精神,与提高道德之有效方法。自应与其他科学并驾齐驱,共负是项伟大之使命。”[18]编者直截了当地提出,将体育与其他科学同日而语,将体育与德智教育并行,是德智体美教育发展的启蒙阶段。体育教育是更好地进行德智教育的前提,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展开一切活动的基础。

体育教育受到重视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体育教育关注对象的扩大。《浙江体育》发刊词称:“本会同人,皆类服务于小学体育界,既敢责任之重,复感小学体育改进之迫。”[19]《勤奋体育月报》:“小学体育是一般体育的根本。根本的体育,建设的能完备,则其基础稳固,始有良好的收获,而其他体育,才有进度的可言。”[20]可见,小学体育受到编者关注,小学是接受教育之始,儿童是人生基础的奠基阶段。体育教育从小学阶段开始进行改革,从根源解决问题,是编者认识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儿童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自民国开始,体育教育关注对象出现下移的趋向,这为体育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从娃娃抓起的思想。

《福建体育通讯》发刊词称:“张伯苓先生所说:中国体育的提倡,分治本与治标两种方法,治本是从小学生强迫体育,使成为健康的国民,治标是多举行各种比赛,在锻炼技术中,身体不期然而进步,一参加比赛,不至于心慌意乱!”[21]该体育思想强调体育对儿童身体和运动能力的培育。儿童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健康强壮的儿童才能成长为健康的国民。体育教育对象的扩大还体现在女性体育上。如《体育周报》(1933年第2卷第20期):“欲使我国妇女,个个有健全之体魄,必当有相当体育训练,目下女子体育之提倡,固刻不容缓也明矣。”1932年第50期:“欧美仕女多注重一切有增加肉体美的运动练习,例如,游泳,游玩,户外游戏等等。”民国时期,体育教育逐步受到关注,从提倡体育到体育进入校园以及体育教育对象的扩大现象,都显示出了体育思想向实用主义发展的历程。

2.3 发扬体育精神

体育活动最初的目主要就是从民族复兴出发。正如《广州体育月刊》发刊词所言:“体育的目的,在于转弱为强,复兴民族。”[22]国内各界将体育放在爱国的信念之上,一切为了国家,一切为了民族。这个时期的体育多建立在军事思想之上,传播出时代人浓厚的爱国情怀。

民国时期,随着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体育人士也认识到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学习与改造,取他国教育理念之所长,是时代所驱。如《东亚体育学校校刊》发刊词认为:“近世凡百科学类皆发明于欧美各国,奋起而仿效者为日本,一则有发明之伟力,一则有仿行改造之精神。是故孰世界牛耳者为欧美,称霸东亚者为日本,若吾国民懒惰性成,虽处此世界潮流澎湃之时,不免畏难苟安,既不能发人之所发,又不能仿行而改造。”[23]该发刊词肯定日本向欧美各国学习的行为,批判了国民懒惰的劣根性。世界潮流的形成,促使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融入世界需要具备“仿行改造”之精神。抛开日本在晚清对我国造成灾难的事实,日本从国人眼中的“蕞尔小邦”到经历明治维新逐渐发展成为称霸东亚者,其中的过程更值得国人思考。民国时期体育教育思想处于启蒙期,通过吸纳发展强国的优秀之处以及学习各国善于发明改造的精神。恢复我一切国粹之后,还要去学欧美之所长[24]。早期体育教育的发展以及通过组织活动进行比赛的方式,传达着吸取世界各国之所长,丰富自身内容的发明改造精神。

《东亚体育学校校刊》发刊词认为:“盖体育之目的,蔪乎人人均齐发达其肢体,以坚生活之基础,而谋人类之幸福,展其固有之能力,与智育德育相为表里者也。言其要旨,则使躯体形骸受制于心思脑力,一也。体魄强健,任事不惮辛劳,二也。养成完全之国民,三也。至于游戏之时,更可培养功德,捐除私见,遏制情欲,健全身体,养成强国之抵抗力,以统帅百体,发挥互助之真精神,造福社会。”[25]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认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26]2月,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公布,把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德育美育和世界观教育作为新教育的核心。“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此即五者不可偏废之理也。”[27]体育成为培养人格的重要教育内容。体育教育与个人人格相联系,以德育、智育、体育为教育的重中之重,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体育运动反映一个人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只有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个体,才谈得上建立一个优秀的国家。这种体育健全人格,发挥建立优秀个体的精神,一脉传承,时至今日,依然是体育思想的核心。

3 民国体育期刊发刊词彰显出的时代体育价值

3.1 中西思潮影响下的体育思想

近代中国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冲击下所发生的近代转变过程中形成的。[29]回顾这段文化历程,对我们今日的体育教育也有重要的影响。

《东亚体育学校校刊》发刊词认为:“兹就体育界观之,除少数优秀分子外,其头脑可分为三派:第一派为妄自尊大,以西洋体育为蛮俗兽行效之者,斥为数典忘祖,此国粹派也;有请之世,肇割地之祸者,多由此派人酿成之。第二派,则于西洋体育之皮毛,习之唯恐不肖,洋气直冲,令人忘而生厌,问起体育意义何在,不知也。其举止行动,徒招社会反对体育之口实,故名其为扰乱派也。第三派则浑浑噩噩,不知不识。全无思考定力,人步亦步,人驱亦驱而已,所斤斤与人争者,惟一己位置问题,此利己派也。此三派皆为体育前途之障碍物。”“美国麦克乐氏有言曰,一国之体育,必根于国性而定之,以吾国幅员之辽远,社会文野之不一,犹恐思言不尽适合,早经开发之各地,东如江苏浙江,南若两广,北至直隶等省之都会巨埠,因交通之便利,已受欧风美雨之淘熏,故西洋体育,早以普及,似并无不合之病,若易以甘陕云贵之内地,则窒凝业生,又不适于吾国之国性也,是可知非国性问题乃为社会进化之程序有殊耳。”[30]自西方思潮传入中国之后,国内传统的体育教育也受到欧美思潮的影响,使国内体育学界出现了如以上编者所总结的三派,期刊编者具有敏感的时代眼光,这三派可以说是把民国时期自西方文化传入后的时人不同反应准确地描述出来。编者认识到以上三派都没有真正做到使体育良性发展。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国内学校体育思想与国外学校体育思想的第一次正面冲突——“土洋体育”之争。中西思潮的碰撞使国内体育的发展面临新的选择,体育教育吸收欧美发展的优势,从内容、形式方面,都进行了碰撞融合,形成满足个人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体育,逐步体现出体育的时代价值。

3.2 体育思想变迁对民众价值观的塑造

体育课程价值取向是课程主体在体育课程活动中,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自身需要进行价值取向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民国体育思想在经历了从为国家民族而存到开始真正注意体育对于个人健康而发展的过程,从军国民到自然与实用主义的体育思想这一转变过程中,体育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价值形态。

《勤奋体育月报》发刊词认为:“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西儒曰,理论者事实之母。夫心之所得为德,得诸心必行诸事,所谓事实是也。毕于书者为言,言既实而理论明,所谓理论是也。以次第言之,理论常居发起之地,而事实则为成功之名。然事实既成,苟逐弃,理论而弗听,不独自封故步,无复改进之机。”[31]从中国古代思想以及西方思想的碰撞之中,融合出时代发展理念。体育发展寄寓在德智教育之中,从传统教育方式以及西方教育之中提取出有利于体育教育健康发展的理论态度。体育作为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将理论与事实结合使其从根源做到“纸上谈兵”与“冲锋陷阵”相契合。编者认识到中西思想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节点,这反映出体育价值观的新发展以及民众观念的转变与包容感。

《体育季刊》发刊词认为:“……二、沟通各区体育消息。吾国幅员至广,交通阻塞,地方体育消息难通,近虽有记者之探访报章之披露,然范围居都市之间,新闻限运动之类。至于地方体育之状况,体育行政之情形,谁为之调查,谁为之报告,即或有省体育视察代而为之,而因行政范围之不同,披露之不得其所,发行之不以其道,推广至不尽其能,消息其何由得达之四方耶。三、沟通世界体育消息。今日之世界,海陆空交通之世界也,交通愈便利,各国之关系愈密切,一国与他国之影响亦愈多,而一国之政治经济教育事业愈迎合世界之潮流,体育亦然,一方固应国家之需要,一方亦应顺世界之潮流。”[32]编者从国内不平衡以及世界潮流方面分析体育形势,致力于将体育塑造为同时代相迎合,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教育形式。体育期刊发刊词以简短的语句介绍出体育发展的诸多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通过发表文章以及引用国内外作家成果,来使体育教育不断冲击民众视野,从而提高体育影响力。体育价值通过编者笔下的文字流淌出来,逐渐使体育发展成为全民体育、全面体育、全方位体育。

4 结语

民国时期是体育思想的启蒙时期,期刊是思想宣传的阵地,在一系列期刊的表述宣传下,体育处于良性发展的轨道之上。通过对体育期刊发刊词的研究与把握,可以从中窥见时代发展中体育所处的地位以及在发展历程中所受到的外界影响。在简短以及高度浓缩编者思想的发刊词中,编者透过文字的力量来表达体育发展最前沿最敏感的话题,体育学者在民国时期对体育发展的关注与推动,对当今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引导的作用。时至今日,从历史的眼光中发现问题,站在前辈研究视野中寻找对于时代发展有借鉴意义的文本,不仅对于某一问题的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这对于研究者自身的知识储备也具有丰富以及升华的作用。

[1] 编者.刊前奏[J].福建体育通讯,1941(1):3.

[2] 夏文华.科普期刊发刊词与民国时期科普思想[M].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5):3.

[3] 陈策序.发刊词[J].广东体育学校专门学校特刊,1929年特刊(1):4.

[4] 张超.创刊献词[J].中国体育,1942(1):2.

[5] [20]林荫南.刊首语[J].福建体育通讯,1940(1):3-7.

[6] 董宝良.周洪宇.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89.

[7] 朱良.卷头语[J].浙江体育,1936(3):7.

[8] [19]编者.编辑者言[J].勤奋体育月报,1933(1):2-3.

[9] 编者.编辑者言[J].勤奋体育月报,1934(1):4.

[10] [15]陈登科.发刊词[J].中国青年体育,1945(1):2-6.

[11] 叶琛.体育的基本原理[M].大中国图书局,1948:58.

[12] 吕思勉.史学与史籍七种[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15.

[13] 汝幹.小言[J].上海体育,1937(3):6.

[14] 编者.刊前奏[J].福建体育通讯,1941(1):3.

[16] 寇建民.民国初期多元化体育思想探略[J].史学月刊,2012(8):128-130.

[17] 编者.发刊词[J].中华体育,1945(1):2.

[18] 朱良.卷头语[J].浙江体育,1936(3):7.

[21] 编者.卷首语[J].广州体育月刊,1937(1):6.

[22] 庞醒跃.发刊词[J].东亚体育学校特刊,1920(2):3.

[23] 孙中山.三民主义[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81.

[24] 庞醒跃.发刊词[J].东亚体育学校特刊,1921(3):4.

[25] 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09.

[26]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M].上海:中华书局,1984:337.

[27]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M].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74.

[28] 王继平.论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整合过程中的价值选择模式[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5):74-83.

[29] 庞醒跃.发刊词[J].东亚体育学校校刊,1920(1):3.

[30] 范巍.中国20世纪以来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48.

[31] 编者.体育月报发刊词[J].勤奋体育月报,1924(1):3.

[32] 吴韵瑞.本刊之使命[J].体育季刊,1935(1):2.

Though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ZHAGN Chao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041004,China)

Published words are often clear-cut to clarify the reasons fo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editor's thoughts and thoughts.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ports journals, in a particular historical context, reflect an era of sports ideas, showing the spirit of a generation of people.Sports journals published words, clear the object of sports activities, content, role, etc., condensed to highlight the text of the country and even the feelings of the country, contains a strong power conservation ideas, is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the era of important theory With textual basis.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sports thought under the common ac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hought, shaping the values of the whole people, comprehensive and all - round sports. The article mainly adopts the method of document collatio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mbining microcosmic research with macroscopic research, and through the combing and grasping of the journal of sports periodicals in this period,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value of the times.The study of sports thought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udy of sports history, and it can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physical education thought and sports content practice. Key words:sports journal; published words; Republican period; sports thought;times feature

2017-06-10;

2017-07-09

张超(199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G80

A

1672-1365(2017)04-0033-05

猜你喜欢
时代特征民国时期
时代特征与德育走向——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第30届学术年会综述
充分认识品牌时代特征 努力提高品牌创建水平
民国时期二胡音乐研究
浅议当代隶书创作的时代特征
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时代特征与理论品格
从民国社会环境看文官考试制度的产生
民国时期新蔡的圩寨
基于大数据时代特征分析研发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具体策略
民国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民国时期媒体问题应急管理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