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艳
(山西省河津市第二中学 山西河津 043300)
健康中国视域下普通高中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探析①
程丽艳
(山西省河津市第二中学 山西河津 043300)
高中学校体育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梳理十年来普通高中学校体育政策,从执行力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对策:第一,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政策个人执行力;第二,挖掘体育本质,丰富高中学校体育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构建健康为本的普通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将健康理念深入学生内心,以带动高中学校体育的发展,早日实现健康中国建设。
健康中国 普通高中 学校体育 政策 执行力
2015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打造健康中国;同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举措,10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1]”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国的地位被不断提高。普通高中作为连接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特殊意义;高中学校体育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历来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近十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扭转学生体质下滑的态势,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2007年提出学生体质健康的具体评价指标,同年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在高中推行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形成社会合力以支持高中学生体育工作”[2];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出文明确建立健全高中学校体育的监测评价机制;2014年教育部文件要求将学校体育工作报告列为基本工作制度;普通高中学校体育政策不断深化、细化、全面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学校体育工作再次量化:“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置达标率100%,学生每周参与中等强度体育活动3次以上。”“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必将推动学校体育政策的落地生根”[3]。普通高中作为重要一环,处于学生个性形成阶段与升学压力最大时期,其学校体育工作需要做好初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来持续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政策制定之后,关键在于执行,学校体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关系着广大青少年的体质,进而影响中华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而研究表明“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度不大,执行效果一般。[4]”政策执行力不足成为影响“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因素。
2.1 个人执行力
普通高中学校体育政策的落脚点在校领导与体育教师,这两类人对政策的认知到位,才会有效执行,特别是主管体育的学校领导,而“部分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政策存在认知力不足”[5],受到利益权衡的影响,消极执行学校体育政策,在高考面前将体育摆在次要的位置,对学校体育政策的实际支持力度不大。体育教师其职前与职后发展制度不完善。
2.2 组织执行力
高效的组织机构有利于贯彻政策。学校是执行的主体,体育教师为一线执行者,教师与学校执行需要有效配合,但学校垂直型的组织结构,导致信息传递的通畅与准确性并不尽人意,对体育教师的奖励及监督评价等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与完善性尚需提高;组织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提高。
2.3 执行资源与环境
政策的执行受到现有资源的限制及文化环境的影响。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基本符合政策要求,在文化环境方面,更多停留于学生体质增长的表面,没能深入向学生传递健康的生活习惯;高三年级作为备战高考的特殊群体,存在“老大难”的状况。需要深入挖掘体育中人格教育内涵,营造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
2.4 执行效力
执行效力将真实反映体育政策任务的实现程度,决定政策的落实。主要体现在:第一,体育课开课率基本能保障,但存在高三年级占课等情况,课堂教学密度与强度需要提升;第二,课外体育活动得到保障,但学生参与主动性不强;第三,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中全校性运动会得以实现;第四,在学生体质与成绩方面,不能掉以轻心,需要持续加强学生体质健康。
3.1 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政策个人执行力
抓住政策执行中的关键人物,如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等人员。首先,组织校长培训,制定学校体育工作校长责任制,搞定关键人物,带动校长政策执行素质的提高;其次,完善体育教师职前培训内容,拓宽其职后自我提升路径,不断提升教师执教水平;第三,以人为本带动学校体育制度建设,完善监督评价体系,创新学校体育管理机制;最后,继续提升体育课地位,吸引学生身心参与,切实提高普通高中生的体质。
3.2 挖掘体育本质,丰富高中学校体育内涵
体育的本质是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不单单为生理机能的改造,而是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规则意识、团队精神、受挫能力及社交能力等素质,学校体育始于体质健康,不止于体质,以身体健康为媒介,以教育为载体,以体育为手段,构建大健康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构建健康为本的普通高中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体育文化氛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内容”[6]。第一,运用各类宣传方式,如广播、宣传栏、网络等,在多种场合,如体育课堂、各类运动会等对学生进行健康为本的宣传教育;第二,树立身体健康与学习先进的典型,形成运动快乐、学习进步的氛围;第三,启发个体潜力,培养运动生活化的意识,形成全面立体多维的校园体育文化,将健康理念深入学生内心。
普通高中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反映在学生身上,量化在学生体质上,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高中学校体育的发展关键在于落实,在于政策执行力,通过研究以求带动普通高中生体质健康,为实现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6).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6-10/ 26/c_1119791234.htm.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2007-05-07).http://www.gov.cn/jrzg/ 2007-05/24/content_625090.htm.
[3]张文鹏,王健,董国永.让学校体育政策落地生根——基于教育部[2014]3号文的解读[J].体育学刊,2015,22(1):66-69.
[4]王书彦.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8):104-107.
[5]王书彦,孙晓婷.普通中学体育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104-110.
[6]黄欣加.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体育科学,2004,24(6):68-71.
G807
A
2095-2813(2017)05(b)-011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4.111
程丽艳(1986,10—),女,山西河津人,本科,中教二级,研究方向: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