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教伦理中的身体观*

2017-11-27 00:59李艳华
体育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肉身基督教肉体

李艳华

(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

论新教伦理中的身体观*

李艳华

(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道成肉身”、“禁欲主义”、“体之祭器”等多个方面对新教伦理中的身体观进行探讨,同时对于新教伦理中的灵肉关系进行辩证考察,认为作为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教新分支,新教伦理推崇肉身的健康和对肉身的爱护,强调灵肉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该理念为体育健身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并于现实中促进了体育活动的时兴和蓬发。

新教;身体观;体育健身

新教作为基督教的重要分支,是西方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而近代体育作为诞生于西方文化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否也受到新教的影响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鉴于身体是体育运动的主体,同时也是运动的客体对象,是体育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因此要回答这一问题首要的是探究新教伦理所蕴含的身体观,这对于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与体育的关系以及体育与宗教的互动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1 新教简介

新教是对西方基督教中非天主教宗派的统称,也是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后基督教的另一别称。在宗教改革之前,基督教一直是罗马帝国的国教,更是当时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16世纪中叶,由于罗马教会所宣扬的偏狭“救赎”理论以及教会的腐败,不仅给人们套上沉重的精神枷锁,而且使得教会与各个民族、国王、贵族以及教会内部上下层之间的矛盾激化,因而具有新观念的教士们发起了一场著名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后派生出一些脱离罗马公教的新教派,统称“基督新教”,简称“新教”,用以区别宗教改革前的“旧教”。

新教继承并发挥基督教的一神论,认为上帝是唯一真神,并以“爱上帝,爱人如己”为教义的总纲,典籍为《圣经》,包括新约和旧约两部分。新教在对传统基督教信仰继承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批判式的更正和重释,尤其是在肉体和灵魂关系方面,持有与旧教截然相反的观点,将人们从“肉体是灵魂的监狱”这一错误观念中解放出来,创造性地在社会大众中完成了新宗教信仰的构建,故新教也称为“更正教”。如今,为方便起见,通常所提及的基督教多指经过宗教改革后的新教,目前全世界有20亿以上的人信仰新教,新教也成为世界上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

2 新教伦理中的“身体观”

2.1 道成肉身

按新教说法,世人都犯了罪,为拯救世人,上帝派其独生子耶稣降世为人,以肉体之躯承载起上帝真道,使得抽象的上帝之道具体化并显明于世间,即所谓“道成肉身”。《圣经·希伯来书》也有记载:“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成了上帝荣耀所发的光辉和上帝本体的真像”。道成肉身的观念,用6世纪的神学家西奥多的话来说,即“基督耶稣承担上帝之道且承担人类,是上帝之道在人里面的‘内住’,是‘上帝所穿的人’”[1]。

从肉身成为上帝选择承载其“道”的唯一实体这一点上可见新教对肉身的重视。被誉为神学鼻祖之一的德尔图良在肉体的重要性上则认为肉体是“上帝的殿堂”,他在《论肉身复活》一书中明确宣称身体作为拯救的关键性:“正是身体才使灵魂被上帝拣选成为可能。但同样,身体被洗刷,灵魂才能洁净;身体受膏,灵魂才能被祝圣”[2]。同样,被誉为自由派神学之父的施莱尔马赫则从《圣经》对肉身感性的肯定处出发,认为“肉体以及肉体的感情为神学提供原材料,独立于哲学或伦理确证,不应当认为人类肉体情感是次要的能力”[3]。而当代德国神学家卡里什则更是把人定义为“上帝与肉体的统一体,灵魂通过肉体并在肉体中表现自己”[4],在卡里什看来,没有肉体,灵魂便无所依附,身体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2.2 禁欲主义

在一种较为讽刺的语境之中,“禁欲主义”包含着一些类似自我侮辱,对肉体的仪式性惩罚,或者对欢愉的严厉克制。不过,禁欲主义一词与其说代指这些消极做法,不如说是一种修行的纪律规范,而且,新教所谓的“禁欲”指的是禁止“肉体纵欲”,其目的是战胜不贞,并非置人性于全然不顾。新教代表人物路德便认为“禁欲不可违反人的天性,若人们感到苦修禁欲活动不能使自己的私欲满足或有伤身体时,便应停止,按健康的需要去吃喝、睡眠、闲散、不管与教会的律令或修道院的清规是否相悖”[5]。对肉体纵欲的禁止必然会对身体形成保护,而且在新教看来这是一种在肉身方面对上帝负责的表现。同时,在新教观念中,放纵肉体欲望不仅对身体有害而且还对灵魂造成玷污,适当禁欲有利健康并洁净心灵,故禁欲是一种积极理性的生活态度。马克斯·韦伯在其所著《宗教社会学》一书中就评价“所谓禁欲,根本就不是逃离,而是对那些日新月异的诱惑的一场历久弥新的战斗,换言之,对那些诱惑,总是得一再地积极奋战不懈”[6]。所以,在新教语境下,禁欲并非违反人性并对肉体进行苛刻自虐,而是一种对肉体的保护,甚至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是在上帝至尊地位震慑下的一种自我警醒和约束,一种用上帝律法遏制人性欲望泛滥的有效手段。

2.3 体之祭器

献祭是基督教的宗教形式之一,基督教非常强调祭品的洁净,新教更是如此,若是牲祭,则一定要健康无疾,同时为表达对上帝的彻底委身,新教还要求信徒将自己当作“活祭”献于上帝,其理论依据在《圣经·罗马书》所言“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这里“身体”的圣经原文是希腊词 Soma,原意指肉体或者身子。既然信徒要像祭品一样圣洁,那么必需健康无疾,否则无法体现出对上帝的真实敬畏。

除了用祭品一喻来表明新教对人之肉体健康的重视外,新教还将人身比喻成器皿,并通过强调器皿的完备和洁净来强调人之身体的健康和圣洁。既然将人体比喻成瓦器,就应当谨慎自洁,以备随时被启用。而且在新教伦理中,人的自洁是对上帝敬畏虔诚的表现和对上帝委任工作的预备,是蒙上帝垂青的条件,信徒必须时刻警醒、积极预备,以成为洁净完备的“瓦器”,如此方能蒙恩和得救,新教对人身健康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3 新教伦理中的“灵肉一致观”

新教伦理中的身体观同样体现于灵、肉的关系中,而这种关系实则为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新教鼓吹信徒的灵魂与身体会同蒙上帝的保守,可见其对于灵魂和身体的同等看重。事实上,很多神学家都承认灵魂与身体的同等性,比如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便认为,“灵魂与身体都为上帝所造而形成‘不相混合的联合’,不承认肉体的实体性不能适应‘肉身复活’的教义,‘身’与‘肉’很难得到清楚判分,离了肉体的身体亦不可设想,人就会成为双重人格存在。”[7]阿奎那也曾表述:“人是一个实体性的、天然的和直接的肉体与灵魂的统一”。而卡里什则直接把人定义为“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体,灵魂通过肉体并在肉体中表现自己。”[8]新教的贡献在于在持守“灵肉一致”观的同时,如前所述,将身体地位从曾经被厚厚掩埋的中世纪的黑暗迷雾中擢升出来,新教对身体的重视,本质是对身体活力及人世生活的肯定和举荐,是将积极、释放的精神风貌注入已有的信仰生活中,从而使得中世纪民众用崭新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世界。

不过,在灵肉关系上,新教也强调人活着主要是靠灵魂,肉体的邪情私欲必须被钉在十字架上,灵魂和肉体是具有“对立”性的。但这种对立是建立在一个暗中的前提和被忽略的语境上的,即“当肉身的欲望属于邪情私欲”时。也即并非所有欲望而是私欲才是被禁止的,新教认为当身体有过分欲望时,会玷污灵魂的圣洁,应当舍弃对肉体过分欲望的体恤,确保灵魂的圣洁。也即肉体是在灵魂指引下的肉体,否则无益。事实上,所谓灵肉对立,并不是“精神”与“身体”的对立;那两种相对立的东西是“精神形式下的肉体”与“肉性躯体”[9],所谓“精神形式下的肉体”即灵性肉体,而“肉性躯体”即生理性肉体,两者的对立的本质是神性与人性的对立,只不过若以天国梦想为参照的话,二者却轻重有别,灵为先、肉为后,因为按新教伦理,有人生来便是残疾,但是因着灵魂圣洁,同样可以进入彼岸天国。

在宗教改革之前漫长的黑暗中世纪时期,天主教会垄断了圣经的解释权,将灵肉对立统一观扭曲偏狭化,形成了极端的灵肉对立身体观,号召人们苦度今生,用血汗洗涤自己的罪恶,以求死后升入天堂,得到来世永恒的幸福,还极力宣扬一些“肉体是灵魂的监狱”之类的谬论,鼓吹只有摧残其身体才得以健康其灵魂。法国学者丹纳描述到中世纪时写道“锻炼身体的习惯消失了,社会重视的不是技击手和青少年了,而是太监,书记,妇女,僧侣;禁欲主义开始传布,跟着来的是颓废的幻想,空洞的争论,关于人体的知识与研究逐渐禁止,人体看不见了。”[10]可见作者对中世纪藐视身体之风的反讽和批判。正是因为中世纪天主教会对圣经教义的扭曲解释给人的精神世界造成极大的摧残,故有了后来的宗教改革,并形成了基督教的新支派(新教)。新教重释了圣经教义,尤其是在灵肉关系上,破除了肉体是负面存在之笃信,且明确了身心并行,灵肉并完的事实[11]。

4 新教“身体观”与体育健身之必需

新教伦理中的“道成肉身”、“禁欲主义”以及“体之祭器”中对身体尊贵的推崇及肉体健康的爱护,加之其辩证统一的灵肉一致观,必然引发其对促进身体健康与健美行为的认可和褒扬,而体育活动正是其一。试看何为“体育”?广义来讲,体育即以身体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体育可定义为: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12]。另外,除却健身功能外,体育的健美功效亦不可小觑,因为“尽管营养、生活作息、修饰、服装、化妆、美容等方法可以改善人体美的某一方面,但从根本上创造人体美的手段仍是体育”[13]。可见,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体育概念,其目的均是保持身体强健甚至塑形美体,这与新教身体观所鼓吹的肉身健康及健美是一致的,换言之,在新教身体观下,体育行为不仅合理而且必需,很显然,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新教的身体观使得宗教改革后的人们用新的眼光看待身体及身体的需要,对于今生的尘世生活也开始抱有积极态度,这一切都为体育活动的萌发及兴盛开辟了道路。事实上,历史地来看,近代体育正是在新教最先取得胜利的德国、瑞典、英国等国家发端并发展的[14]。而从现今来看,信奉新教的国家,其体育事业也相对发达。以美国为例,其体育人口已逾总人口数的70%;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新教组织在群众体育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为不同年龄的人提供体育知识和健康计划,积极训练和组织年轻队员等。同时,很多新教团体通过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来宣传其宗教思想,如美国基督教青年会拥有上千多个体育馆,通过制定“午夜篮球”计划,吸引了数百万青少年开展体育运动,从而达到减少犯罪的目的。另外,美国的“基督教青年会”和“基督教女青年会”都是美国奥委会成员,这两个组织常年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甚至还组织全国锦标赛;每年大约有500万青少年定期参加这两个宗教团体所组织的体育活动。由此可见美国的新教组织在群众体育方面的杰出贡献。当然,不可否认西方群众体育兴旺的原因有很多,但新教文化传统这一根深蒂固的信仰力量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5 结论

新教伦理中的“身体观”所推崇肉身和爱护肉体的理念及其所鼓吹的“灵肉一致”观为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促进了现实中体育活动的时兴及发展。

[1]奥尔森著.基督教神学思想史[M].吴瑞诚,徐成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6.

[2]许志伟.基督教神学思想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17.

[3]威尔肯斯,帕杰特著.基督教与西方思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5.

[4]卡里什.人是现实的一个特殊的存在阶段[M].上海:三联书店,1998:179.

[5]罗时铭,谭华.奥林匹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

[6]马克斯·韦伯.宗教社会学[M].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9.

[7]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2.

[8]刘小枫.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M].上海:三联书店,1998:179.

[9]拉辛格, 静也译.基督教导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2,311.

[10]丹纳,傅雷译.艺术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5.

[11耿家先.宗教改革时期的灵肉一致观及其对体育的影响[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2):26-29.

[1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9.

[1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群众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29.

[14李继国.试析宗教对体育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2):154-157.

Body View of the Protestant Ethic

LI Yanhua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 Henan, China)

*课题信息: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14-gh-542。

李艳华 (1977-),山东巨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与宗教、奥林匹克。

猜你喜欢
肉身基督教肉体
蛰伏
蛰伏
我的诗
珍妮·萨维尔
杨岳赴苏北调研农村基督教工作
生 活
这肉身从无中来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老虎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