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磁铁探秘》为例谈“乐玩”科学的策略

2017-11-26 10:51侯春燕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关键词:条形回形针磁性

侯春燕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154-02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教科版三(下)磁铁单元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二度开发的课程。

磁铁是孩子喜爱的“玩具”,它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关于磁铁,孩子有不少经验: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很多物品上都用上了磁铁,甚至还知道N、S极等。在这样的经验背景下,科学课上要给予孩子的是什么呢?我认为,要让他们亲历动手动脑、交流质疑、兴致勃勃“玩”科学的过程,享受到探索事物“奥密”的乐趣,且愿意保持持续的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磁铁能吸引铁、镍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越往中间磁性越弱。

3.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

过程与方法:

1.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初步想办法验证自己的假设。

2.初步尝试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检验假设。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条形磁铁一根,回形针,橡皮,铅笔、玻璃珠,铁钉,一元硬币,五角硬币(两种材质),一角硬币(两种材质),铝丝、铜丝、木片、塑料尺、布条、纸。

教师准备:磁铁魔术套装、PPT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聚焦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魔术导入:

提问:小花到哪里去了?(在帽子里)理由是什么?

也就是说,这个魔术中用上了磁铁。(板书:磁铁)

揭题:那我们就来探秘磁铁,看看能不能解开魔术的奥秘。

2.探秘行动一: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生回答)

师:怎样检验你的想法?

(生:找一些物体,让磁铁去吸引,然后记录下来)

3.出示:今天的主角来了,(出示条形磁铁)什么形状的?就叫它条形磁铁。

不仅要动手做,还要学会记录,出示记录表。

4.学生实验、记录,教师巡视:发现不能吸引的硬币收集上来。

5.小结:磁铁不但能吸铁,还能吸引镍、钴一类材料,在科学上,称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铁的磁性。(板书:磁性)

二、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条形磁铁上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有什么规律?

1.谈话:在刚才活动中,有个小组还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师演示:回形针放磁铁中间不能被吸引,放两端一下子就被吸引)

2.猜测:这说明条形磁铁磁性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师:磁性我们用强和弱来表示,你们猜想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很弱。其他组同意吗?(板书:强、弱、强)

师:从两端到中间是突然变弱的,还是渐渐变弱的呢?

3.探秘行动二:条形磁铁上各部分磁性有什么规律?

提问:如果你有一些回形针和一根磁铁,怎么做才能检验大家的想法?小组里商量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师巡回聆听)

4.学生汇报想法,教师通过PPT出示的图示来帮助更多同学理解。(磁铁分成5个部分,在每部分的同一个面上首尾相连挂上回形针。比比哪部分挂的回形针多?)

5.出示实验记录

把实验取得的数据填写在下表中

磁铁部位

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 ( ) ( ) ( ) ( )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7.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数据,发现一些特殊的数据,学生共同研讨。

8.得出结论:条形磁铁的磁性两端最强,向中间渐渐减弱,中间的磁性几乎没有。

板书:

9.小结: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板书:磁极)

三、总结拓展

1.研究到这儿,活动马上要结束了,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谁能解开魔术的奥秘呢?(至少我们确定小花是磁铁,帽子顶上有铁皮)

2.还想看老师变魔术吗?

还是那朵小花,两顶帽子,瞬间转移!

神奇吗?好玩吗?比起你玩电脑、玩手机,哪个更有趣?想不想回家继续玩?每个小朋友会得到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一个磁铁游戏“微课程”,玩一玩,想一想,相信你還能解开刚才魔术的奥秘呢。

【教后反思与实践】

一、“乐玩”科学的现实意义

小学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玩”,他们都玩些什么呢?想必大家都很清楚,电视、电脑、手机、IPAD,他们已经被现代化的媒体绑架了,这是一种被“灌输”式的玩。

“乐玩”科学,是一种研究性的、创造性的游戏。它能促使孩子们能够对他们的世界有更完整的、更丰富的理解。在“乐玩”科学中获得的经验能提高孩子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促进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

二、怎样才能让孩子自发、自动“乐玩”科学?

1.“大”情境:设计有结构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强烈的自主探究欲望。

如果一节课中安排了多个观察实验活动,且活动之间结构松散,学生就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操作,学习的兴趣会大打折扣。《探秘磁铁》一课,就是利用魔术来吸引学生,引发学生思考“魔术中用了什么关键材料?”,来展开对磁铁的研究。最后,再次表演魔术,将学生对磁铁性质的探究引向深入。同时,倡导同学们利用磁铁的性质自己也能设计一些好玩的魔术,或其它磁铁游戏,开启学生创造性地玩科学的意识。

2.细“预设”:设计适合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课应该为促进学生的思考而教。这就要求老师在材料的选择上、甚至对待学生的“错误”资源上有精细的预设。本课中,不同材质的五角、一角硬币分散在各组中,就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且要想办法探个究竟。另外,当关于条形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的数据出现在大家面前时,让学生找“特别的数据”,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研究意识。最后的魔术“续集”,能引发学生产生新的问题。

3.“ 微”课程:寻找架设在科学认识和学生的经验认识之间的中介桥梁。

学生的已有经验各不相同,有时还很难转变。在现实教学中,在我们面对难以转变概念的学生时,习惯于重复几次,这种重复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这时,如果教师能及时地去思考学生完成某一特定学习任务的中介桥梁是否存在,教师就能够理性地而非感性地认识学生的学习行为了。因此,甚至从低年级起,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开展“有趣的种植和观察”活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印发了“磁铁浮在半空中”动手做材料,学生可以课后玩玩,既是对魔术原理的思考,又为后续学习积累直观经验。

猜你喜欢
条形回形针磁性
不同杀青处理对条形“宜宾早茶”品质的影响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围棋棋子分离器
回形针浮起来了
自制磁性螺丝刀
小花园
方便磁性工具背心
“条形”统计图速成变身
自己挂住的回形针
磁性保健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