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7-11-26 10:51周斐凤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关键词:骆驼诸葛亮思维能力

周斐凤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095-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而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小学中高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想象力、概括力、比较力、论证力就需要摆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培养了,这都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在扎实的思维训练中,锻炼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以话题为载体,通过想象、对话、思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一、在无边界的话题中想象,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在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的课后作业中出现这样一道题:用“如同”写一句话。很明显,这是要求孩子写一个比喻句,于是 “太阳如同一个大火球”占了50%,“妹妹的脸像个红苹果”的占了35%,从语法的角度讲,孩子们的答案没错,但从思维的角度来看,自由写的句子如此雷同,且语句的表达只有短短的十来个字,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讲,这种思维的固化和表达的定势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如何打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无拘无束地发挥想象,并展开贴切的联想呢?

有位老师这样点拨:孩子们,看这窗外,你看到了什么? “树呗!”

“可是在老师的眼中,它却是一个更有意思的东西——”老师卖的关子,让孩子们按耐不住了:不是树,是什么呢?

“它是一根超级棒棒糖,春天是花香型的,夏天是麻辣味的,秋天是水果味的,冬天是薄荷味的!”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描绘着:嫩芽,细花,炎日,果实……就像它们一直存在……

于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的思维也慢慢地被唤起了,“老师,老师,我觉得树就是录音机,春天录下鸟儿的叽叽喳喳,夏天录下知了的催促,秋天录下大雁的叮咛,冬天录下玩雪球孩子的笑声。”看,孩子思维的双翼已经展开,老师只要再轻轻推一推:“看来,诗人的慧眼我们都有,都能把平常的物体,想象成另一种美妙的事物,只需站远一点,再加点属于你的想法,你,就是诗人!”

二、在有层次的话题中训练,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掌握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学生不能掌握思维规律,没有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就不能有意识地掌握知识并加以运用,就不能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思想,有条理地组织自己的思想,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在《草船借箭》这篇经典课文中,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佩服地五体投地,但到底神在哪里?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课堂实践中,通过有层次的对话,引领学生充分感受,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首先,在字里行间感受卧龙先生的神机妙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一划,用心体会体会。

孩子的回答基本上停留在能从“江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知道诸葛亮懂得天文,从“算准曹操多疑,不敢派兵”知道诸葛亮识人心……

这一过程,是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从文中提取关键的信息,并且运用提取到的关键信息来进行转述的过程,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一定的感受了,但对其中的某些细节,无疑并没有什么印象,于是,教师需要适当的“推一推”,引导学生关注到各方面巧妙的安排。

自由读文,完成如下练习:

1.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排开,是为了( )

2.一面受箭后把船掉过来,是为了( )。

3.诸葛亮特地叫鲁肃跟他一起去借箭,是为了( )。

有条理地链接在一起,这又是运用语文知识对内容进行再加工,再表达!

最后,再让学生读读借箭的部分,找找还有没有这样需要细细思考,才会恍然觉出其“神机妙算”的安排!用( ),是为了( ),进行简单的梳理。

经过这样有层次的话题训练,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形象就有理有据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了。

三、在开放性的话题中思辩,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这样的思维能力呢?笔者以为针对某一话题的思辨值得一试。曾有位老师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找骆驼》,这是一篇传统老课文,讲述了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经过老人的指点,找到了骆驼。在体会了老人的善于观察和思考之后,学生深深被这个睿智的老人折服,此时教师却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有这样三个特征,老人为什么要商人顺着脚印去找呢?”这个问题犹如一粒石子,课堂突然进入了沉寂的时刻,是啊,路上的米和蜜不也是很明显的特征码?还有那些骆驼啃过的叶子呢?怎么没有让商人照着这两个特征去找呢?这就要求孩子们不光要明白这三个特征是什么,还是要走进当时的情境,思考这三个特征的联系。未几,有孩子说:“从课文插图上看,骆驼的走过地方好像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树,而且骆驼也不可能每走一步都去啃树叶呀,那跟着树叶去找就找不到了呀!”也有孩子说:“米和蜜要是流光了,那也不能照着这条线索去找了呀!”还有孩子说“也有可能骆驼不饿,那么牙齿印就更找不到了呀”……学生的思维犹如开了闸,在真实的情境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用这样有趣的话题,极具开放性又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不仅真正理解了老人指点的深意,對文中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将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在具有争辩性的话题中获得了愉悦的思维体验。

教学实践证明:真正的知识更多地来自思考而不是文本。有思考的阅读才能更好地给学生以健康的头脑与活力。我们只有创设开放的、有活力的课堂,在无边界的话题交流中,想象、对话、思辩,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让“课堂”成为“学堂”,让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铺设学生走向成功的道路。

猜你喜欢
骆驼诸葛亮思维能力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诸葛亮隆中决策
大骆驼
骆驼
为什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
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