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丽
【摘要】幼师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是童话与幼儿之间的桥梁,其阅读童话的能力和方法决定了他这一素养的高低。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幼师生阅读幼儿童话的各种途径,提高其阅读童话的有效性,从而担负起这座桥梁的责任。
【关键词】幼师生 阅读 幼儿童话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092-02
《幼儿文学》是幼儿师范学校以及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一名合格幼兒教师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板块。在这个天地里,幼儿童话是幼儿文学中重中之重,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幼师生距离童真时代已远,且幼儿童话的阅读,不是幼儿能独立完成的,所以本文旨在探究幼师生如何阅读幼儿童话途径,从而深刻感悟幼儿童话,从而搭好童话与幼儿之间的桥梁。
一、讲述童话
阅读童话,除了一般的默读,幼师生还可通过讲述童话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事实上,童话是用来讲的,尤其是那些经典有趣的幼儿童话,在讲述的过程中,阅读童话的人,往往可以在不自觉中悄然体验到童话当中那种朴素的情感、超然的智慧、瑰丽的想象。幼师生可以有意识用此途径来进行幼儿童话阅读。
童话讲述,可以是诵读,也可用自己语言进行转述。其过程能更系统完整把握幼儿童话。通过讲述,阅读者更细致敏感体味童话故事的美和趣,获得阅读更好的体味。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湖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联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这段文字是安徒生《海的女儿》的开篇,阅读者对其进行生动的讲述,定能对海的湛蓝和深广进行细致的描写,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加体悟到童话的意境美,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故事的生动。所以幼师生在讲述幼儿童话作品,是有效阅读幼儿童话作品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表演童话
表演,即“把情节或技艺表现出来”,是阅读幼儿童话作品一种有效手段,即通过表演的方式再现文本中的情景。一篇童话就是一个童话剧,表演童话是阅读理解童话的有效途径。阅读童话的核心,不是讲述,也不单单是理解分析,而是融入童话,走进童话,体验到童话的形象之美和意境之美,这是阅读的一种更高境界。
绘本童话《死了一百万次的猫》中的斑虎猫,它活了一百万次,又死了一百万次,它被许多人拥有过,例如国王、魔法师、小偷、老奶奶等等。但它一直不快乐且冷漠,直到变成一直野猫还有遇到一直白猫,它心理上才发生了变化。把这个童话作品改编成童话剧,举一下改编剧本片段例子:
旁白 猫头一次变成自己的猫,它太喜欢自己了。怎么说呢,漂亮的斑虎猫终于变成了漂亮的野猫。任何一只母猫,都想成为斑虎猫的新娘。
母猫甲 (有点害羞)这是我最爱吃的鱼,送给你!
母猫乙 (急忙上前)还是我的老鼠好吃呀!
斑虎猫 (很不屑)我可死过一百万次呢!我才不吃这一套。
旁白 这时,一只美丽的白猫走过来,它一眼也没看斑虎猫。
班虎猫 (很受挫地走过去)我死过一百万次呢!
白猫 (表情平淡)哦……
旁白 斑虎猫有点生气了,怎么说呢,它太喜欢它自己了。
第二天,第三天,猫都走到白猫的身边。
……
为了演好童话剧,幼师生往往会更细致研读童话,更能体会出斑虎猫的傲慢和冷淡,再接二连三的打击后,终于放下自己身段,和白猫成为朋友。通过人物性格研究,分配角色,揣摩台词,在表演童话的过程中,幼师生真正进入童话世界。
三、讨论童话
“讨论”是思维相互启迪碰撞的一种途径。阅读活动中,通过讨论的途径,能让幼师生对幼儿童话作品有一定感受和思考的基础上向外拓展,让自己的见解在和他人的碰撞中不断提升,从而对作品有更好的鉴赏和理解,阅读有效性更加深入。
阅读讨论《死了一百万次的猫》,对其爱和被爱,自由和感情,其深刻性和感悟体悟自然深透很多。这种讨论的阅读方式,可使幼师生去思考幼儿童话充满幻想想象的艺术手法和荒诞的情节构思,促使幼师生去思考甚至去质疑,得到更深的内涵,领会更深的主题意蕴,促进自己的精神成长,在今后对幼儿童话故事的引领有更恰当的指点,搭好童话与幼儿之间的桥梁。
总之,幼儿童话阅读,对于已经逝去童年又肩负重任的幼师生,不能仅仅局限常态的阅读就可以了,可以大胆尝试通过以上途径获得更有效的阅读效果,增强自己的素养。
参考文献:
[1]黄云生.幼儿文学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2]郁炳隆,唐再兴.儿童文学理论基础[M].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19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