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现状与发展

2017-11-26 14:20李琦
文教资料 2017年21期
关键词:现状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李琦

摘 要: 高校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特殊群体,承担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可以在无形中让学生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广大高校学生能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进而传承传统文化,使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与发展

英国人类学学家爱德华泰勒曾说:“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其历史文化在世界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积累、沉淀,最终形成涵盖自然地理环境、传统习俗、人文风情、价值理念等多方面内容,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历史的演变与发展,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是华夏子孙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无价精神宝藏。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教育奠基石”的价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将正确的主流观点、理念、行为准则传授给学生,并规范学生的意识、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思想教育方式的不断推陈出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逐步取代原有的刻板教育方式,成为各大高校流行的教育方式。一些高校不断开设与此相关的课程,借此大力推广此种思想教育方式,但是教育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简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一些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变化。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型社会,“经济第一”理念逐步扩散到高校校园,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行为的基础,如果价值观不正,就不可能深入学习中华传统美德,也就无法深入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谈不上提升思想政治理念。

2.一些高校师资薄弱,授课方式缺乏吸引力。学生的知识来源于高校的文化建设,离不开整个高校的师资团队。所谓术业有专攻,许多高校教师都有擅长的教学方向,但是专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较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因此一些教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都止步于初级阶段,自身都无法深入学习,更谈不上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某些教师依然偏向于传统的“喂饭式”教学,方式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性,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3.一些高校相关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现代化高校人才培养更注重人才对于社会的适应性,因此有些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将注意力更多地偏向于专业性课程,通过不断开设专业性的课程,加强学生的各类技能培养,以此提高高校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集中在大学语文这一必修课程和其他一些有关的选修课程,虽然大学语文是一门必修课程,其内容也涉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大學语文这门课程更多的是体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学造诣,并非完全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开设的其他选修课程,诸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简史,其课程涉及的范围十分宽广,而且选修课程上课时有限,教师教授的内容比较空泛,并不能激发高校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不断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课程的不断开设、更新、深入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程度。

4.某些高校校园传统文化阵地失守。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高校自身历史的沉淀,是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广大师生共同苦心经营的成果。高校校园文化影响着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但是仔细观察各大高校校园,一些高校校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广告,以往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部位已被各类广告所占据,以往随处可见,甚至散个步、吃个饭都能触及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据地”已然全面失守,这一点值得反思。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文化引领科技、文化引领潮流,文化引领时代发展、文化引领人文塑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的发展令人喜出望外,同时也令人忧心忡忡。如何更好地引领此种教育方式的良好发展,不仅关系到整个高校校园的内部文化建设,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1.提高思想教育质量,课程改革是基础。许多高校虽然设立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但是仅仅大学语文是必修课程,因此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将更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逐步、合理地从选修课变为必修课,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进一步系统地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悟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2.提高思想教育质量,校园文化建设是关键。“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高校的校园文化对于高校学生的影响同样是无法估量的。井底之蛙,始终无法领略到大千世界的种种风韵,不拘一格,才能有一览众山小的深沉感悟。因此,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我们要勇于打破现有的建设模式,建立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多层次发展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第一,各大高校可以组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相关的社团,这样可以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内的影响力。

第二,校园各个角落可以张贴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海报,以小故事、小片段的方式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便广大师生在举手投足间领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高校可以在高校网站建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络社区,这样能够方便更多的师生利用闲暇时间浏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与其他师生进行交流、探讨,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还能融洽学生间的关系、师生间的关系,可谓一举多得。

第四,定期举办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比如诗歌比赛、朗诵比赛、声乐比赛,使得许多有才有艺的学生能够在发挥自身特长的同时,还能够领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魅力。

3.提高思想教育质量,师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学习是核心。哲学上讲述量变与质变是这样说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引起质变。对于师生来说,自身的不断积累就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自我价值观的提升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时刻利用周边的资源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比如:借阅图书、各类海报、新闻阅读、相关论坛、参加相关社团,这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不仅能够方便每一位学生加深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而且能够通过不断的文化学习提升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

高校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基本塑造成型,因此相较于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更进一步提升自身修养。各学科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门学科的知识提升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也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样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教师的个人素养,还能够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不断演变、积累,使得其本身更加与时俱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自我修养的提升,就是自我价值观的进化,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觉悟,从而更好地服务自我,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同时更好地传承给下一代。

参考文献:

[1]陈福生,方益权,牟德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邓演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3]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状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析我国的音乐类选秀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