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双志
摘 要: 1905年—1935年间,瑷珲地区对俄贸易因日俄战争而引发的一系列新的举措而起,又因日本的侵略而走向衰而亡。三十年间,经历了战后的兴起、发展、繁荣、衰落这样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战争和关税影响贯穿了整个过程,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关键词: 瑷珲地区 对俄贸易 战争 关税
地处黑龙江上游的瑷珲,自近代以来一直是中俄边境上一个重要的邊境场所,也是中俄双方贸易开展的前沿地带。1900年的“庚子俄难”中瑷珲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城市基本成为一片废墟。瑷独猝掸兵燹,城社为墟。江左右难户荡析离居,逃避他方,六七年间半多流离失所。大量民居和商铺毁于俄军的抢夺和破坏,百姓商贾流离失所。一时间,瑷珲成了商业禁地,贸易断绝,市井萧条。此前发展良好的商业贸易基础毁于一旦,瑷珲地区的贸易趋于停止。直至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之后,日本以此为契机为自己在中国东北地区争取到了更多的话语权。日俄战争结束之后,瑷珲地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05年12月22日,中日签署《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瑷珲等16处东北城市被允许开为商埠。1907年7月8日,中俄签订《北满洲税关章程》,清政府应约允准在齐齐哈尔、瑷珲等地设立税关。1908年,总税务司遵照清廷旨意,派人到瑷珲调查、筹办建关事宜。1909年7月14日,哈尔滨海关税务司署草拟的《瑷珲分关暂行试办章程》获准对外公布。是年8月1日在瑷珲开关,初期瑷珲海关为哈尔滨关的分关,但有自己的印鉴,具有独立关口的职能。开关后,区域内对俄贸易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日本的侵略导致哈尔滨海关黑河分关于1935年正式关闭,瑷珲地区的外贸彻底停止。这一时期内受制于不同因素的影响,瑷珲地区对俄贸易的发展几经波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贸易特点。
一、1909年—1914年:迅速恢复上升期
开设海关后,瑷珲地区的贸易开始走向规范化。1909年—1914年的五年间,瑷珲地区的对俄贸易发展迅速。1909年—1914年,经由瑷珲海关出口的货物价值总额分别为478237、966628、1448449、1408114、1216966、1198764海关两,而进口货物价值分别为4449、18478、94601、30190、290282、296844海关两。从数据来看,瑷珲地区与俄方的贸易往来十分密切。
瑷珲对俄贸易在开关初期能够有如此发展,并非一时所起,而是诸多有利条件共同推动的结果。瑷珲地区经过长期的恢复,为其战乱结束后的经济迅速回升奠定了一定基础。官方设置专门机构对瑷珲地区进行事务管理,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其商业贸易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社会环境。同时,主要贸易对象阿穆而州的经济发展是瑷珲对俄贸易快速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俄国远东地区在20世纪初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业上,1906年阿穆尔全州共有工厂424家,工人2,322人,产值525.5万卢布。到1910年,三项指标分别为892家、4,173人、891.8万卢布,实现全方位增长。经济带动了俄远东地区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1910年的官方统计显示,远东地区的华人共计111466人,其中阿穆尔州有32740人。但是,工业发展并未带动农业的进步,这一时期农业没有任何实质的发展。以阿穆尔州为例,1910年该州的耕地面积由1906年的18余万亩增至24万多亩,但谷物的收获量仅由1906年的1212.2万普特增加到1910年的1262.5万普特,几乎没有增长,说明阿穆尔州的粮食单产量反而出现了不小幅度的下滑。俄国远东地区生活物资相对匮乏,远离俄国欧洲的政治经济中心,交通运输成本高且耗时长,难以得到来自国内的补给。中国东北物产丰饶,俄所需物品遂大多仰仗对岸,这种供需差异有效地推动了贸易的发展。
海关正式开设后,瑷珲地区与俄对岸的贸易迅速升温,也刺激了瑷珲地区的工商业发展。1913年,永济火磨厂在瑷珲建成,次年成立的永济面粉公司使瑷珲城摆脱了由于依赖俄国莫制面粉机器而造成“宣统二年间因防鼠疫,断绝交通,华岸一时窘迫无食”的窘境。欧战开衅之时,三年以来,俄境断粮,出口面粉尤加严厉,则幸瑷中有此机磨之设,农户有麦,到厂即可出售。欲购面粉,随车便与捎带,持平论价,人民称便。面粉公司的设立改变了瑷珲面粉依赖进口的状况,还成功向对岸出口获利。六年终结,虽云三载,盈余羌洋三十万卢布之多。1914年,在瑷珲地区仅注册在案的商号就有320家,并且还首次成立了商会来规范商业贸易。瑷珲向俄方出口的商品以农牧乳畜产品及酒为主,其中粮食和烧酒为输出商品大宗。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出口的烧酒则因品质高,价格相对低廉而在俄市场走俏。进口的货品则有绒毯、铁条、铁钉、电气材料、蜡烛、火柴、玻璃、肥皂、农业机器等。不难发现,瑷珲出口对岸的商品以原料和农林乳畜产品为主,而进口则基本以特色手工艺品和初级工业成品为对象,基本反映了双方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层次上的差异。
二、1915年—1917年:缓冲过渡期
1915年—1917年,瑷珲出口商品价值分别为457674、353295、737544海关两。相比1909年—1914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商品出口价值1916年仅高于1909年开关元年,而1917年的进口总额则基本与1909年相当。究其原因,战争和其他国家商品竞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1914年7月一战爆发后,俄国作为协约国成员随即卷入战争而无暇东顾,忽视了与中国东北地区的贸易联系。尽管远东地区并非主战场,但也受到了影响。俄国与整个中国东北的贸易关系都有所减弱。俄国政事,兼财政紊乱,卢布日跌,华茶受阻,俄国二次革命,各项贸易悉阻止。1916年—1917年俄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局势动荡。相继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战争带来的不仅是国内经济的萧条,财政恶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对于贸易而言,也是极大的挑战与冲击。尤其是卢布在俄内战期间的急剧贬值,俄币……自欧战以来,俄银停止兑现,此项俄币价额日渐低落……致失信用,几同废纸。卢布的贬值直接影响了瑷珲地区的商贸发展。endprint
俄国在这段时间内所面临的不仅是政治动乱引发的内忧,“外患”也令俄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不小冲击。起初俄国把持中国东北地区,曾多次阻止中国东北开口通商,防止其他经济势力的渗透,达到俄国单独占领的目的。这势必会引起其他列强尤其是日本的不满。以日俄战争为契机,日本步步紧逼,扩大其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其实来自日本的冲击早在日俄战争结束后便显得愈发严峻。一战期间美日趁着欧洲列强忙于战争之际,日本更是大肆扩张在中国的经济势力。1915年日本强迫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秘密条约,为日本经济势力进入山东和进一步深入东北打开了方便之门,中国东北北部的俄国势力受到了冲击,影响了瑷珲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对俄贸易体系。
三、1917年—1927年:贸易繁盛期
经历了三年的过渡,瑷珲地区在对俄贸易的发展进入了历史繁盛期。1917年—1922年,经由瑷珲关出口的货物总额年平均约为121万海关两,其中1920年出口货物价值总额达2338270海关两,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1920年,瑷珲统计的商铺共计一百八十五家,经营包括布匹、面粉、杂货、洋铁、烟酒、点心、银饰等各类商品。来自齐齐哈尔等地的商品运往瑷珲过江,对岸阿穆尔省的货物多由瑷珲入境。一时间,瑷珲成了中俄边境的人货中转集散站,大量商人来往贸易推动其走向贸易繁荣。
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8年—1921年,新生的苏维埃内忧外患,一方面是与国内资产阶级残余势力的权力斗争,另一方面面临整个帝国主义集团对其采取的外部包围封锁。不仅如此,帝国主义列强还强迫北洋政府对苏实行经济封锁。经过一系列的争斗之后,北洋政府最终做出取消对苏禁运的决定。取消对苏禁运是既顺应民意,又符合当时的政治情形,也为后来中苏双方建立良好的贸易往来关系奠定了一定的政治基础。
1921年,中俄双方政府展开两国间边境开通及航运问题的交谈。7月19日中苏双方在黑河商讨了松、黑航行问题,并达成了临时协议,约定了双方的权利。同年,瑷珲升级为独立海关,在对外贸易上拥有了更多的独立权。1922年,黑河道伊与俄阿穆尔国家水道转运局督办达成《中俄黑龙江航行地方临时协义》,细则中第十五条“凡货物有此案运往对岸者(如黑河运布埠),暨由黑河运至黄河或由黄河运至黑、布两埠之货物,应按照捐额减半征收”。该协议的达成对瑷珲地区的商业贸易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采金业的发展,更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带动了当地的商业贸易发展。1922年,来往于黑布两岸的商客424348人次,同时,数百家商号、数千商业贸易从事者也是貿易商业贸易繁荣的一个缩影。1924年中苏建交,政治上的交好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贸易上的交流。《俄奉协定》和《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的签订(其中关于规定关税平等的协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方在双方贸易中关税长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对双方贸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1928年—1935年:衰落消亡期
这一时期内瑷珲地区对俄贸易发展逐渐走向衰落,1929年,经由瑷珲关口输入商品的价值总额由上一年的141595减少到21000海关两,仅约为1928年的七分之一,而输出的商品价值更是由1928年的130628海关两减少为9000海关两,仅剩约十四分之一。之后也一直在低水平上挣扎。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在外交上逐渐开始采取强硬措施,试图收回一些主权。张作霖抄查苏联使馆使得中苏之间的外交关系趋于紧张,1929年“中东路”事件的发生导致两国邦交名义上基本断绝。同年,经济危机几乎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受到帝国主义的影响,自主性较差,国内经济对于世界市场的变动表现得相当敏感。“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迅速占领了整个东北三省。1932年3月1日,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随后日本在军事、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殖民措施。经济上,日本夺取了中国东北的铁路、邮政、官办银行和海关,使东北的区域经济沦为日本掠夺的对象。1932年以来,中国东北海关逐步被日本接管,以控制整个东北的对外贸易并极力排挤其他国家在东北的经济势力。苏联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也改变策略,逐渐减少了与东北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转而与新疆地区加强了联系。1933年中东铁路的出售表明了苏联当时所持有的态度:牺牲局部利益来寻求与日本的“友好相处”以避免东西两线的交恶。
1933年日本占领瑷珲,并强行接管了海关,将海关重新改为哈尔滨海关的分关,并严格控制与苏联的贸易往来。到1935年,哈尔滨海关黑河分关正式关闭。至此,瑷珲地区与俄(苏)的贸易往来也基本宣告停止。
五、战争与关税:影响中俄贸易的关键因素
综合来看,战争和关税问题对于瑷珲地区对俄贸易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
日俄战争、一战、俄国国内战争再到后来侵华战争,每一次战争的发生对于贸易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瑷珲地区对俄贸易因战争而开启新的发展历程,又在战争中走向终结。
关税问题上,1905—1935年的三十年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与俄国(苏联)发展贸易时,基本都是处在一种不平等的状态下进行的。瑷珲地区在与俄对岸发展贸易时,时有不公正的现象出现。
中俄边境“百里不纳税”的约定早在1862年中俄《陆路通商章程》便已达成。1909年瑷珲开设海关后,双方贸易差距较大,俄方出现较大的贸易逆差。为缓解这种局面,俄方多次提出想要取消这一协定。1913年1月14日俄国政府废止了阿穆尔省及后贝加尔中俄边界50俄里(100华里)进口货物免税条例,进而开始向中国输出的商品征税。中方虽然在次年作了回应,但实质上双方的关税是不平衡的。近代中国海关在帝国主义经济入侵的背景诞生,其本质和当时的中国社会一样,带有半殖民性质。中国海关长期为帝国主义势力所把持,为其侵略服务,因而中国的关税税率一直维持在极低的水平。即使瑷珲海关向俄国商品征税,也依旧改变不了双方贸易的不平等状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