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从展、观、评谈体育优质课展示活动的新变化
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于2017年7月5-8日在鄂尔多斯市成功举办。每届活动都得到了全国学校体育届的广泛关注,不仅想通过活动了解当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现状,把握课改方向,而且,还想通过该活动的观摩学习不断提升体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这届展示活动取得了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提升的空间,以及带来哪些有价值的思考?笔者从展、观、评三个相互关联的视角谈一谈这届展示活动的新变化,以此更好地诠释体育优质课的初衷和无可替代的价值。
本届观摩展示活动,就展示课而言,从报送到评选,再到推荐展示,以及现场展示,公平、公正、公开的严谨规范的程序,奠定了本届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那么从“展示”的情况来看,本届活动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是展示的课变“多”了。由第六届的38节体育优质课的展示,新增到了48节,不能不说48届展示课是本届活动的一大变化。听到这个数据可能会有不少人会问,为什么两届会相差10节课?这不仅是单纯的数量上的变化,而背后反映出的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辛勤付出和认真准备程度的提升,好课增多了。过去几届在确定展示课的时候,并没有遇到难以取舍的问题,而这届的最大不同是全国各省上报的优质课中,实在是难以定夺,尽管专家们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了评选和推荐,但却不忍心拿下同样有展示价值的优质课。所以,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优质课的数量和比例的增高,使得推荐难度加大,通过增加展示数量的办法比较可行。展示课数量的增加,同时也给观摩课的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观摩学习机会,有针对地观摩或者根据需要观摩的自由度也增多了。但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增多了数量,一定程度上也给组织和点评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思考,两天的展示活动,除去开、闭幕式,实际上仅仅只有一整天或两个半天的观摩展示时间,难免会有工作上的疏忽。因此,就会引发一些新的思考,如究竟一届观摩展示活动展示多少节课是最佳的,收效是最大的?
二是作秀表演的课“少”了。在本届观摩展示活动开始前的优质课评选和推荐的时候,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无论课是否达到最优,最首要把握的评选标准就是课一定是真实的。也就是说,不作秀,不表演,要能够尽可能自然,表现出教师和学生在真真切切地教与学。在一等奖的推荐展示中,也强调了要尽量避免作秀表演课的展示。由此可以看出,这届展示活动已经更加明确地提出确保课的真实性的重要性。基于此,本届展示活动在现场上课的时候,无论上的非常优秀还是在某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往届相比,作秀表演的成分少了很多。这其实说明,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家充分认识到,好的优质课必须体现真实性。这种认识上的转变,必将带来教师对上好优质课的能力提升,有机会再准备一节好的优质课时不至于偏离方向。
除此之外,该届展示课的质量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尤其是体育课更加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和体能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教育的强化方面等都较往届更为突出。就展示者而言,对展示活动的方向把握更加明确,几乎每堂展示课都表现出了任课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积极认真的态度。这也是本届展示课上的一个显著变化。
观摩展示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大家的观摩相互交流经验,发现不足并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本届观摩展示活动,“拥”和“争”两大景象表现得非常突出。
一是观摩者蜂拥而至。第七届中小学优秀体育课观摩展示活动参与的人数达历史最高,超过了4000人,不仅开幕式人山人海,而且,课堂观摩的人几乎场场爆满,直到结业仪式上还座无虚席。这种喜人的观摩场景的出现,是以前任何一届观摩展示活动都无法比拟的。这也足以说明,不仅教师们的观摩学习的意识大大提高,而且,交流学习的群体在逐步扩大,除了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各级体育教研员,还有研究机构研究人员、校长、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乃至相关企业界人士都蜂拥而至。从参与人数之多、参与人群之广、参与积极性之高等诸多特点来看,观摩展示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也同时说明,优质课观摩展示活动的观摩学习的价值和作用越发变得难以替代。当然,随着广大观摩者对观摩课的交流学习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观摩展示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新型体育课堂走向的把握,观摩者很希望通过未来新一届的观摩展示活动找到理想答案。
二是观摩者踊跃争鸣。这一届的最大变化就是展示结束后专家点评前,专门预留一定的时间,给观摩者互动交流的时间。在这一时间段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敢于发言,有的谈了观摩后的感悟,有的总结了观摩到的经验,还有的提出了在观摩中产生的质疑。有的不止一次地提出交流意见,甚至有教师借机一连串提出三四个问题和任课教师切磋,向点评专家求解。在交流中看到了观摩教师们的真诚与学习精神,看到了观摩团队的集体研究的力量,感受到教研氛围的浓烈,更领略到观摩教师的诚恳与尊重,上课教师的谦虚与礼貌。这种积极发言、踊跃争鸣、友好交流的场面也是以往各届观摩展示活动难以看到和收获到的。与此同时,从这种场景中,不得不承认,广大的体育教师是爱学习的,善交流的,懂礼貌的,以诚相待的,只是过去在这种全国性的大型教研场合中缺乏互动交流的机会。为此,未来的观摩展示活动还需要使这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互动长久持续下去,因为,它将使得全国观摩展示活动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
无论是评选还是现场点评,有相对统一的标准至关重要,不仅不至于专家们各自为战,还能充分把握方向性和引领性。如果把这种有统一标准或基本要求定位为“收”,适当地给予专家们灵活性和随机性的“放”也必不可少。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如果能做到收放自如更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本届观摩展示活动的“收”与“放”的协同性表现突出。
一是“收”的明确,无论是评选工作动员会还是点评活动预备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的领导和专家们对如何按照相对统一的标准规范地评选和点评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自然,评选和点评专家们大都会按照统一的规定性开展“两评”工作,体现出了权威性和明确的方向性。当然,有统一的标准,也并没有将标准做“死”,更没有把标准过于复杂化,而仅仅只是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评的方向和尺度把握,具体如何评出水平、评出精彩还可结合专家们的经验适度拓展。由此,评课中的“收”是十分必要的,没有这相同统一的“收”,就无法体现全国性观摩展示活动的引领性。
二是“放”的自如。当然,由全国范围内的专家共同做点评工作而言,基于每个专家都有其研究领域的特殊性,以及现场观摩展示活动的生成性,按照绝对严格的“收”的方式执行也是很难做到的,本届活动也体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然状态下的“放”的灵活性。就点评场所的规定性而言,原定统一安排到报告厅点评,但由于充分考虑到点评时间的把控、报告厅容纳量的大小、展示现场的条件区分等,点评场所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多数将统一到报告厅点评调整为观摩场所就地点评。少数组别按照要求移步到报告厅完成了互动交流和点评工作。因此,就点评场所而言,根据实际调整是必要且可行的。就点评方式和内容而言,多数组别严格按照规定的两三节课上完后一起点评,也有少数组别采取了一节课后即刻点评并依次进行的方式,都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点评内容上,由于专家各自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学术思想的倾向性,专家们也适度体现出了点评内容上的拓展,有的结合课标修订的经历适当引入了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词;有的结合长期研究成果,肯定了展示课上某些做法的新颖性和实效性;还有的同组专家经过交换意见基本达成了一致的点评方向和观点呈现。当然,也不免会有极少数让观摩者感到诧异的点评结果。那些带有不确定性的甚至难以发挥引领作用的点评,是未来观摩展示活动安排点评工作时要引起高度重视的。
每两年一届的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观摩展示活动循环往复且螺旋上升,数量的增加看需要,质量的提升是永恒。从展示到观摩,再到点评的全过程连贯且特点鲜明,无论是展示“多”与“少”的变化,还是观摩“拥”与“争”的体现,或是点评“收”与“放”的协同,既是本届体育优质课观摩展示活动的明显特征,也给未来观摩展活动的成功举办带来了一定的启示,期待下一届展示更精彩、更圆满、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