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人才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7-11-26 01:10郑靖
就业与保障 2017年15期
关键词:基层人才

郑靖

对基层人才工作的几点思考

郑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人才这一“第一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受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和发展环境等影响,当前基层在引人用人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要想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就要在投资、培养、扶持、引进、选拔、发展服务等方面下工夫,进一步补齐短板,用好人才这个宝贵资源,切实解决基层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瓶颈。

一、基层人才现状

(一)人才总量不足与层次不高并存

人才不足是制约当前基层发展的一大瓶颈,人才总量不足且配置不尽合理,人才专业、层次和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很多企业对劳动力的管理只是基于传统模式,很难根据实际需求对劳动力进行高效合理的使用。这既限制了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吸收,又削弱了企业对于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才的类型主要以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为主,且人才的分布以传统行业为主,能带动产业发展的高精尖人才较少,能引领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人才较少,能服务基层“三农”的适用型人才较少,且知识更新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基层产业升级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人才引不进与留不住现象并存

一方面,本土人才流失较大,从基层输出培养的高学历人才流失较多,主要原因是基层工作待遇条件相对较低,本土培养的人才不愿意回乡就业创业;现有人才经过多年的培养,成为技术骨干后,受大城市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待遇的吸引,时机成熟时,想方设法离开,真正愿意投身基层的人才太少,而且短期内这个问题还很艰巨。另一方面,人才引进,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引进难度较大,在城市发展水平、企业综合实力等“硬条件”方面,基层对人才难以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影响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开发、引进和使用,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本地人才向外流失的问题。而基层人才工作“软环境”的差距,也成为制约人才引进的一大要素,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红利”和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释放,与大城市相比,基层的科研载体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层次不高,功能发挥不明显等也成为高端人才不愿意到基层服务一个重要原因。

(三)人才缺乏与人才浪费现象并存

一是人才“单位所有、部门所有”。在人才资源开发上,人才尚未形成合力,部门联动效应得不到体现。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专业技术人才对单位的依赖性有所加重,“单位人”的固化现象开始明显。二是人才“地区所有、条块分割”。企事业人才无法实现共享,人才资源管理呈条块分割,在某种意义上,也导致了人才整体使用效率低下、人才资源浪费的现象产生。三是人才浪费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人才面临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的局面,人才的价值未得到有效发挥,专业技术人才隐性流失,即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行政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现象依然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无效劳动的情况时有发生;现有人才评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闲置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人才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人才结构不合理与分布不均衡并存

从人才结构来看,当前基层人才队伍呈现出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初级层次的占绝大多数,而高级人才和领军人物却是凤毛麟角。从地域分布来看,区域集中度较高,区域配置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且越是层次高的专业人才分布越是不均衡。如科研人员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中东部一线城市,这些地区的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能力较强,因此,对科技人员的吸引力也更强。这与我国重点高校、科研机构的地理分布保持一致,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经济和科学教育发展的区域不均衡。从行业分布来看,专业技术人员近八成集中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企业拥有人才量过低。这与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水平与职称挂钩,而企业更关注个人对企业的贡献程度有较大关系。从人才梯队建设上看,基层的人才储备仍然不足,人才梯队没有真正形成,影响了工作经验、技术的逐年龄段传授和学习。特别是农业类人才缺口较大,基层农技人员中,大、中专学历人员占大部分,专业技能学习、培训机会不多,知识结构单一,服务面狭窄,具有示范型、带动型的实用人才较少,不能很好适应农民技术多样化需求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五)人才紧缺与投入不足并存

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人才的合理使用,而作为用人主体的基层用人单位的作用却没有充分发挥。当前基层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职能部门,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并没有人才培养的专项投入。个别部门和单位在服务人才发展、落实人才政策等方面还不够到位。特别是作为人才使用主体的企业,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宁可高薪挖人,不愿主动培养”的观念仍然较深,基层用人单位多热衷于引进外来人才,却忽视了本地现有人才潜力的挖掘和作用的发挥。

二、对策建议

(一)加快人才观念的转变

一要转变“重引进轻培养”的用人观念,基层用人既要引进人才,也要培养使用本土人才,要防止“招来了女婿冷落了儿”。从基层实际来讲,高层次人才主要靠引进,要鼓励人才团队的建设,通过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来带动本土人才的培养,将外来人才本地化,真正为基层所用。二要强调“以用为本”,基层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应以“实用、适用”为主,不能重学历、轻能力,单纯以学历、资历、职称来评定人才,应更多地关注其工作能力、水平和实绩。基层引人不能重产业轻农业,不能过于强调人才数量,形成人才泡沫,要根据本地发展实际,合理引进人才,让人才在基层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三要正确看待人才流动,正常的人才流动不等于流失。要充分发挥基层人才的作用,只有让人才价值在基层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才能让人才更好地扎根于基层。

(二)加快人才发展软环境的建设

物质并不是决定人才去留的唯一因素,高薪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问题,越高端的人才对软环境的重视程度越高。如果单纯从经济条件、生活条件上与发达地区、一线城市比较,只会让基层引才、留才更加困难,故把更多的注意力、更多的资源投放到软环境的建设上去,才能有效地吸引人才。相对于大中城市,基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都处于发展阶段,而人才只有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基层巨大的发展潜力正是吸引人才的最大魅力。基层应抓住这个优势,筑巢引凤,改变靠短期经济效益吸引人才的方式,将人才政策支持的重心放在帮助人才实现自身价值上,积极搭建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给予其生活上最大的关心,政策上最大的支持,价值上最大的肯定。要加大对典型人才的宣传培养,以人才带动人才,以人才激励人才,为之创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的氛围,使创新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将人才的能力、素质、业绩、学识转化为经济效应,也更大程度地将之转化为社会效应和价值效应,真正让人才受尊敬、有地位、得利益。

(三)加快本土适用型人才的培养

对基层来说,要重点强调人才本土化这个概念,因为从基层实际出发,想要大量地从外引进人才并不是很现实,对于基层所需的技能人才,还应以本土培养为主,使人才本土化。首先,应重视现有人才,使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以留住本土人才、引进外来人才。光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势必会陷入人才招聘和使用的恶性循环当中。其次,充分发挥地方高校、职业院校在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就地取材,引导地方高校、职业院校立足于本地产业发展的需要,有的放矢地开设专业,合理设置课程,打造精品专业,培养适用于本地产业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三要注重内部挖掘,人才的使用问题从根本上还要用人单位落到实处,鼓励用人单位采取导师制、以师带徒等方式在实践中锻炼专业工作能力,培养人才。

(四)加强人才的有效管理

一是加快人才知识更新进度,解决基层人才知识更新跟不上、人才层次提高较慢的问题。由政府或行业协会搭建有效平台,为人才提供交流、培训、座谈、研修等服务,帮助基层人才及时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二要克服用官本位来激励科研人才的思想。基层要积极落实好各项人才政策,保障科研人员的权益,为科研人才发挥作用提高足够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官本位思想对科研人员的影响,减少科研人才行政化,推动基层科研人才在自主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要保障专家人才的本职工作时间。不能把人才当花瓶,安排各种非必要性的活动,导致人才难以安心工作。要想让人才真正发挥作用,就要给专家人才充足的工作时间,减少专家人才参加本职工作以外的活动。给予人才更多的宽容,不能求全责备,一味要求成果。只有为其保证充足的科研时间,才能促成其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四要避免多头管理的问题。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理顺人才管理工作。由基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总头,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减少重复管理,有效提高人才使用效率。

(作者单位:莆田市城厢区劳动就业中心)

猜你喜欢
基层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减负年”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层减负并非无度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