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要发展学生党员,需建立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民办高校构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不仅要对发展对象的学习能力充分考虑,还要对其所具备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考评,根据考评的结果对学生所具备的党员素质进行评定,以保障党员质量。党员队伍中,高校所组建的学生党员队伍是年轻力量,这些党员具有较高的知识素质,但是思想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在质量保障体系制度下对学生党员的培养、选拔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发展对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引导,以使学生党员队伍不断扩展,保障学生党员的整体质量。
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目前主要倾向于两种标准,一种是以学习成绩定发展。经过调查发现,有的学校在确定发展对象时,只是简单的以学习成绩来进行考量,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被确定为发展对象。另一种是以学生工作定发展。有的学校对学生工作做得好的学生开了“绿灯”。有些高校认为虽然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突出,但他们能够为集体做贡献,思想上是积极和进步的,就片面地认为这些学生可以成为发展对象。
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机制不完善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对大学生群体中的党员发展对象考核评价标准严格,当他们进入到党员队伍中,即便是表现不好,也不会被要求退党;其二,承担考核评价工作的教师和学生党员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工作经验。在考察的时候,很少与考察对象联系,对学生的情况没有充分了解,这就违背了考核评价的客观性。
从党员教育培养的情况来看,民办高校的党组织多会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没有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不强,就不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自己、塑造自己,自身素质也难以提高。从高校党组织的角度而言,并没有认识到学生具备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性,而是依然维持单向引导的方式,学生党员被动地接受教育,自身没有积极主动意识,使得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无法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学生党员的考核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具体的操作中需要遵循考核原则。但是,多数的民办高校党组织往往注重考核的形式和考核的过程,没有重视考核的实质性内容,使得考核结果缺乏真实可靠性,难以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对于考核结果以评分的方式体现出来,却没有对这些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就难以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表现不合格的学生党员没有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考核机制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也无法对学生党员产生激励效应。
民办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就必须高度重视党支部的作用。党支部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部门,强化组织建设的同时,更要强化作风建设。高校党支部的各项工作主要由教师承担,教师具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在大学生群体中更容易树立威信,可以发挥提高学生党员群体凝聚力的作用。但是,在学生党员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学生就会失去表达主观见解的机会,自主意识缺乏,就会一味地被动接受。比如,在召开党组织生活会的过程中,党支部书记往往是对国家政策进行宣传,对上级文件精神进行传达,而且传达的形式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学生党员被动接受,难以激发起集体组织情感,学生党员就会对党组织的活动失去兴趣,不仅主动性缺乏,也会影响其创造性。
民办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党的各项章程,发展程序都要按照规章制度展开,以保证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发展学生党员需要遵循的制度主要包括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制度、思想汇报工作展开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制度、组织学生党员谈话的制度、推选优秀学生党员的制度等。但是,在这些制度的具体落实中,往往会存在难以预料的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制度没有根据发展党员的具体需要进行完善,使得学生党员工作中所遵循的制度缺乏规范性,发展学生党员中,制度无法发挥载体作用,更难以保证学生党员群体的质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民办高校对党员管理制度没有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方面重视不够,使得发展学生党员的整个过程过于形式化,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也局限于课外活动完成,或者过分依赖于网络教育平台,没有发挥制度的载体作用。信息环境下,学生党员教育培养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提供便利。但是,民办高校党员教育中对网络利用不够,没有发挥其互动作用,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上存在着随意性,甚至放弃接受教育,没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学生党员组织要不断健全,就需要强化党支部的建设工作,还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得学生党员的素质与党的基本要求相符合。学生党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通过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将更多的大学生吸引到党支部的周围,逐渐扩大学生党员群体。学生党支部书记通常为学生干部或者班级的辅导员承担,要发挥其领导作用,要将考察工作贯穿于学生党员的考察、入选的全过程中,对于党员干部的推荐等工作都要系统化展开,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其中,以使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入口更为完善。
将普通的学生发展为党员需要经历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所引用的党史资料也要具有选择性。大学生进入到积极分子阶段,就要对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进入到预备党员阶段,就要强化党性教育,认识到要成为合格的党员必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当进入到党员阶段,还要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更为优秀。在教育形式上,对于不同的学生党员发展阶段需要采取相应的形式,不仅要到党校接受教育,还要定期地开展组织生活会,采用启发式教育形式,使得学生对党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还要将党性培养落实到课堂中、寝室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以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
做好学生党员的考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考评标准应多种多样,如果使用不当,就必然会影响考评的效果。这就需要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同时,对考评标准不断完善,做到对学生党员的评价客观而公正,使得民主机制切实地发挥作用。高校在设置党组织的过程中,要对团组织的力量予以充分考虑,使得学生党员的选拔工作稳中有序地开展。重视团组织推优工作,将其作为入党考评机制中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更为客观。
党员要能进能出,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方式优化党员队伍,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质量。民办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对此也要予以高度重视,认识到不仅要发展党员,还要对违纪的党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理。构建学生党员入党质量保障体系,就是要求发展学生党员和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要体系化,将“党员能进能出机制”落实到位,对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与党的要求相比较,认识到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同时还要对相关的问题积极探索,使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创新,学生党员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模范作用,同时保持学生党员群体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要有所提高,就要强化教育培训工作。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单纯的教育培训是不够的,对于没有认真履行党员职责,没有在大学群体中发挥模范作用的学生党员还要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如果学生党员经过教育后没有改正,就需要将其从党员群体中清除,以使党员群体保持纯洁性。虽然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数量连年增长,但是党员教育资源不足,就使得党员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结合十八大精神逐步构建大学生入党的能进能出机制,是保证学生党员质量的关键。
[1]于馨颖:《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2期。
[2]高原,杨昌鸣,韩薇,吴秋意:《探索“三二三一”学生支部发展党员新机制》,《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3]王梦:《关于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德育研究》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