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本位”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消极影响及防范

2017-11-26 00:03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19期
关键词:官本位干部队伍干部

“官本位”是以官为本、以权为纲、以仕途为个人事业的选择导向的一种意识和价值取向,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对权力、官位、官员的崇拜和敬畏。它漠视广大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和历史创造性作用,导致长官意志、权力至上观念和依附意识及其现象的盛行,严重影响了干部队伍建设。

一、“官本位”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消极影响及表现

社会主义事业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干部队伍的科学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干部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深刻影响,使得“官本位”意识仍然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中,成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强大阻力。“官本位”以官为本,惟官是大,把“做官”看作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为了保官升官,可以不择一切手段,由此必然产生跑官买官、卖官鬻爵、权钱交易、脱离群众等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制约干部队伍建设。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官本位”已成为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障碍。事实证明,凡是“官本位”意识严重的干部,必然在行动上与我们党对干部的要求相背离;凡是“官本位”盛行的地方,干部领导引领发展的阻力就大。具体来说,“官本位”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消极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官本位”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显示,党的事业的成功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广大干部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官本位”表现在时时处处以官为本,把做官作为人生信条和毕生的追求,为了做官可以置亲情、友情、道德、良心于不顾,置人民群众的利益于不顾,这是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根本对立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是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否定。“官本位”的严重危害,就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任,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任,只对自己和所属团体负责任。“官本位”的本质就是通过个人官职的升迁,不断谋取个人私利。“当官不为财,请我也不来”“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等顺口溜,都是“官本位”患者的人生观写照。领导干部一旦“官本位”观念严重,往往不能正确履行职责或不履行职责,甚至滥用权力,从而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现实中,有的干部热衷于搞一些与自己官位升迁捆绑在一起的“形象工程”,为求升迁、为捞取“政绩”不惜损害群众利益;有的沽名钓誉,甚至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搞“面子工程”;有的当官只想做老爷,不去认真领会中央精神,也不去了解下情,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喊口号;有的沉湎于文山会海、应付接待,不能深入基层;有的热衷于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应付上级,应付群众;有的滋长了骄傲情绪和对自身财力不自量力的陶醉,更使得贪大求洋、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抬头;有的以权谋私、官商勾结,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腐败堕落,等等,这些都是“官本位”意识在从政行为中的现实表现。

“官本位”观念及其行为所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背离宗旨、疏远群众,如果任由“官本位”现象存在和蔓延,不仅将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将大大损害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因此,切实肃清“官本位”观念和体制的影响,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2.“官本位”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们党首要的、根本的任务就是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于广大干部来说,就是要在工作中牢牢抓住促进发展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一心一意搞建设,全神贯注谋发展,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干部队伍建设就变得毫无意义和价值。

“官本位”思想虽然是封建时代官僚制度的产物,但在今天仍然毒害社会风气并严重阻碍着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官本位”弱化了干部推动促进发展的能力。领导干部一旦“官本位”思想严重,就必然把升官作为一切工作的动力,不可能把心思真正放在带领群众谋求发展上。就政府机构而言,“官本位”思想的存在使一些干部醉心于个人的升迁,把主要精力放在拉关系、走后门、揣摩上级领导心思等上面,以此达到保官升官的目的。二是“官本位”滋生官僚主义,阻碍经济发展。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列举了一系列官僚主义现象,诸如高高在上、滥用权力、好摆门面、思想僵化、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不负责任、不讲信用、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目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不但没有消失,在某些方面的表现甚至变本加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拦路虎。三是“官本位”容易导致干部决策失误。科学决策、正确决策是当今干部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然而,有的干部形式主义严重,不潜心学习,对于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认真领会、贯彻,面对问题和事情,缺少眼界和魄力;有的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基层,不发扬民主,不善于听取意见,决策时习惯于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导致决策的失误,给国家和地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四是“官本位”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成长。社会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不同人才,而当今的考公务员热却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官本位”对人才培养的不利影响。“官本位”导致人们崇尚权力、渴望“做官”,损害社会风气,挤压人才成长空间,危害科技创新,不仅造成各个领域、行业人才队伍的不稳定,也给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

3.“官本位”导致价值观、政绩观异化

近年来,不断出现官场“新”气象,尽管各有其内涵,但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扭曲的价值观:如“59岁现象”,一失足成千古恨者有之;“39岁现象”,错过年龄上不去抱憾终生者有之;“36岁现象”,弄不上个不占品之官而心灰意懒者有之。部分年龄在36岁以上的乡镇干部尤其是一般干部中存在着“无望、无为、无力”心态,他们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认为没有“关系、金钱、门路”,想再上一个台阶可能性很小。原因是什么呢?提拔无望。应该说作为国家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不应有其它非分之想,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归根结底,就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

同样的,作为干部,必须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终极目的,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把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官本位”思想的不良影响,某些干部把干事创业作为捞取政治资本的手段,在这样的思想意识支配下,追求政绩难免陷入误区。比如:有的重快轻慢,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缺乏统筹谋划,为了出政绩,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等为代价,“吃祖宗饭、砸子孙碗”。原河南卢氏县委书记杜保乾,置国家在大江大河源头和中上游地区禁伐天然林的决策于不顾,在卢氏县西南山区大搞“食用菌百里长廊”,结果大片大片的栎树被砍伐作为食用菌的袋料。有的重显轻潜,热衷于干表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忽视基础性的、长远性的工作。有的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西南某县县委一把手,为了保护本地的化肥产业,不允许外地化肥进入该地区,同时还规定当地老百姓只能使用本县生产的高价低效的化肥。有的重物轻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较少顾及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结果出现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相脱节。过去,我们过分强调GDP,某些干部把追求GDP的增长作为出政绩的唯一标杆,结果,与人民群众直接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保等民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干部异化的价值观和政绩观及伴随而来的行为,必然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防范和治理“官本位”意识势在必行。

二、“官本位”对干部推动科学发展消极影响的防范与治理

“官本位”与追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背道而驰,其消极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予以防范。防范杜绝“官本位”对干部推进科学发展的危害,需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

广大干部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来防范“官本位”的侵蚀。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改造主观世界,努力提高政治水平与理论素养,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和人民站在统一战线,同生死、共存亡。要加强广大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在加强党性锻炼、加强党性修养方面下功夫,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追求,使他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要加强权力观、政绩观的教育,使广大干部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须知权力是把双刃剑,敬畏权力,科学合理运用权力,才是明智之举。也应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真正做到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当前,我国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实现全面小康、完全脱贫,广大干部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防范“官本位”的侵蚀,这样才能使我们党有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增强抵御“官本位”思想遗毒侵蚀的免疫力,真正担负起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

2.健全制度体制,规范权力运行

完善的民主制度和保障机制是“官本位”意识的天敌。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进一步改革与新的形势不相适应的旧的体制机制和权力运行机制,特别要改革那些容易暗箱操作的环节。通过改革,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真正从体制和制度上规范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按制度程序去行使自己的权力,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长效机制,必须坚持改革精神,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比如,要改革一些地方实际存在的办事不讲“成本”问题,从制度上限制大手大脚;要进一步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和审批制度,减少和消除各种形式的“寻租”现象;要尽快制定和实施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监督难的问题;要改革完善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制度,解决好领导干部公车使用、公款接待支出等方面“公私不分”的问题;要创新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和考评机制,探索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要改革民主监督的体制和方法,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深入实施党务政务公开,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阳光用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等。总之,我们要从根本上铲除“官本位”现象,就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加大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具有以人为本的特色。

3.营造鼓励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官员的地位、收入不算高,对官员的监督很严厉,“官本位”也就不存在。中国的现状恰好相反,地位上民不如官,官员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一个教授抵不上一个处长。利益上民不如官,官员工作稳定,基本上是铁饭碗,工资逐年提高,各种保障齐全。此外,官员通过权力寻租,可以获得灰色收入。因此,“官本位”也就突出地存在。因此,必须形成行行出状元、状元的利益大体一致的机制,人们才不会挤破头地要走从政这条独木桥。增加人们的收入,当居民收入与官员的收入差距缩小,当官才会不再是社会上的热门职业。积极培育和扶持自主创业,特别是要放开手脚,放低门槛,放活要素,开渠放水,让社会成员真正富起来,从根本上打破“官本位”。

[1]任中平,郜清攀:《从“官本位”到“民本位”: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求实》2015年第7期。

[2]俞可平:《破除官本位观念净化政治生态》,《学习时报》2015年3月23日。

[3]齐惠:《中国传统政治的特质:对“官本位”的再思考》,《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第5期。

[4]牟春伟,李晓兰:《领导干部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的保障机制探索》,《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第2期。

[5]魏向前:《官本位思想对干部队伍建设的影响及其矫正》,《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

[6]孙惠:《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南京大学2016年学位论文。

[7]赵耀:《干部制度改革的思维路径和现实对策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学位论文。

[8]刘再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研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学位论文。

[9]李娇龙,王文广:《党员干部腐败的文化原因探析》,《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官本位干部队伍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官本位思想不该在孩子的心田萌芽
践行“三严三实”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扶贫项目成“伤民产业”根在官本位
加强医院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探索
高校去行政化才能根治科研“官本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