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军事类高校国防教育氛围建设研究

2017-11-25 10:20赵书彬张松涛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国防教育高校

赵书彬+张松涛

【摘 要】国防教育,始终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部分非军事类院校国防氛围弱,缺乏正能量引领现象,高校应该从加强军事训练、充实社团建设、做好征兵宣传及加强与地方人民武装部沟通合作四个方面,积极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

【关键词】非军事类;高校;国防教育;氛围建设

国防教育,始终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当今的中国社会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出现价值观多元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势必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產生冲击。在高校中,特别是非军事类院校中,谈论国防军事的少了,谈论美国大片的多了,谈为国家利益奉献自己的少了,谈如何赚钱的多了。诸如此类观点的盛行,导致了非军事类院校国防氛围较弱,甚至连主流正能量思想都被少部分人摈弃。本文旨在探究从加强军事训练、充实社团建设、做好征兵宣传及加强与地方人民武装部沟通合作四个方面,在非军事类高校中营造浓厚的国防氛围、传播正能量,抵制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

一、从形式、思想上重视学生军事训练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和执行,高校国防教育引起了社会和教育部门广泛关注和重视。许多高校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国防教育机构,配备了专业的师资力量,积极开展国防教育科研工作,保证国防教育经费足额到位,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存在部分问题,例如军训浮于表面,沦为形式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要求军训时间为二至三周,但部分高校受各种因素制约,实际训练时间只有几天甚至更短。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很难保质保量完成《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要求的战术、轻武器射击等科目,训练内容仅有队列和内务等,训练内容少、单调,难以吸引学生兴趣。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国防的兴趣,一是需要在时间上满足规定的三周训练时间,丰富军事训练科目,让学生作为“准军人”接受一次全方位的洗礼。二是营造军队的氛围,教军歌,真正让学生因爱国而骄傲。三是设置各种分组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比、学、赶、帮、超,让同学情升华为战友情。学生们经过军事训练与理论教学全方面的洗礼,久而久之会对国防产生新的认识,立志做一个报效祖国的青年。

二、充实学生国防社团建设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在校学生依据共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发起组成,并按照相关规定和章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自主开展教育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学生群体组织。目前许多高校成立了国防社团,这类社团除了具有学生社团的一般性特征以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高校国防社团成员,绝大多数人对军事、国防感兴趣,更有一部分人是退伍大学生士兵。这部分人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国防教育宣传力量。他们对国防教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听党话跟党走,处处维护党和军队的荣誉,对部分“标新立异”专门和主流唱反调的学生予以驳斥,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起到了“定盘星”的作用。日常社团活动中,例如开展升旗仪式、军事训练、讲座、进军营观摩、走访革命前辈等国防教育活动,都能够激发在校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做好征兵宣传工作

每年的征兵季都是一次难得的国防教育宣传机会,学校可以借此机会,树立当兵成才的典型,对已入伍的优秀军人进行跟踪采访,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宣传。让同学们看到,党和军队是如何将一名普通地方大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优秀的军人。也可以邀请已退伍的优秀大学生士兵走上讲台,从自身出发,讲述他在部队的成才经历,用鲜活的例子,激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军入伍。即使是不入伍的学生,也会在心里埋下为国防建设奉献的种子,让其专心学业,努力学习,毕业后投身社会主义事业。同时在校园内张贴海报、悬挂条幅、放置展板,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防教育。

同时,应做好学校退伍老兵欢迎工作,让他们离开部队后,在学校获得归属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可让他们教授普通学生消防、格斗等军事技能,让部队的光芒照耀到个个角落。

四、积极与地方人民武装部做好交流、合作、沟通

地方人民武装部作为在地方的军队建制,对学校的国防建设有着重要作用,高校应加紧和武装部的合作力度。武装部本质上是民兵组织,由于其来源的局限性,导致该群体文化素质不是很高。如果能在高校建立民兵组织,依托学校国防社团,将编制安在学校内部,就能根本上解决在位率的问题。同时通过加紧训练,在校大学生民兵完全可以胜任各种任务。武装部通过配给服装,下拨经费,也能解决一大部分学校国防社团经费问题,这对双方都大有裨益。在平时,武装部可组织在校大学生进军营,进行素质拓展,模拟训练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军营生活,进而激发爱国热情。

总而言之,国防宣传不可被我们忽视,国防教育需要落在实处,让现代的大学生成才后,都怀着报国之情,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黄熠城.依托校园文化 深入国防教育[J].闵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2]游博.论高校国防类社团推进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J].创新创业教育,2015,12.

[3]李张兵.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现状探析[J].科教文汇,2008(9):12-13.

[4]陶新珍,叶良均.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认识论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3(1)9-11.

[5]杨旭.新时期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J].理论前沿,2015,4.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防教育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