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征
摘 要:SW-100F发射机是北京长峰广播通讯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大功率短波广播发射机,经过十几年的运行发射机出现了不少的故障,我们在处理这些故障时经常会以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有些典型故障判断后直接处理,未经过确认造成了处理时走弯路,延长了处理的时间,虽难有一部分是因为故障点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但是在处理中自己的主观判断还是占大头的,判断完后未经过确认是造成延长故障处理时间的主要问题,处理过后没有分析找到原因也是不行的。
关键词:有时接通 继电器 连接线 三用表
中图分类号:TN8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a)-0082-03
发射机维护是个系统工程,它涵盖了电力、天线、冷却、高频、电磁场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各类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广播发射设备的类型越来越多,发射机的结构越来越向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发展,自动化、智能化已成为当今发射机发展的主流。由于电子、集成电路和网络信息技术逐步替代以往机械、继电保护,这对于维护人员来说,掌握和判断发射机故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发射机软故障的判断处理很难用正常的原理和逻辑思维来判断。本文列举了发射机日常维护中遇到的两例软故障进行分析,并就处理过程展开讨论,论述了排除此类软故障的思路和方法。
1 继电器有时接通有时不通
1.1 故障现象与分析处理
在日常发射机维护中,曾发现某发射机凌晨试机时,出现加偏压时V2管无栅偏压现象,断开给V2管供电的电阻R12后发射机再加偏压,V2偏压表显示正常,这个故障现象是典型的栅阴碰极现象,栅极供电如图1V2栅极电源取样电路所示:当R12断开后相当于电源空载,此时加偏压显示正常说明电源是正常的,只可能是V2管碰极才造成栅偏压入地,因此当班同志没有再检查V2管栅极确实通地的情况下,判断是V2电子管栅极与阴机极碰极,更换了备用V2电子管后再次加偏压,发射机V2栅偏压仍然为零,断开电阻R12后再次加偏压,发射机偏压仍为零。此时故障现象与换管前不同,按此现象判断是V2管偏压回路电路有故障,造成V2管无偏压。落偏压后照图纸查电路,使用万用表测量V2栅偏压电源回路,加偏压测变压器初次级电压均正常,整流后电压正常,再看V2栅压表恢复正常,落偏压通地后恢复R12电阻,在加偏压V2偏压再次显示为零,与栅阴碰极现象一样,因V2管是刚换的且更换一次V2管要放水等时间长且麻烦,落风水后检查V2管座栅极回路也未发现问题,再次加风水、灯丝、偏压,V2栅压表显示为零,断开R12加偏压显示为零,再次查找栅偏压回路,发现栅偏压变压器初级没有电压,顺线路向前检查K208发现V2偏压一项无输出,更换K208后发射机恢复正常。
1.2 故障原因分析与小结
处理完故障后打开K208继电器,发现继电器的5脚8脚接点打火变黑,加偏压时接点正处于时接时不接的临界点上,造成K208吸合时有时接通有时接通电阻大,给故障判断处理造成很大的延误,因为更换电子管需要较长时间,多次重复检查线路时间,从发现故障到故障处理结束耗时3个小时。一个简单的故障因为表现的现象的不一样,造成判断的结果不同。第一次因为故障现象表现为典型的栅阴碰极,就没有再检查V2管栅极是否确实通地了。更换V2管要关风水、放冷却水等需耗时1个小时以上,更换完V2管以后还出现了一次栅阴碰极的现象,因是刚换的管子测量栅极也确实没通地,很快就排除了管子安装或管座可能的问题,电路在带电测量时很快就找到了断电点,只是几次加电表现不同造成故障前后矛盾,多加几次偏压后K208接点接触电阻加大使输出电压变的很小才检查出真正的故障点。
2 连接线有时通有时不通
2.1 故障现象与分析处理
机房曾经出现过某#机,检修后试机一切正常,待若干小时后进行播音前试机时发现发射机前级无推动。检查宽放无电流,更换宽放故障依旧,更换频率综合器后试机正常。第二天天线检修断电后合闸试机,发射机前级无推动,更换宽放、更换频率综合器故障依旧,重启工控机后试机正常。但是几小时后播音前试机发射机再次出现前级无推动,更换前一天换下的频率综合器后试机正常,前一天换下的频率综合器在机外加电检查均正常,且加电5h后测也没发现断激励现象,再次将它换上机。由于经过以上过程也就判断发射机可能存在故障隐患,值班同志在值班中密切观察发射机运行状态,2天后发射机再次出现前级无推动观象。
造成前级无推动的原因较多,如宽放故障、宽放电源故障、宽放控制故障、频率综合器故障、频率综合器控制故障、传输线路故障等,在处理中一次更换宽放后故障消失,发射机正常播出结束后因为多次出现前级无推动现象。试曾仔细分析造成前级无推动的原因,再次更换回上次更换下的宽放,2次更换频率综合器,并断开频率综合器控制使用手动控制,均未再出现无推动故障。在判断硬件和控制回路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故障后,我们把目光转向了频率综合器与宽放之间的连接线路。无法判断是接头还是连线问题,因为用三用表测试电阻是通的阻值很小。重新焊接了一条新的连接线接在频率综合器和宽放中间,运行了一个多月未再出现前级无推动故障。至此我们可以断定可能是宽放和频率综合器中间的连线有损伤造成了这个软故障。因为频率综合器是安装在控制小车中,平时检修、处理故障均需要拉动控制小车,频率综合器与宽放连线是75Ω的同轴电缆,中心是单根铜线,多次折叠后会有裂痕,更换频率综合器和宽放时都会拉动线路,造成线路重新接通,因为试机与播出之间的时间较短,處理过后发射机有推动了就要播出了,没有时间进行再检查,而且播出后也没有再出现问题就认为是换下的器件可能有问题,虽然下机后测试均正常。当同样的故障第三次出现后就不能再简单地只把当前的现象处理好就行,需要分析可能的故障点再进行更换,经过较长时间的运行后不再出现才能确认是连接线的原因。
2.2 故障原因分析与小结
正常的情况下发射机的载波信号由频率综合器产生和输出至宽带放大器进行放大,宽带放大后的信号送至V1管栅极成为前级推动信号,前级没有推动信号除了频率综合器和宽放故障就只有连接线路。在排除频率综合器故障,因为频率综合器经过2次更换已经换回原频率综合器且已运行了2天。换下后检查也没发现问题,控制频率综合器的工控机也没有发现问题,虽然有一次是重启工控机以后故障消失,但在前几次无推动时,值班员将频率综合器切换至手动控制频率综合器,推动信号仍然未恢复,说明工控机控制频率综合器是正常的。再次,排除了宽放的原因,宽放的控制信号虽难受高压状态、粗调到位、推动级确认、高压接触器确认等信号的影响,也已经测量到了宽放电压,说明宽放的控制已经正常了才能有电压送至宽放。宽放本身更换过2次均未有变化,且故障均是发生在宽放冷机的情况下也就是宽放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并不是在长时间播出中宽放温度高时发生的故障。当排除了宽放的硬件原因,剩余只有宽放至推动级的连线、频率综合器至宽放的连接线,因为宽放至推动级的连线是固定的,只有更换宽放时才会动宽放的输出接头。而频率综合器至宽放的连接线因频率综合器安装在控制小车内的原因经常抽动,为此优先更换了频率综合器至宽放之间的连接线,虽然这根连接线也曾使用三用表检查是正常的。但事实上是更换这根连接线后此故障从此消失。因此也可确认故障就是由于这根连接线造成的。
3 结语
以上两个故障都是因为线路的时接时不接而导致的故障。第一个故障因为接点的接通与不通而表现的故障现象不同,从而造成了判断出错,又没有复查延长了故障处理的时间,造成了发射机较长时间无法播出。如果在判断V2管栅阴碰极后,使用三用表再检查一下可以缩短很多处理故障时间。第二个故障虽然更简单,但是更加隐蔽。使用三用表根本检查不出来,要在较短时间发现和处理不太现实。因此,作为一线维护人员不但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还必须精通设备原理,了解线路以及具有精湛的业务技能。
参考文献
[1] 张学田.广播电视技术手册.第6分册.发射技术[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2] SW-100F短波发射机使用说明书[M].北京长峰广播通讯设备有限责任公司,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