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蔚青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所决定的。坚持在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通过改革开放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四个自信”的集中体现。十八大以后为保障改革全面规划、强力推进,建立了更高层级的改革领导机制和更强有力的改革领导中枢,坚持问题导向,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和推进改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即将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7·26”讲话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7)05-0034-06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不仅是因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进入倒计时,我们即将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更是因为改革的总体蓝图已经绘就,攻坚战已经全面展开,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批改革举措密集出台,改革落实力度持续加大,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路径。我们必须义无反顾,破釜沉舟,将改革进行到底。 一、坚持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四个自信”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1〕其中可圈可点之处非常多,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一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二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而且这两点紧密相关,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揭露腐败分子的蜕变路径充分证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极端重要性,极大地增强了改革共识,严惩腐败分子扫除了一大批阻碍改革、扭曲改革的绊脚石,而全面深化改革又是“不能腐”的根本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所决定的。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需要在探索中不断自我完善的社会主义。我们面临的各种突出的社会问题,大都有深刻的國内外历史根源和体制根源。其中那些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落后带来的问题,可以通过发展来解决,而且正在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而逐步得到解决。那些认识和决策失误造成的问题,包括各种“洋教条”和僵化观念束缚造成的问题,只要真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用实践结果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也不难得到解决。难度最大的还是那些带有体制根源的问题,它们固化了不合理的利益格局,往往还有制度乃至法律法规依据,使一些人“理曲气壮”,一些人违背初心走向反面。正如邓小平深刻指出:“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2〕要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只有依靠改革。 十月革命以来整整一个世纪社会主义各国的经验教训反复证明,我们既不能走已经被实践充分证明弊端丛生、使中国长期不能摆脱贫困落后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导致社会动乱、人民遭殃的邪路,只能走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正路。30多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3〕 坚持在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通过改革开放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四个自信”的集中体现。坚持并全面深化改革,表明了: 第一,我们党坚信自己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在史无前例的探索中由于缺乏经验、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左”、右倾错误思潮的干扰所造成的各种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以解决的; 第二,我们党坚信自己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具体化,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正确的,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的,它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4〕 第三,我们党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根本制度具有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先进性,是中国能够保持独立自主、稳定安全并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根本保障,尽管它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还需要不断完善,但作为一个不谋私利、勇于创新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有足够的决心、胆魄和能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控制和化解调整利益关系带来的风险; 第四,我们党坚信具有5000年文明发展史的中华民族拥有优秀传统文化和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不但历经摧毁性打击仍能连绵不绝并再度崛起,孕育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而且在席卷一切领域的全球化时代潮流中,面对“百舸争流”“赢者通吃”的空前剧烈的竞争,能够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经过反复比较、郑重选择的正确道路,不受任何外部力量左右;既不固步自封,也不邯郸学步,不仅有勇气和能力学习吸收消化其他国家人民首创的一切有利于人类进步的优秀文化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再创新,而且能够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贡献中国智慧,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不仅有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实力,而且能够依靠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站立道义制高点,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旗,为世界各国摒弃冷战思维、超越零和博弈,实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提供了思想引领,日益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这样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5〕二、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崭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就任之初,就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6〕他强调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辩证统一起来,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同时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这些重要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改革正是按照这一思路披荆斩棘,大刀阔斧地推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十八大以后为保障改革全面规划、强力推进的第一个“新招”,就是自我革命,从“领导和推进改革的体制机制”切入,建立更高层级的改革领导机制和更强有力的改革领导中枢,来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监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从制定工作规则到设立专项小组、从审议改革方案到听取改革进展汇报、从部署改革任务到指引改革方法,始终总揽全局、统筹谋划,指引改革航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相继成立,加强党中央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重要工作的直接领导力度和统筹协调能力,提高了决策和执行机制的权威性和效能。同时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带头干,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依托这一有效的体制机制,在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各项改革精心布局、运筹帷幄,谋定后动、蹄疾步稳,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全面深化改革最具全局意义的举措,就是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关键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立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整地规定了改革的根本方向、实质所在和中心任务,回答了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同时明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指出“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决定》还确定了各个领域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绘制了改革的新蓝图,而且强化了改革的联动和集成。截至2017年7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已召开37次会议,审议、通过重点改革文件350多个,国务院及其各部门不断地部署落实各个领域的改革措施。改革正在有计划地全面布局,有序推进,各领域的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正在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7〕 最能显示改革克难攻坚决心的行动,是坚持问题导向,集中解决制度性的问题、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问题、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敢于啃硬骨头,动既得利益阶层的奶酪,砍实权部门的权和利,建立改革举措落准、落细、落实和督察机制,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并且以增进人民福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评价改革实效的标准。通过公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不仅汇集民意民智,而且向全国人民立下军令状,接受人民监督。通过对各领域改革的全面评估,排出优先序,重点推进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科技创新、土地制度、对外开放、文化教育、司法公正、环境保护、养老就业、医药卫生、党建纪检等领域具有牵引作用的改革。例如对于国企改革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不仅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而且陆续出台了国企分类改革、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党的领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多个配套文件,基本形成了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设计图”“施工图”逐渐明晰。目前,全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到90%,建设规范董事会的央企已有80多家,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央企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截至2016年底已达68.9%,上市公司的资产、营收和利润总额在央企整体占比分别达到61.3%、62.8%和76.2%。国有资本功能不断放大,布局不断优化,效率得到提高,央企通过重组优化了核心竞争力,国有经济在优化中壮大,公有制基础更加牢靠。又如在事关几亿农村居民根本利益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个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上,以高度的政治智慧推行三权分置,作出了继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既能有效保护农民已经获得的利益,又为农民在农村产业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升级和城镇化进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推进、重点突破,极大地提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针对性、突破性和有效性,增加了改革的深度、锐度和整体力度。 全面深化改革最具长远意义的规定,是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和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他深刻揭示了改革与法治的辩证关系,强调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立法要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未形成,许多领域无法可依,而已有的法律法规总体上是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常会面临改革措施于法无据或“违法”的困境,改革探索者被“法办”的情况也屡屡发生。为了“突围”,我们一方面根据市场化改革的需要立改废释,包括对宪法的相关条文也按照法定程序作了修改,有计划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另一方面对经济管理领域突破原有法律规范的改革措施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对于法无据的问题采取“先发展后规范”的做法。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各项改革涉及的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愈来愈复杂,简单化处理往往会引起复杂的连锁反应甚至严重的负面影响,全民的法治意识也日益增强,违法行为遭到愈来愈强烈的抵制。我们党因势利导,把改革和法治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制度衔接,把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以法治方式和制度创新来推动改革,不仅增强了改革举措的权威性和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破”更有力度,“立”更加牢固,而且契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还能形成体现治理的客观规律的可供借鉴的制度产品和思想成果,为人类文明提供中国的治理智慧。 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将改革进行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8〕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不断发展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改革进行到底。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标志性创新和阶段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最新历史贡献时深刻指出:“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9〕 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首先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社会主义从美好的主观愿望变成反映客观规律并能用以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然后中国共产党人又通过艰辛探索,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在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之后,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也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新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大大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改革则是实现这个结合和理解这个结合的关键。邓小平在苏东剧变后一再强调:“现在中国局势稳定,一个是由于处理一九八九年那场动乱时坚持社会主义,一点也不动摇;再一个是由于坚持改革开放。如果不坚持改革开放,不拿实际行动证明这一点,也是不行的。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这方面道理也要讲够。”〔10〕“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11〕 苏联是第一个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把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的国家,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过历史性的贡献,也因此而长期被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样板,不照搬苏联模式曾经被视为“叛徒”,遭到批判和讨伐。苏联也一直把忠诚地追随苏联的具体制度和内外政策看成是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标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从孙中山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都力主“以俄为师”。尽管搞革命接受苏共的“瞎指挥”吃了极大的苦头,但搞建设苏联还是给新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不但派出了大批顾问,而且帮我们培训了大批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理论工作者。在新中国大规模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一开始很大一部分教材特别是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教材就是以苏联版本为依据的,直到中苏两党关系破裂展开意识形态大论战。就是在大论战中,在不少方面也是用从苏联学来的理论批判苏联后来的言行。这种师承关系,使不少人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潜意识,认为“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即使承认了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心目中成熟社会主义的标准,还是当初从苏联传来的本本上介绍的单一公有制+高度集权计划经济体制的苏联模式。因而认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是不得已的退却,只能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许多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疑虑,其认识根源往往也是来自上个世纪30-50年代苏联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诚然,苏共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过重要的贡献,但是第一次在一个大国范围内实践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经验十分有限,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不可避免地只能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许多误解、曲解和教条式理解,不能将这种理解等同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深刻了解苏联的邓小平曾经坦率地对苏联领导人说:“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从一九五七年第一次莫斯科会谈,到六十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算是那场争论的当事人之一,扮演了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12〕所以,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解,一定要用十月革命一百年来社会主义各国的丰富实践和经验教训来检验,并且坚持依据客观事实,以人民利益为标准,实事求是地加以总结,特别是要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这一代人的亲身实践来检验。十月革命后不久列宁就指出:“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13〕一百年过去,我们有了极其丰富的国内外各个领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经验,更有底气说这个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14〕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改革进行到底,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7-07-28.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 1994.333.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4〕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
〔5〕〔9〕〔1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6〕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2.
〔7〕投入更大精力抓好改革落实 压实责任提实要求抓实考核〔N〕.人民日报,2016-12-31.
〔10〕〔11〕〔12〕〔13〕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368,370,291.
〔10〕列宁全集:第34卷〔M〕.人民出版社,1985.466.
【责任编辑:刘彦武】党政研究201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