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洋全明英符 莲
高校校级公选课开设《园林与喀斯特建筑艺术》课程的意义及教学内容
高 洋1、2全明英1、2符 莲1、2
在高校校级公选课开设《园林与喀斯特建筑艺术》课程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以及就业渠道。贵州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类相关的校级公选课程,之前未涉及结合我省作为喀斯特大省省情的设计类课程,这对于学生从事园林、喀斯特建筑类等相关工作实际指导性不强。本文以笔者已开设过的贵州师范大学校级公选课《园林与喀斯特建筑艺术》为例,阐述此门课程的意义和作用,旨在为高校校级公选课开设与其相关的公选课的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高校 公选课 园林与喀斯特建筑艺术 意义 教学内容
公选课,即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本科生设置的以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为核心的综合教育类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加强学生文化底蕴,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为社会培养专业面广,综合素质高的具备文理工商等多学科知识体系的复合型人才[1-2]。本文以笔者已开设过的贵州师范大学校级公选课《园林与喀斯特建筑艺术》为例,阐述此门课程的意义和作用,旨在为高校校级公选课开设与其相关的公选课的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园林与喀斯特建筑艺术》是一门结合贵州省作为喀斯特大省的实际,通过讲授园林艺术的过程、基本方法、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以及园林设计等基础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喀斯特特殊生态环境与喀斯特文化及建筑的关系,能够应用园林艺术的知识和观点,分析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培养具有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丰富的设计方法、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的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一) 园林艺术部分
第一章、概论:园林艺术学科的知识框架,包括园林,园林学,园林艺术,园林美,园林风格, 规则式形式,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园林特征,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第二章、造景基础:园林造景中的基本要素,包括堆山叠石、置石、山石与其他方面的配合、理水、水岸处理、密切山水关系。第三章、园林艺术:园林景观的艺术处理方法,包括主配手法、层次手法、借景手法、景观组织手法、点景。第四章、色彩构图:园林的色彩构图效果,包括光对景物色彩的影响、空气透视与色消视的景观效果、利用气象变化的自然色彩组成景观、利用山石、水体和动植物等的天然色彩美化环境、人为色彩在园林中起画龙点睛和装饰作用、园林色彩的艺术处理、园林空间色彩构图。第五章、园林建筑及小品:园林建筑及小品的相关内容,包括园路、城市广场、园林建筑、园林小品。第六章、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的知识框架,包括植物造景的含义,植物材料,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植物景观的意境美,树木种植方式,草花的配置与应用,植物整形。第七章、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包括比例与尺度、多样统一规律在园林构图中的运用。第八章、园林绿地的规划结构: 园林绿地的规划结构,包括相地与立意,园林绿地布局的一般规律。第九章、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包括园林构图的意义、空间组织。
(二) 喀斯特建筑艺术部分
第十章、贵州喀斯特与环境: 贵州喀斯特环境的特殊性,包括喀斯特的景观特征,喀斯特环境类型,喀斯特环境结构。第十一章、贵州喀斯特文化(一):喀斯特文化的知识框架,包括喀斯特文化及形成、喀斯特原生文化、喀斯特次生文化、喀斯特外来文化。第十二章、贵州喀斯特文化(二):喀斯特文化结构类型体系、喀斯特文化类型、喀斯特文化的基本特征、喀斯特文化的空间分异。第十三章、贵州喀斯特民居建筑文化(一): 喀斯特民居建筑的文化源流、流变。第十四章、贵州喀斯特民居建筑文化(二): 喀斯特民居建筑的文化因子、空间形态;屯堡文化的形成;屯堡民居建筑与聚落文化。第十五章、贵州喀斯特生态建筑艺术(一):传统的喀斯特生态建筑艺术;喀斯特传统生态建筑艺术的延续、创造;防御建筑的创造艺术;喀斯特环境空间的装饰艺术第十六章、贵州喀斯特生态建筑艺术(二):对喀斯特传统建筑审美特质的追求;延续、创造喀斯特建筑艺术的理念;喀斯特生态建筑艺术的探索与实践。
贵州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类相关的校级公选课程,之前未涉及结合我省作为喀斯特大省省情的设计类课程,这对于学生从事园林、喀斯特建筑类等相关工作实际指导性不强,建议在我校及相关喀斯特省份校级公选课开展《园林与喀斯特建筑艺术》,为设计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输送专业理论实操技能较强的业务骨干,同时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及就业率。《园林与喀斯特建筑艺术》的教学内容涉及造景基础;园林艺术;色彩构图;园林建筑及小品;植物造景;园林构图艺术法则;园林绿地的规划结构;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贵州喀斯特与环境;贵州喀斯特文化;贵州喀斯特民居建筑文化;贵州喀斯特生态建筑艺术等方面,这一知识体系的教学将对学生从事相关工作起到显著的效果。
[1]陈红英.全校公共选修课的改革与管理刍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2): 34~37.
[2]申凤君,杨芸,申凤玲.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3): 96~99.
(作者单位:1.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2.贵州师范大学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系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梵净山湖沼沉积物记录的全新世时期古环境演变” ( 2016) 。
高洋(1984-),女,博士,研究方向:文化地理与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