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林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学前教育专业准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贵州省某高校三年级学生为例
陈 林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1.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自身职业道德的理解与认识不够深刻
笔者在对贵州省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放问卷时,一共发放了212分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26份。此次调查对象中有50.79%的人是自己喜欢才选择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的,27.78%的人选择学前教育这个专业是听从家长或者教师的建议,11.11%的人是由于自己高考成绩分数低才选择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的,10.32%的人是专业调剂到学前教育来的。由数据可知,大部分人选择学前教育这个专业是自己喜欢或者是听从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少部分是因为分数低或者是专业调剂的。
本次研究对象中有3.97%的人认为幼儿教师的责任是教给幼儿知识,54.76%的人认为幼儿教师的责任是陪伴孩子成长,38.89%的人认为幼儿教师的责任是 “保姆”,2.38%的人认为幼儿教师的责任是其他。由数据可知,大部分人认为幼儿教师的责任是陪伴孩子成长,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责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有部分人认为幼儿教师只是照看幼儿的“保姆”,这对以后从事幼儿教师的这一职业的职业定位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次研究对象中没有人认为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认为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非常高,14.29%的人认为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比较高,23.81%的人认为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一般,69.84%的人认为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低。由数据可知,大部分人认为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几乎没有人认为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非常高。
由上可知,在选择学前教育这个专业时,部分学生不是出于对本专业的热爱,更多的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在对报考这个专业前,了解较少。
1.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重视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从学生过渡到教师的重要环节,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这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身角色的变化。学生在教育实习期间,将平时所学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地运用于教育实践,从而培养和形成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情感。①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不重视教育见习,认为只要去幼儿园待满一个星期,就有相应的成绩,从而获得相应的学分。他们的见习仅仅是停留在观看幼儿院教师上课的场景,甚者只是帮助幼儿园教师完成教师的环创任务,虽然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更多的是无法真正地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调查中也发现大部分学生所要上交给学院的见习手册也是敷衍了事,直接抄袭幼儿园教师的教案,缺乏自己的想法。
1.3 学校开设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课程不合理
如果一个人没有灵魂,就如同行尸走肉。那么对于教师职业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没有了灵魂,怎样才能够去教书育人呢?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准幼儿教师,在学校更多的应接受关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该校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更多的是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虽然开设了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这门课,但是学生并没有参考书,仅仅只停留在教师教授的层面上,并且这门课程的课时较少,学生无法更深层次地去理解。虽然教师偶尔会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书籍,但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去查看。除此之外,教师职业道德可能会被忽略,比如说有的老师会认为其他老师会讲这个内容,但同样的其他老师也认为有老师会讲这个内容,长此以往,教师职业道德往往就会被忽略。
1.4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比较单一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是否多样,直接影响学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应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个学习之中,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贵州省某高校开设了教师职业道德这门课程,仅仅只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较少的参与,虽然教师在课上也会提问,但学生可能更多的是为了挣平时分,除此之外,在调查中通过与其他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只有少数教师将教师职业道德渗透到其他课程中去,比如教育学、心理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
2.1 自身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都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如果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喜欢才选择学前教育这个专业,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同时也愿意花时间去钻研自身的教师职业道德,反省自己是否具有一名合格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道德修养。如果是由于外部因素才选择这个专业的,那很可能他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甚者不会去上课,仅仅只是想混满四年,拿到毕业证,更不用说什么教师职业道德了。
2.2 社会舆论的影响
随着社会媒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新闻。近年来新闻上频频爆出幼儿园教师虐待幼儿园小朋友的事件,网友们不问缘由就直接把幼儿园教师推到风口浪尖,这使幼儿教师毫无形象可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受到了挑战,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选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时,他们害怕成为被社会舆论中的话柄,可能在选择选择这个职业时会犹豫,相应地他们的教师职业道德也会发生变化。
2.3 家庭的教育理念
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人中龙凤,将子女的未来更多地与工资收入、工作稳定与否、社会声望等联系起来。许多家长在自己子女报考大学时,会让他们报考师范类学校,因为他们认为教师是知识分子的代表,并且工作稳定,社会声望较高。
2.4 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会影响学生的重视程度。如果学校要求师范类专业要将教师职业道德贯穿于所有课程之中,那么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长期感受到教师的职业道德的熏陶,即使没有认真地体会,他们的未来教师职业道德也不会很差。
3.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断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
事物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想要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首先得提高自身对该职业的认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要正视幼儿园教师的价值,她们不是“保姆”,她们是集保育和教育于一体的人类工程师。只有当自己认为自己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她们才会热爱自己的职业,才会倾注更多的时间、精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将来从事幼儿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加强实践,重视教育见习
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育见习是学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身角色的变化,能够更好地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因此学院应该更加重视教育见习,在见习之前为学生讲解见习对自己未来发展的益处,对于见习过程中不遵守规则的学生严惩,在见习结束后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了解幼儿,从而萌发爱幼儿的情感,只有爱幼儿,才能够更好的坚守自己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职业向往。同时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未来职业的价值。
3.3 学校合理设置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课程
课程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开设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课程对于学生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开设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这门课程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教师职业道德是什么,为什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学校在开设课程的时候应该为学生订阅一定的参考书,同时延长这门课的学习时间。除此之外,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应更多的让学生体验教师的角色,从而感受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具备哪些道德品质。
3.4 学院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不是单一的,只有多种形式的教育相结合才是好的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中。教师应该将教师的职业道德穿插到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程的讲解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能够更好的理解自身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可以针对教育热点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加强对学生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除此之外,学院可以请专家、名师等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关于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
今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认识到自身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从而为学前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 何爱霞,苏海明.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探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2] 周玉衡,柴林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策略探讨——以潍坊学院幼教特教师范学院为例[J].当代家教育科学,2013
[3] 赵敏.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J].人文论坛.
[4] 牛晓琴.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以山西省新生本科院校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注解:
① 文志刚. 提高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 科技文汇,2010( 3) : 13 - 15.
G525
A
1672-5832(2017)11-0247-02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准幼儿教师,他们的教师职业道德也颇受社会关注,良好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同时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以问卷法、访谈法等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方法,将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培养策略三个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