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娟
提高中职心理健康教学有效性
刘 娟
中职学生正是处于青春期,当前对他们展开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中职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笔者结合我国当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课程资源整合的教学模式,转换学生的思想观念,旨在提升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中职 心理健康 教学 有效性
中职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他们的全面发展牵连着整个社会。当下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在中职学生特殊的年龄段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怀抱着未来的憧憬,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我们要在中职阶段,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优质的心理辅导,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中职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注重情感教育,以情动人
中职学生正是处于生理上的“叛逆期”,对于教师的责备和训斥往往是厌恶和排斥的,因此这个阶段也是中职学生的“高危期”,他们很容易剑走偏锋,产生歪曲的心理想法。如何有效的避免他们的极端情绪呢?这要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用爱包容学生,在中职心理健康的日常教学中,老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话语,用真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长此以往带动学生积极的情感,踊跃的投入到班级的活动中去,能与老师和学生进行融洽的情感交流。要想真正的建立好这种关系,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健康观得在和学生的人际交流中采取以下措施:
1、用平等的眼光欣赏每位学生,认真的倾听每位学生的话语,创设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得学生敬爱老师,老师热爱学生,营造积极进取的心理情绪。
2、教师要广泛阅读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认真分析教学案例,能正确的把握中职学生年龄段的准确特征,及时有效的应对各类心理突发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纾解内心的不良情绪。同时定期给学生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预防学生的不良心理反应,教师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心理感化能力。
(二)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力度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灌输涉及到中职学生的方方面面,必须时刻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才能全面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时刻受到正能量的感染,提高身的心理健康程度。
1、优化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门课程
在传统的中职教学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呈现往往是班主任以及学校走走形式就草草了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极端忽视。并且只是简单地利用班会的形式增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实践。因此,我们当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避免传统教学的弊端,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使其受到充分的重视。首先,我们可以以班级的形式定期组织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演讲比赛,让学生课后自主去搜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资料,以小组或是个人的形式安排学生进行演讲,让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充分的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此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素质训练。其次,我校也应该每学期都邀请一位心理健康专家来进行专题讲座,我们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中的案例向专家探讨开展心理教学的经验,并且通过各种发人深省的教学案例,让每位学生从主观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形式深刻的了解到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多么的重要,以此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全面提升自己的心理素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标准的社会人。
2、家校联合,构筑心理健康双向平台
中职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仅是教师的期盼,更是每位家长、每个家庭的殷切期盼,因此,全面提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孩子与父母的血缘关系、和家庭的依附关系在心理健康的教育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有效教育资源。
为了更好地保障家校联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我们可以创建家校联系群,方便学生和家长及时的沟通孩子的心理波动以及在校表现等情况。老师及时的将孩子在校的表现以及近期的心情状况及时地反馈给每位家长,每位家长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及时有效的展开家庭教育;与此同时,若是孩子在家出现情绪异常或是心理障碍,家长也可以及时的反馈给教师,让教师时刻关注,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开展家校联合的心理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保证孩子的心理发展始终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成熟,此时的他们正是处在心理发展的“高危期”,需要老师和家长时刻的关注,才能培养他们树立健康的心理素养。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秉持着一个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紧密的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把握每位学生的心理动态发展,充分整个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家校联合的教育模式,不断地提升中职学生的心理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
[1]陈文新.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版),2009(07).
[2]何海燕,周锐. 试论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文艺生活,2011(04).
[3]田云兰.关于中等职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职业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