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问题与提升路径

2017-11-25 09:54冯早红
长江丛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冯早红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问题与提升路径

冯早红

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面临专业化发展程度低、队伍不稳定、绩效考核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拓展路径,从制度、组织、个人层面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和职业化发展水平。

高职院校辅导员 职业化发展 问题 路径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24)号令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高职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也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各高职院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仍然存在诸如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低、队伍不稳定、职责界限不明确、理论水平不高,存在科研短板等问题。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现状

高职院校辅导员普遍被认为是专业不行,素质低才干辅导员这一行,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营造有益于辅导员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改变社会对辅导员的偏见,同时还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提高辅导员的能力水平,更好地建设辅导员队伍,推进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一)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低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选聘时要考虑“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但仍有高校在辅导员选聘中忽视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的条件要求,造成队伍非专业化程度较高,不利于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求职市场日益激烈,许多研究生把高职辅导员岗位当作入职跳板,致使高职辅导员队伍呈现出学历高、年龄轻、专业背景单一的趋势,他们中不少人学习时间长,但工作经验短,而面对高校大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又急需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并能具备多种能力高效率运转。

(二)社会认同度低,岗位流动性大

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社会认同感普遍较低,甚至有人一提到辅导员就认为是管学生日常琐事的生活老师,以高职为甚,因而高职院校辅导员成就感低,造成辅导员队伍极不稳定,兼职比例高。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大,专职辅导员很多人转岗,有的转到教师岗,有的转往行政,导致缺口很大,辅导员工作往往聘用专职教师和其他行政人员兼任;即使专职辅导员也是名专职不专,在院系辅导员整体缺乏的情况下,有的还兼有其他事务性工作,有的所带学生人数严重超标,势必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职责界限不明确,职业归属感差

高职院校辅导员普遍感到事情多、责任重、风险大,工作界限不明确,而对于辅导员本职工作,即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显不足。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在高校中充当着勤杂兵、服务员、保姆的角色,学生的事事无巨细,遇事就找辅导员,已成惯例;对上接受学生处和系部双重领导,辅导员工作任务繁杂,工作强度大,对于自身却没有时间去发展。不少辅导员缺乏对自己工作岗位的认同,感觉自己与专业课老师相比差一个档次,工作内容五花八门,每天都很忙,但静下心来想想又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职业没有归属感。

(四)理论水平不高,科研存在短板

高职辅导员多埋头于学生的具体事务,很多人本末倒置,白天忙于琐事,晚上累得不想为看书,整体科研水平不高,缺乏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上处于弱势地位;国家对辅导员的出路问题缺乏实际的政策规定和制度保障,如评价制度、奖惩制度、晋升机会等。高职辅导员在学校教师中处于而职称短板又和物质待遇挂钩,待遇低势必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辅导员名誉上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实际则是介于中间却两不挨的状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从传统的单纯的思想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向更加多元化的角色转变。综合辅导员的工作特点,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定位从高校角度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生事务管理者等;从学生角度看辅导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思想引路人;从辅导员角度包括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要求辅导员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努力成长为上述某一领域的专家,从而完善辅导员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高职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提升路径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是大势所趋,高校辅导员要扮演好多元角色,处理好工作事务,提升职业化发展水平,需要从辅导员制度层面、组织层面、个人层面采取积极措施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及职业化发展水平。

(1)从辅导员制度层面。国家、地方和学校应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辅导员职责及角色定位,营造氛围,健全辅导员准入考核培训转出机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文件,还应督促地方及各高校按照政策文件认真落实,如学校要落实待遇政策,提供辅导员专业培训机会,创造晋升职务或职称路径等。高校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需要因地因校制定出台相关辅导员政策和措施。切实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必须强化七项机制,即严格的选拔准人机制;合理的岗位设置机制;独立的职称评聘机制;系统的培养培训机制;公平的薪酬激励机制;规范的评价考核机制;科学的晋升发展机制。高职院校应做好顶层设计,精心打造辅导员专业学术梯队,从学院整体高度或系部角度出发,建设一支专业擅长互补、结构优化、层次分明的辅导员队伍,加强学术研究,提高辅导员理论研究水平。设立辅导员专项科研基金,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对党建、思政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课题开展研究,改变高职院校辅导员忙于日常繁杂事物,而被动进行理论研究这种务实有余,务虚不足的状态。

(2)组织层面。高职院校从上到下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认为只要是学生的事,事无巨细,都是辅导员的事。高职辅导员每天奔忙于和各个职能部门(包括学生处、教务处、财务处、保卫处、后勤总务处、宿管中心)打交道,报学籍、录信息、评奖评优、助学金助学贷款申请、催缴学费、教学考勤、教寝室管理等等事务性工作,过于繁杂琐碎,这就人为模糊了辅导员的职责界限。辅导员的精力有限,长此以往必将产生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不利学生工作的开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清晰界定辅导员的职责,采取措施把辅导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保障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本职工作的有效开展。关注辅导员的健康成长,定期组织辅导员参加培训,创造有利于辅导员成长发展的组织环境,帮助辅导员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工作,通过自身努力成长为专业的职业化人才。

(3)个人层面。从个体而言,职业化应具备“职业化素养、职业化的行为规范和职业化的技能”三部分内容。辅导员职业化指的是辅导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标准和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对辅导员个人来说,职业化、专业化要求高职辅导员应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培训进修及教学研究,逐步成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某一方面的专家,主要包括以思想理论教育、学业指导、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作为自己的专业领域,藉此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因而,高职辅导员应该对自己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好职业选择和定位,制定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规划,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

[1]黄锐,辅导员队伍建设难点的学理探讨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

[2]郑柏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内涵及基本特征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8(04).

[3]杨润贤,刘伯玉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2(6).

[4]朱平.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作者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安徽省职成教课题(项目编号:DCB15004)。

冯早红(1976-),女,汉族,安徽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带领中队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工作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大雁的飞行队伍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加速职业化
还剩多少人?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