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7-11-25 09:54
长江丛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政治

赵 娟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赵 娟

本文通过分析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及缺乏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旨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人文关怀 大学 思想政治

一、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将人文关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意义在于:第一、满足时代发展的精神需求。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中,无论经济、政治或文化等各方面均可能产各种各样的矛盾,相应的也会给人们的思想与社会生活方式带来巨大转变。在此新的时代背景下,虽有利于经济建设进程的推进,但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唯有融入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缓解这样的局面。第二,现代大学生,其对现实社会的内在要求需以人文关怀来实现。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特殊是其中,各类社会矛盾,包括社会责任、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等矛盾都可能对大学生心理造成影响。因而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务必要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此,人文关怀理念的渗透便显得尤为重要。第三、人文关怀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的进一步完善。人文关怀理念,其关怀的对象终究在人,因而融入人文关怀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如此方能满足人文关怀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并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二、缺乏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在教学主体上:忽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强调老师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而未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给予足够重视,乃至学生的主观感受容易被教师所忽略,因而很难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此外,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住了学生的思维与思想,从而导致学生只能在教师掌控下被动学习,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自然也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加之理性的思维的缺失,从而难以形成较强的独立性。

(二)在价值取向上:重社会价值、轻个体价值

一直以来,人们便对教育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或是以个体加之为中心这一论点争论不休。因而形成了“社会本位伦”与“个体本位论”的长期对峙。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所坚持的基本为“社会本位论”,即重社会、轻个体。因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于抽象地谈论社会,并单方面强调人是历史产物,从而忽略了人才是社会历史的本体这一客观事实。此外,由于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以“社会本位论”为基础,因而导致了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在面对不同的个体均会提出同样的要求,即以同样规格为目标,注重塑造人的共性,而未能重视不同受教育者内在的差异。与此同时,由于受“社会本位伦”理念影响,致使大部分大学思想政治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宣扬着迎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进而导致了“要求人去做的,高不可攀,做不到;应当去做的,却失之规范,无所适从”。长久以来的价值定位偏颇正是导致人文关怀价值难以得到充分体现的重要原因。

(三)在教育内容上:重意识形态、轻思想道德

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包括政治信念、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方面。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过于注重政治方面的教育,因而现行教材中所包含的绝大部分内容均与党和国家的路线与方针相关,针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形成以及内在规律发展的研究则少之又少。进而导致了现代大学生,其意识形态完全受到机械式的掌控,很难提出别样的政治立场与观点,这无疑是对现代大学生思想的扼杀。

(四)在教学情感上:强行制约,缺乏关怀

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为保证学校纪律而提出了许多强制性的管理制度。且针对学生的评价,大多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未能综合考量学生的个人素质与能力。此外,由于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并缺乏能可激发学生情绪的有效方法与手段,从而导致学生始终难以提起学习热情,自然也就谈不上道德情感的培养。此外,由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不及时,加之教师无法及时为学生提供情感上的帮助与释疑,在学生情感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消极情绪便会随之出现,轻则不利于对教学内容的接受与理解,重则可能对学生道德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三、人文关怀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方法和途径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注重教育的人为关怀

为实现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师,应在关注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关心学生生活,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如此才能在落实教学工作的同时体现人文关怀的实效,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尊重个性差异,实施素质教育

马克思主义历来便强调人的个性发展,认为唯有充分发展个人个性,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此,马克思还特别指出:“所谓个性充分发挥,即‘充分发挥个人的一切天赋’”。就学生而言,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与才能,因而在理解事物方面,不同的个体,其理解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也正因此,不同个体在面对自身追求时,才会将一切打上个性的烙印。对此,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需充分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大学生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了现代大学生,其在思想认知、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等各方面均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则是应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层次性需求。包括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也应因人而异。但无论怎样的教育方式都必须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即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要立足于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

(三)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其所面向的对象终归在人。而人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思想。因而针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来适当调整教育内容,不仅要在教育方式方面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方面也要不断创新,使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可充分体现出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以此满足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与现实性的要求。如江泽民同志就曾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进行过反复强调,他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而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除了要注重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以及创新教育内容、方法、形式以及手段等各方面之外,还应致力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主动性。对此,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首先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某些教条主义相背离的问题,其次则是在原有的专业设置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将人文教育思想渗透至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从而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当然,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现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更多的融入不同文化的思想内核,并积极对母体文化展开反思,强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入,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学生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注重情感需求,突出心理疏导

正所谓:“感人先者,莫先乎情”。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融入自身的全部情感,如此才能由“动之以情”实现“晓之以理”。纵观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对情感的需求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标志性产物。因此,面对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作为教师,首先需承认学生感情需求的特殊性与合理性。其次则是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面对学生的情感需求,即便其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也应给予高度的关注,而不能抱持冷漠轻视的态度。如此方能让受教育者感到温暖,进而达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

四、结语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社会思想发展的强劲动力。因此,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秉持人文关怀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促进共性与个性教育的结合,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1]臧文彬.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67~169.

[2]孙国胜,刘时新,刘运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叠加效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9):99~101.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政治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