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2017-11-25 09:54袁丹林
长江丛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心理政治思想

袁丹林

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袁丹林

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应全面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开展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寻找心理疏导的切入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机制构建,以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心理疏导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2016年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在此之前,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一部分时,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等、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十七大报告中都先后提到心理疏导,可见心理疏导在一定程度上已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渠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旳理论和实践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遭遇瓶颈,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要,这是由于其所面临的环境、对象和教育内容发生一定的变化。之后,心理疏导连续四次出现在党的会议报告中,这说明把心理疏导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己成大势所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全面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

(一)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源于医学领域的“疏泄疗法”,是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是奥地利生理学家勃鲁衣尔和弗洛伊德共同研究的成果。具体做法是使患者处于催眠状态,然后使之回忆导致疾病产生的原因,并暗示将当时感到痛苦的情绪体验倾诉出来,进而摆脱该情绪体验的纠缠,缓解疾病症状,恢复正常的生活 。专业的心理疏导概念通常存在于心理医生和患者之间,是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手段,它发端并渊源于心理学领域,是涉及人的情感迁移、情绪疏通的具体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围绕心理问题,相互理解、沟通、引导,达到消除心理障碍,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方式。”[2]心理疏导活动发生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它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解决受教育者的心理问题,更在于通过心理疏导配合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工作,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心理素质的提升,并推动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在向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品德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心理疏导注重通过人性化的手段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新形势下开展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说明: “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问题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而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日积月累,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而且,在新形势下,心理问题出现群体越来越低龄化。因此,加强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引导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十分必要。

(一)融入心理疏导是应对大学生现实心理状况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后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阶段,思想尚未发展成熟,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社会尚未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面对社会变革带来的各种思想冲击,在心理上往往感到焦虑和困惑,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可能引发各种心理疾病。当今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如学业压力、经济压力以及就业压力,致使他们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产生焦虑、甚至诱发心理失衡。

(二)注重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政治问题更多的以个体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表现出来,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关注人们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层面的问题。“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疏导方针的具体化,是对人心理发展规律的遵循。”[3]心理疏导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化解思想困惑、消除心理苦恼、疏通情绪阻塞等作用。实践证明,越不让人们知根知底知情,人们就必然要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信息,越是强迫人们接受某种观点,人们就越容易拒绝接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要根据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去解决,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运用心理疏导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本质要求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往往忽视对大学生进行特殊心理特点的研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因人施教,个性化的心理疏导能够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再者,心理疏导心理疏导通过创设一种感性的心理情境,采取谈话、征求意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抒发情绪的场所和机会,使大学生不再觉得思想政治教育是死板的理论、空洞的说教,从而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机制的构建

要协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的各个系统,强化信息交流,注重大学生身心和个性追求协调发展,实现符合时代发展的终极人文效果。建构大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是一个系统工作,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构建。

(一)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在育人过程中具有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效果,对于活跃校园氛围,实现文化有效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4]高校校园文化发挥着重要的隐形教育功能,是高校人文精神展现、导向、示范的综合体现,有一定的行为规范作用。强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的效果,可以促进大学生情感升华和行为践行,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氛围。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要做到坚持弘扬主旋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提高学生政治识别能力;加强学生优良民族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加强高雅艺术进校园和大学生社团建设,加强社会实践,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 “润物细无声” 的育人氛围;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融于学风建设、就业指导、学生党建、贫困生资助、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日常教育管理。总之,通过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受到正确思想的教育和优秀传统美德的熏陶,在自身知识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使道德素质得到升华。

(二)创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环境

高校要营造新时期精神文化引导氛围,推进管理方式的创新,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整合教育资源的优势,协同工作队伍的力量,加强载体信息的交流,建设浓厚的大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环境。转变思想观念,将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服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就业等各个方面,在关注和引导上充分体现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大学生全面发展与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要分析情况,着眼于切入点和重心工作,密切关注大学生发展需求,解决大学生最关注和纠结难解的实际困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三)探索新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

新时期改革教育手段,充分挖掘教授课程的德育内容,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环节。一是要用语言感染大学生。教师在课堂讲授中的语言和行为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用精炼优美的语言和恰当的行为特色,讲授教学内容,达到情境的互动和意念的交流,可以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使其在其接受各种美的观念的同时,也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二是要以情感人。根据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创设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大学生感悟、体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三是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国际和国内形势,善于利用大学生周边现实事例,把知识讲授和现实评论有机融合,在现实因素评价中,把握引导和充分发挥大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情感和意念因素,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认知能力。[6]

(四)完善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应将教育、管理、服务三者融为一体并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服务效益。一是要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做到尊重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引导大学生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培养,构建大学生合理参与工作体制和机制,有效带动大学生自主管理和教育。二是注重大学生平等交流平台建设,构建大学生与教育者互动交流系统,充分关注大学生自身需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个性化、人本化途径和措施,拓宽大学生获取信息、反馈意见的渠道,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水平。[7]三是要重视大学生心理疏导,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和帮扶机制,注意大学生行为变化,关注大学生实际表现出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波动,力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对大学生的情感慰藉和心灵关怀,健全完善大学生心态干预、调适与平衡的工作机制,帮助其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

四、结语

在新时期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站在讲台上一本正经的说辞,而是真正走到学生心里,与他们拉近距离,实现最佳距离的沟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价值的同时,更要注重彰显其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关注大学生终极追求的人文价值,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对此,我们应建立合理有效的心理疏导长效机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和创新性,创设良好的环境及文化氛围。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J].人民日报,2012-11-8.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陈丽香.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05).

[4]赵君,张瑞.推进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

[5]耿俊茂.基于协同理论的专业教学中道德行为引导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

[6]耿俊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1).

[7]李淑娜.基于心理疏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8).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