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佳
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英语教与学中的启示与应用
张凤佳
科技与新媒体大发展带动多模态的发展,多模态突破传统模态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将视觉模态、听觉模态等结合起来,不仅适应当今时代与科技发展大背景下的阅读需求,同时对英语教学也产生深远影响。多模态教学使得教师的教学手段多样化,并能帮助其学生了解和使用多模态指导下的学习,使其更有效地获取所需知识。多模态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充分调动了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了学习者多模态识读能力,使其在新媒体化的社会中能够受益匪浅。
多模态话语分析 英语教学 新媒体 多模态识读能力
媒体与技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促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托在想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多次提及新媒体一词,此后,这一新兴名词在美国社会不断扩散,并蔓延到了全世界。近年来,科技的突飞猛进地发展带来了新媒体的更为广泛传播,新媒体逐步进入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对话语研究以及英语教学都带来极大地启示和影响。新媒体可以为大众提供丰富的信息形式以及大量的信息,同时它也带来了多样化的话语形式和独特的话语特征,使得言语和交流方式呈现多模态化的特征。[1]多模态性的特征是指话语有多种模态复合构成,不仅包括单一的书面语言模态,还包括图像,声音,姿态等多种模态形式。人们可以运用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以及声音,手势,动作,形象等各种符号进行多种模态的交流。
多模态话语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模态化教学是指多于一种模态,不是单一的模态,是复合型模态,可以结合多模态的话语,理论以及现代的新媒体技术,将图像模态声音以及语言文字模态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英语教学领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早就已经补发满足现当代教与学的需求。教室中不断增加的多媒体使得教学出现了多模态化倾向,多模态化教学即多模态也日益成为现在教学的主题和核心。[2]多媒体为现当代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与原因教学环境,使得知识以多模态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其更好理解和吸收知识。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是英语教学中的两种主要模态应用,并且这两种模态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听觉模态或者视觉模态本身基本可以实现传达信息的基本功能,例如,学生可以根据一篇短文理解中心意思,或者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老师提供的一幅图画,基本理解其中心意思,但是,这样的呈现形式往往容易使得学生产生学习的疲劳感,整篇幅的文字或者整页的图画并不能够把重点筛选出来,这就会影响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效率。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将视觉和听觉两种模态进行有机地结合与协调,帮助学习者理解抓住知识要点。有专家指出,在听觉和视觉两种模态中,听觉模态是主模态,决定交际的实际进程。听觉模态是绝对的线性的模态,只能根据时间向前推进,也符合知识学习循序渐进的特点[3],同时视觉模态可以进一步强化听觉模态,学习者通过听觉接受的信息可能不会特别完整,视觉模态就可以弥补听觉模态的不足之处,使得学习者通过听觉接收的信息更加清晰完整,突出重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了借助视觉模态中的语言文字之外的图像和影像来辅助教学,也借助音像,视频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其实,在各个模态的内部,也有相互的协作来突出重点,为学习者尽可能提供详尽的信息。例如,视觉模态不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而是各个符号之间的协调合作,文字和图案的结合,不同颜色的对比等。听觉模态也不仅是影音的声音,而是包括讲话者的声音和影音,两者相结合,相互配合更加刺激接受者的听觉系统,使学习者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多媒体授课中,运用多模态教学的课件成为常常使用的工具。课件中信息载体具有多样性、集成性、分布性和数字化的特点,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影像为一体,信息传递大且多维,提供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促进学生积极思维。[4]
例如,在讲解一个英文单词的时候,老师可以在单词旁边配上一副图画来表示单词的意思,也可以通过声音图像的方式来将这个单词意义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具体的真实的使用语境中体会单词的意义,使他们在图像文字等多种模态的帮助下,达到良好的语言习得效果。这种研究方式以及教学方式,将所学的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对于学习者而言,这样的学校方式,也帮助他们更加深刻的学习相关知识。英语教学不仅涉及单词和语法层面的讲授,也常常涉及到中西两种文化知识的讲授,如果在课堂上完全用口头讲述的形式来阐述中西文化的差异,很可能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常常以课件为平台,同时呈现文字以及图像等,达到更好的教与学的效果。例如,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颜色的不同寓意,中国人更喜欢红色,而西方却更加偏向白色,在讲授时,可以同时向学习者呈现两幅图片,一幅是中国传统婚礼时新娘穿着红色嫁衣的图片,另一幅是西方经典婚礼上新娘身着白色婚纱的图片。在这样的多模态教学中,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相互合作,给学习者呈现了更加具体,更加形象的信息,帮助其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多模态化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师的教学手段多样化,提供给学习者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其能通过多模态的方式达到更好的语言习得效果,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使学习者具有阅读能接触到所有媒体和模态,并能据此产生新信息的能力。
在当代多媒体十分兴盛,相应地,图像,声音等各种模态的作用也日渐凸显。因此,要培养学习者多模态得的识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使学习者能够适应当代环境的要求,也能够让学习者去使用多模态来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将学习效率提高。在当下的时代,许多的新闻以及各种信息,不仅发布在传统的纸质版,如报纸杂志上,更加流行的方式是放在网络等移动设备上。传统的纸质版的识读能力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在那样的条件下学习者,只能够从文字这种表层的单一符号中获取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其局限性不言而喻,它不能满足人们对大量信息的要求。但是,多模态的识读能力就比较强大,多模态十足能力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语言识读能力,还包含对文字视觉,图像,声音的各种信息的能力。[1]而且还包括分析,吸收和批判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多模态识读能力,能够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获取他们所需的各类知识,迎接新媒体时代下多模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同时,在新媒体时代,许多语篇往往由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模态符号系统构成。与单一的文字模态相比,多个模态系统组成的语篇常常更复杂,应用更广泛。传统的文字模态能帮助语言学习者掌握语言的基本技能与知识,而多模态识读能力能够非常大的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鼓励学习者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并且运用图像,声音来刺激视觉听觉等感官,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果一个学生具有了多模态的识读能力那么他不仅掌握了语言等一些基本的技能知识,而且他还能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一个话语,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其中不同符号系统,以及共同作用的意义,分析出声音模态,图像模态共同作用的意义,把握与理解语篇的整体性。
在帮助学习者来习得多模态识读能力的过程中,老师作用应该是很大的。教授英语的老师在新媒体外语教学的环境中,一般都有会由主导调整为辅导的角色。当然,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内容,更多的是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辅助学生进行辨识各种符号,构建起特有的意义来获得新的知识。虽然由主导变成了辅导,但是老师对学生的指导是还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可以帮助学习者接触多模态话语,在一开始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漫无边际的材料感到有些无力。这时,老师应该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多模态材料语篇,比如说录像,以便教授他们如何分辨各种多模态的资源与信息,使他们认识到除了文字这种单一的模态外,还存在这许多非语言成分的模态形式,比如说声音,颜色,等模态。声音以及颜色等模态和文字这种单一的模特不同,也不仅仅只是一种交流和表达的方式,而是真真切切的参与到实际的意义当中。当学习者对这一点了解时,老师可以进行进一步讲解各种符号在语篇构建中的意义,来培养他们的相关意识。当学习者对各种意识有了初步的理解后,老师就可以利用最常见的ppt以及录像等图像和声音模态方式进行协助教学。在当代的校园中,大多配备了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来帮助学习者提高自身的技能,以及批判性思维。当然,我们也要知道,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口头话语,也就是说主要模态,是指听觉模态。这样,教师就可以以听觉模态为主,辅助加以其他模态相互协作,使得学习者有直观的感受。对知识越来越感兴趣,来提高教学效果。在一些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声音图像,来刺激她们的听觉和视觉等感官,通过一些姿势和手势的改变来拉近与学习者的关系,从侧面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当然,学习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者在理解各种模式和符号之后,他们需要转变之前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应该主动积极地探索相关模态背后的意义。众所周知,学习者经常使用听觉和视觉模态,对各种活动发表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在交流和学习的融合过程中,学习者在分析理解模态背后意义的同时,也在构建自身的意义,发展自己独特的主体性。一个理想的知识学习者,应该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能够主动把实践和知识相结合,愿意和他人进行相关的交流,并在交流中解决难题,在老师的指引下,将自身潜力最大化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1]胡雯.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3):104~108.
[2]陈瑞娟.也谈英语教学的多模态课件开发[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9(1):75~77.
[3]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6(1):26~32.
[4]刘雪燕,付晓莲.大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自主设计[J].嘉兴学院学报,2006,18(1):126~129.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