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洁洁 周 燕 邵 琼 侯芝云
防震减灾意识的调查与研究
——以荣昌区为例
马洁洁 周 燕 邵 琼 侯芝云
本文通过线上与线下问卷调查相结合,学习地震的相关知识,以荣昌区为例,对荣昌区居民以及在校大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进行分析讨论。
防震减灾意识 社会调研 结果分析
自2008年以来,全球进入地震活动活跃期,汶川地震、海地地震、玉树地震及日本东海地震给人们留下了难以抹灭的悲痛,因此人们对地震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荣昌区近几年来频频发生小地震,在2016年12月27日发生了4.8级地震,次日又发生3.3级、3.9级两次余震,给当地居民尤其是一些在校学生的恐慌,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本文以调研的形式,针对荣昌区市民以及在校大学生进行此次问卷调查。
本研究调查对象主要是荣昌区市民以及在校大学生。本次调查采用线上问卷与线下问卷相结合的方式。
线上,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问卷调查,共有来自15个不同省市的人们参与了此次的调查。共回收网上问卷615份,其中有效问卷615份,回收率100%。线下,在荣昌区居民区、各街道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进行书面问卷的填写。共发放纸质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回收率90%。
考虑到市民的时间问题,此次问卷调查共设计了20个问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主要涉及到人们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关注度、获取防震减灾知识的渠道以及面对地震时的应急能力。
(一)被调查人信息
从性别看,被调查者中,男性所占比重为48.2%,女性为51.7%。从年龄分布看,被调查者中,年龄在5-16岁为2.44%,17-28岁的占85.3%,29-50岁的占9.76%,50岁以上占2.44%。
(二)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关注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21.9%的调查者经常关注防震减灾新闻;有56.5%的调查者有时关注防震减灾新闻;有21.4%的调查者很少关注防震减灾新闻。由此可以看出,荣昌区居民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主动关注度不高。
(三)对防震减灾的预防工作
调查结果表明,有67.8%的人家中没有应急包,认为地震只是小概率事件,家人的普遍关注度不高。这也说明了我们对防震减灾的预防力度不够,应加大全民对此的重视程度。
(四)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中19.02%的会经常为家人宣传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大部分人防震减灾意识一般;52.2%的调查者偶尔会为家人宣传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只有看到这方面的知识,才会提一下;23.9%的人认为地震不是生活常事,几乎不会去关注这方面的知识;4.88%的调查者不会关注防震减灾方面的我知识,认为灾害的发生都是“小概率事件”重视程度不够。
(五)对我国刚起步的防震减灾系统的了解程度
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震减灾日”。调查结果显示,有37.7%的调查者不能准确选出具体日期,这可能与国家的宣传力度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对于中国地震局开通的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平台,走访的近一百余位调查者中,仅仅只有几位表示听说过,其余均表示不知道。
(六)对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措施的了解程度
据调查结果,地震发生时,有21%的调查者遇到地震时,会惊慌失措,做出不明智的选择,比如跳窗等一系列不幸事件发生。
(七)获取防震减灾知识与技能的途径
调查结果表明,电视与手机是人们获取减灾知识与技能的最佳途径,占到87.8%,其次是口耳相传,这也说明了现在人们获取防震减灾知识渠道的我狭窄性,有必要拓宽获取防震减灾知识渠道的必要性。
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市民对于自然灾害的危害性以及如何在灾难来临之时尽量减少损失知之甚少,一些中小学生对于防震减灾这些问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为什么在面对如此之多的血的教训的时候,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还是如此薄弱呢?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不够到位防震减灾知识极为匮乏。(2)社会公众的震害防御意识淡薄,缺乏震害防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防灾减灾演练活动进行的不够积极。
通过这次调查分析,了解到全民防震意识的淡薄,缺少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无数血与泪的教训为我们一次又一次敲响警钟,警示民众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刻不容缓。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防震减灾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应积极加大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大人们对此的重视程度,使防震减灾知识及求生技能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为建设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只要全民有足够的防震减灾意识,共同坚持科学发展观,共同努力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力量,抗震设防的水平将会逐步提高,人民的生命安全会得以保障,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才能建立起来。
[1]叶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几点建议[J].社会主义论坛,2012(7).
[2]徐德涛.对深化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建议[J].国际地震动态,1996(9):4~5.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