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旭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当下我国保护新闻隐匿权存在的问题
王 旭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在新闻工作中,保护匿名信息源也称为新闻隐匿权,是指新闻从业人员保护信息源的权利。在我国,新闻隐匿权已成为新闻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在我国关于新闻隐匿权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我国缺乏保护“新闻隐匿权”的法律体系、“新闻隐匿权”的不合理使用、对新闻真实性的侵蚀、网络快速发展对新闻隐匿权提出挑战三方面分析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新闻隐匿权;存在问题
2012年6月,《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题为《廉价“世奢会”》的报道,而报道发表后,世界奢侈品协会(以下简称世奢会)于2013年4月15日以涉嫌侵害世奢会名誉权为由,将《南方周末》告上了法庭。在一审中,由于《南方周末》坚持不向法庭提供匿名信息源的真实信息,法庭判决《南方周末》败诉。此案一出,便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关于 “新闻隐匿权”的问题由此提出。那么,什么是“新闻隐匿权”?与国际上其他国家比较,我国“新闻隐匿权”存在哪些问题?
新闻隐匿权的含义:
在新闻工作中,保护匿名信息源也称为新闻隐匿权,是指新闻从业人员保护信息源的权利,即未经消息提供者的允许,新闻工作者有权利不向第三人透漏信息源,包括新闻从业人员可以拒绝法院要求出庭作证、公开信息源以及对资料不受搜查与扣押的请求权。[1]
“世奢会”诉《南方周末》和《新京报》案件中世奢会胜诉的案件,给我们提出了关于我国的相关法律缺乏对“新闻隐匿权”的保护的新问题。
在国际上,很多国家都有相应的新闻法保护记者的“新闻隐匿权”。例如,在美国,很多州都已经制定了保护记者“新闻隐匿权”的新闻保障法,这些法律通常被称为“庇护法或是盾牌法”,它们规定了记者有拒绝出庭作证披露新闻源的权利。在瑞典的《出版自由法》中的第三章的“匿名的权利”中规定“除根据法律规定的有此义务外,不得违背作者的意愿以任何其他方式泄漏作者的身份”。在匈牙利的新闻法也规定了“对提供情况的人的姓名,应本人的要求,必须保密”。
而在我国,关于“新闻隐匿权”并没有相关的新闻法律法规提供的保护,仅在其他的法律规定中,如《刑事诉讼法》、《禁毒法》、《反洗钱法》、《海关法》等法律中涉及了保护匿名信息源的问题。我国新闻界关于保护匿名信息源的问题则更多的要依靠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没有相关的新闻发的法律法规的保护,如何坚持新闻隐匿权是我国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新闻的真实性是以新闻媒体公信力为基础的,而新闻工作者同样也是公众心目中舆论的监督者。而要确保新闻媒体与记者的公信力,明确的消息来源是其重要的保障,可是消息的完全透明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从世奢会诉南方周末报的案件中就可以看出来。
其实保护匿名信息源有利有弊。一方面,保护匿名信息源,能够更加深入的揭示事件的真实性,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可以确保新闻信息的来源。另一方面,保护匿名信息源可能会对新闻信息的真实性造成危害,这不仅侵蚀了某个媒体的新闻可信度以及公信力,更有可能对整个新闻行业的公信力造成严重的威胁。2013年8月,《南风窗》发表了一篇题为“村官腐败透视”的报道,后来被很多网站以《村支书性侵村民留守妻子: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转载。因为在报道中涉及了三门峡市,因此该市的有关部门对此事件进行了调查,并派人找到了《南风窗》的记者,要求提供村支书或村名,但记者始终坚持以“为新闻来源保密”为由,拒绝提供村支书或村名。后经查实,此报道与新闻事实不相符合,因此杂志社向社会公开道歉。在此事件中“为新闻源保密”堂而皇之地成为了记者逃避承担编造虚假新闻责任的借口,这不仅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也对《南风窗》杂志的公信力带来了极大地损害,也为新闻行业的公信力带来了极大地危害。
新闻的生命力是以其真实性为基础的,不合理的使用新闻隐匿权对新闻真实性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网络新闻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契机,但是与此同时,读者对网络新闻的独特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性需求,部分消息提供者不择手段,因此新闻隐匿权的问题摆在了不可忽视的位置上。“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生动的诠释了网络新闻中使用匿名信息源的隐患所在。在网络上。尤其是自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人都是新闻的爆料人,新闻信息源的提供者,一方面人们拥有了更为广泛的发言权,对于那些想发表合法看法但又担心被报复的人来说,使用匿名,可以保护新闻提供者的人身安全,但另一方面,网络中一些人使用匿名提供虚假新闻造成社会恐慌,这也给追查滥用网络匿名发表虚假新闻的人提供了不少麻烦。因此网络快速发展,滥用匿权发表虚假新闻也对新闻隐匿权提出了挑战。
新闻隐匿权的使用对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运用得当,可以提升整个新闻媒体行业的公信力。
[1] 单波.汪振兴.新闻隐匿权:未完成的理论表达与思想困境[N].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12-15.
G206
A
1672-5832(2017)10-0203-01
王旭(1992-),女,汉族,河北保定人,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学(媒介文化与媒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