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里江山图》探析王希孟的设色艺术

2017-11-25 02:41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王希孟青绿设色

张 佳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009)

从《千里江山图》探析王希孟的设色艺术

张 佳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009)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可谓是青绿山水历史长河中的经典一笔,它的画面色彩绚丽,属于大青绿山水,设色层次丰富,非常值得人们去学习和研究。清代张庚便说过:“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本研究以往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研究对象,以《千里江山图》的设色艺术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千里江山图》设色特点的逐一分析,力图帮助人们了解传统的设色技法,感受王希孟的设色艺术,并且更好地发扬与继承青绿山水。设色是青绿山水区别于其他山水画的最大特色,对它的展开就是帮助人们在从事青绿山水画的创作中,做到学古而不模古,使得青绿山水在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与现代接轨。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设色;大青绿; 装饰性

1 引言

中国山水画,从颜色上我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设色山水它包括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其中青绿山水又有大小之分。二是不设色的山水它出现在设色山水之后,是单纯的只用墨色来表现山水画,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类属于设色山水中的大青绿山水。

青绿山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比较成熟的早期绘画,属于工笔重彩类,它的设色及其丰富,在画面里将自然中的山水用石青、石绿等颜色进行塑造,色彩华丽明艳,可谓是山水画的鼻祖。它最早的记载便是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其设色古艳具有装饰意味,可谓是开青绿山水之源,对唐宋青绿山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承接前人的影响,青绿山水发展到宋代时,设色更为光彩夺目,人们多追求能体现富贵艳丽的画面。因此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便造就了王希孟与他的《千里江山图》。世人观赏《千里江山图》无不惊艳于它夺目的色彩,它把设色山水色彩的魅力展现的可谓是淋淋尽致,让人们感受到设色的艺术。

2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设色特点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画面的色彩效果极具突出,作为大青绿山水的代表,树立了青绿山水画的里程碑,代表着北宋后期山水的杰出成就。它不仅丰富了唐代山水的金碧画法,也为日后研究青绿山水的设色艺术有很大的启示,其设色的特色以及色彩表现都令它在画史中独领风骚。

(1)大青绿设色。两宋时期前后形成了金碧山水、大青绿山水与小青绿山水这三个门类,大青绿山水多为细墨勾勒轮廓,皴笔少且设色浓重。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就属于大青绿设色绢本,质感凝重鲜艳但又不魅俗,其大青绿山水的设色风格是对前人山水设色特色的一种继承。

从起源上讲,最先开大青绿山水之先河的是唐朝的李思训,他擅用浓重的石青与石绿进行作画,从而展现画面的艳丽和丰富的层次,整个画作无不体现着山水的浓郁和青翠。在处理山石的轮廓上,他运用勾勒金线的手法,增强画面光亮给人以金碧辉煌的感觉。他传于世人的作品《江帆楼阁图》虽然可能为古代摹本,但是在设色技法上无不体现了李思训流派的特点,画面用墨线勾勒的山石、石绿渲染,是在《游春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发展。他的儿子李昭道更是发扬其大青绿的方法,其作品《明皇幸署图》青绿设色特点极为突出,山石没有用皴法,画面白云环绕。运用石青、石绿、赭石、朱砂等颜色进行重彩设色,色彩和谐、格调典雅,可以说二李所创的大青绿设色对于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继承上讲,观察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很容易便能发现其设色上具有二李的踪迹,他不仅继承了其金碧辉煌的重彩大青绿画法,更是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大青绿山水。它画面中的山石用细墨勾勒且皴笔少,赭石为底石色提亮色彩浓重,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就算经过历史的长河几番周转呈现在我们面,即便在此过程中颜色脱落依然是无比的艳丽,由可见其设色极为浓厚,能达到这种效果以至于我们无法想象他究竟染了多少遍。但是不管是染得有多么厚重,他的画面设色依旧均静,这便体现了他的绘画功底,不愧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2)继承传统设色中的随类赋彩法。随类赋彩作为绘画的专用术语,它出自南齐谢赫的著作《古画品录》中的六法论,人们称其为谢赫六法。随类赋彩说的其实就是设色,“类”就是指自然界中不同事物的分类,随类赋彩解释起来也就是指,根据自然界中不同事物所固有的色彩进行相对应的设色,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写生的概念。

《千里江山图》用石青石绿表现层峦叠嶂的青山,用汁绿表现万顷碧波的湖水,墨和淡花青色平涂天空,天水皆染用色清新淡雅,画面中房舍等建筑以及树木在设色上更为写实,屋顶用浓重的墨色分染,树干用赭石加墨罩染,树叶用墨以及花青点染,也有部分树叶用石绿直接染出,充分体现了随类赋彩这一概念。

《千里江山图》重彩设色,较之现实的山水他又更加的光彩夺目,因此王希孟的设色方法是在谢赫六法中随类赋彩的基础上,也就是在观察自然事物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内心的感悟进行改造,是主观思想与客观事物的统一。

(3)综合了北宋青绿山水画勾皴与染色。仔细研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我们不难看出,它的设色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平涂,它是用皴法代替了部分勾线,把色彩从线条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可以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既非常好的综合了北宋整体青绿山水的设色技法特点,又在对北宋皴染技法的基础上开创崭新的技法。

(4)色彩关系精简。色彩关系精简并不是单纯地是指用色少,这里提到的关系讲的便是《千里江山图》整体的色彩感觉,也就是画面中的色彩对比。在这里通过西方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解释,我们主要谈它的冷暖、虚实以及纯度的关系。

从冷暖来看,《千里江山图》的冷暖对比十分鲜明,王希孟在设色上的浓郁从而造就了色彩鲜明的效果。这是一种极致的表现,即暖调极暖,冷调极冷。就如同他在整个画面的山石底部大面积的运用赭石色,又在山石顶部用偏冷的石青与石绿厚重的染出夺目的山峰,整个画面没有多余的对比色,反而显得更加富有冲击力。

从虚实来看,在画面整体的色彩上,王希孟首先把湖水全部统一在绿色的调子中,使得湖水成为全卷中表现“虚”的地方,而他对于山体的处理则是用鲜明的颜色极其实在的进行着染,水的虚与山的实使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纯度来看,体现了近纯远灰这种来自西方的绘画方式,很难想象这种绘画方式在我们国家的遥远朝代北宋王希孟的画面上有了更明显的体现,细看《千里江山图》我们可以发现,王希孟在处理远处的山头时,鲜少再用石青石绿反复重色积然,他反而是用墨色渲染,稍微处在画面前方的山头他便用淡淡的石青或石绿点染,一改画面前方山石对比强烈的色彩关系。这不就恰恰体现了近纯远灰的概念么?也正是王希孟的这种对画面有意识的处理方法,把远处的山推向后面,使得整个画面极具空间感富有纵深感。

(5)颜色鲜艳富有装饰性。颜色鲜艳富有装饰性可谓是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最具鲜明的特点了,也是其设色艺术最明确的体现。我们从《千里江山图》与唐代敦煌石窟青绿山水壁画风格的许多相似之处,从而推测《千里江山图》可能借鉴了民间画家的装饰性的着色方法。

《千里江山图》从整个画面上都突出的表现出颜色的搭配和使用,这种极具对比的色彩搭配,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所具有的装饰性都是十分可观的。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使用了大量亮丽的色彩,大胆的把对现实中山石色彩的认知与主观的表达结合起来,这种因素的结合成就了它画面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千里江山图》装饰性的画面向我们充分展现了王希孟独特的审美。

3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设色艺术的启示

自宋以后青绿山水衰退,逐渐被水墨山水所取代,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淡出并不意味着它的消失。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经久不衰就证明了青绿山水的价值。《千里江山图》用色大胆,重彩的设色极具特点,对于后世人们的青绿山水作品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告诉了人们在用色上学会主观处理,以及如何把重彩设色所具有的美感发挥的淋漓尽致。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今天,大家都在研究传统征求创新,这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强,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开始相互碰撞。面对西方艺术及其它画种的冲击,中国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并寻找着新的表现形式。目前看来色彩艳丽且富有装饰性的青绿山水就很适合山水画在形式、内容、题材、风格上的创新,我相信在未来的不久设色的山水画又会迎来一个新的繁荣时期。

[1] 叶子.中国书画鉴藏通论[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04.

[2]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04.

[3] 王文娟.墨韵色章中国画色彩的美学探渊[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05.

[4]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社,2013.11.

[5] 郑瑞利.浅析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色彩语言[J].美与时代(中),2012,08.

[6] 张祁桐.山披青绿水着衣 共于浓淡得诗意[J].东方收藏,2014.09.

[7] 李启色.从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看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装饰审美[J].书画世界,2013.03.

[8] 杨新.关于《千里江山图》[J].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02.

[9] 于晏婷.论王希孟青绿山水画的艺术特点[D].青岛科技大学,2014.

J205

A

1672-5832(2017)10-0194-02

张佳(1994—),女,汉族,山东济宁人,艺术硕士,江苏师范大学中国画专业,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王希孟青绿设色
熊石望
仙境烟台,只此青绿
《岩高千尺虎》
《独白系列之三》
高考状元vs高分低能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郑庆余艺术作品
千里江山图
从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看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装饰审美
大千世界 磅礴浑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