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艺轩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语气副词“偏偏”语义指向初探
孙艺轩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汉语副词“偏偏”在语境中使用时,常常存在歧义的问题。受“偏偏”位置的影响,歧义的程度也有所差别。本文主要分析了偏偏句造成歧义的原因,以及对如何对偏偏句进行歧义的消解。
偏偏;语义指向;语义前提;歧义消解
汉语词类分为实词和虚词。其中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仅仅通过表示语法意义发挥语法功能。由于虚词的语法意义较难捕捉,因此关于虚词的讨论一直处于持续状态。语气副词“偏偏”就是这样一例。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偏偏”是这样解释的:
①同副词“偏”。表示故意跟外来要求或客观情况相反。可以用于两句中的前一小句,也可用于两句中的后一小句。
②表示事实跟主观想法恰好相反。
③表示范围,仅仅;只有。含有不满的语气。①
语法界对于“偏偏”一词的研究主要从“偏偏”的语法特征、语义语用模式、结构模式、以及“偏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为主。忽略了含有“偏偏”的例句中的歧义分析,即语义指向分析。本文将立足于语法、语义、语用等多个角度对这一方面进行论述。
关于“语义指向”的说法,最初由吕叔湘先生提出,经历代学者完善发展。陆俭明先生在《现代汉语语法教程》中指出,语义指向是句中某个成分与哪一个词语或者哪一个成分之间发生最直接的联系。②本文采用的陆先生的定义。以由“偏偏”构成的句子为例,某个句法成分就是指“偏偏”这个词能与哪个词语或成分构成语义上的联系,这个成分就是偏偏的语义指向所在。“偏偏”一词有三种含义,在一、三种含义中,“偏偏”具有单一的语义指向。比如,“我偏要走”这个句子,“偏偏”表示故意跟外来要求作对。再比如“偏偏他一个人在玩”。“偏偏”则表示仅仅。这两种含义下语义指向明确。笔者通过考察语言事实发现,“偏偏”的第二种含义,在独说的情况下,会造成歧义现象。比如“偏偏你不尊重他”这个句子,至少有以下三种意义:
(1)偏偏你不尊重他(要是别人,他可能不会这么伤心。)
(2)偏偏你不尊重他(同事们脾气都很好,偏偏你不尊重的是那个最难缠的。)
(3)偏偏你不尊重他(打他骂他,他都不会打人。)
因此,单独说“偏偏你不尊重他”,这句话是有歧义的。而且这种歧义不同于一般的句法歧义,不能通过分析主谓宾等语法构成来消除歧义。这种歧义跟内部构造层次关系无关,而只能通过分析语用来进行解释。例(1)中,“偏偏”指向“你”,例(2)中指向他,而例(3)中指向尊重。观察这三个例子我们发现,三个例句之所以语义指向不同,是因为三者语用前提不同。这种语用前提的不确定性导致句中语用焦点不明确。这也是语义指向产生不同的根本原因。比如在例(3)中,语用前提是尊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方只有先从心理上了解到“打他骂他,他都不会打人”这个语用前提,才能捕捉到说话者想要强调的重点是“尊重”。于是,才产生了语义指向尊重的这种分析。说话人若不了解语用前提所在,便会产生上面例(1)(2)(3)三种歧义。
从上面三个例子中,我们得出结论,“偏偏”句在使用时,必须将它的语用前提标明,否则将会产生歧义。而这个语用前提就是主句后面附带的小句,也就是所谓的前提句。现在我们把上面三个例子中的前提句加上,我们再来看这几个句子:
(4)偏偏是你不尊重他。
(5)偏偏你是不尊重他。
(6)你是他最好的朋友,偏偏你不尊重他,难怪他那么伤心。
(7)同事之中他一向脾气最大,偏偏你不尊重他,不被骂才怪。
(8)打他骂他都没事,偏偏你不尊重他,他能有好脸色吗。
观察前两个句子,我们不难发现,“偏偏”的语义指向出现了固定的趋势。例(4)中“偏偏”后面加上“是”字,语义指向“你不尊重他”这个主谓结构。例(5)中,“是”出现在“你”后面,语义指向“不尊重他”这个动宾成分。两个句子均需要进一步消除歧义。再看例(6)、例(7)、例(8)三个句子,我们发现,在“偏偏”单句前后补充上一些句子,歧义便可消除。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当表示第三种含义时,“偏偏”句不能单独出现,必须要提供一些补充才能消除歧义。这个补充充分,可以是某个词,也可以是小句。为了更好地说明语义,小句的数量没有明确限制,一般情况下“偏偏”的前后可能会出现两个小句甚至更多。出现在前面的是语用前提,出现在后面的则是导致的结果。
除此,还可以采用重读的方式,消除“偏偏”句的歧义。继续以“偏偏你不尊重他”为例,如果把“你”重读,那么“你”就是语义指向所在;如果把“他”重读,那么“他”就是语义指向所在;抑或者把“尊重”重读,那么尊重就是语义指向所在。重读的方法分解歧义,更加简洁清晰,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必须要求说话者与听话者同时在场,语用范围会受到较大的限制。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偏偏”位置的不同直接影响句子的语义指向。比如在“偏偏他走了”和“他偏偏走了”这两个句子中,前者可以指向“他”也可以指向“走了”,而后者只能指向“走了”。因此,“偏偏”位置的不同直接关系到语义的复杂性,“偏偏”后面的成分越多,指向也就越多。同样,分解这种情况下的歧义也是使用上文所介绍的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副词“偏偏”的意义和用法做出以下总结:“偏偏”可以表示故意跟外来要求或客观情况相反,此时,不管独用不独用,都不存在语义指向问题。而“偏偏”作“表示事实跟主观想法恰好相反”时,独用会产生多种语义指向,造成歧义。
注释:
①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429页
② 陆俭明.现代汉语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46页
[1]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 陆俭明.现代汉语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 丁雪妮.“偏偏”的功能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4] 杨霁楚.语气副词“偏偏”的主观语义及相关句式考察[M].商务印书馆.2007
孙艺轩(1992-),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文学硕士,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G64
A
1672-5832(2017)08-02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