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创新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

2017-11-25 14:02:36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沈小军
办公室业务 2017年13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

文/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沈小军

信息化背景下创新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

文/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沈小军

信息化建设是民办高校档案工作创新的客观需要,只有抓住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才能真正使档案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本文主要分析了民办高校档案信息化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

信息化;创新;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也将档案工作推向了一个全新阶段,民办高校档案工作要想在学校管理中体现自身价值,就必须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创新档案工作,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

一、档案信息化是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客观需要

信息化为档案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的一场革命,是传统档案走向现代档案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文件,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2000年,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中,提出了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2002年11月颁布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是各单位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民办高校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器。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民办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行政、教学、财务等档案,这些档案都需要规范有效的管理和保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这需要档案人员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学习新技术,积极应对档案工作的新挑战。

二、民办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水平的现状

民办高校的档案工作起步晚,普遍存在着档案工作不受重视、管理不规范、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表现为一些学校的档案基础设施简陋,缺少复印机、扫描仪等设备;档案人员编制少;一些档案员身兼数职,即是档案员,又是统计员,还要负责文秘、工会等工作,工作量繁重;一些学校的档案员文化程度偏低,计算机应用不熟练,思想比较守旧。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许多民办高校的档案成了“死”档案,利用率低,降低了档案工作存在的意义。

三、信息化背景下创新民办高校档案工作的措施

我们应该看到,公办学校的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投入大,信息化程度高,已经走在了民办高校的前面。所以,民办高校相关人员应认真对待档案工作中的问题,积极解决,创新档案工作的新局面。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领导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民办学校的档案工作因为不能直接产生效益,不如教学、招生等工作受重视,在人、财、物方面得不到应有支持,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少、设备配置低等问题,与公办高校存在不小的差距。在档案信息化工作的进程中,首先需要民办高校的领导转变观念,增强档案意识,设立专项经费,提高资金投入力度,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在一整套现代化软硬件设备基础上,为此,应该购置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图像识别、处理软件等设备,改善档案工作的办公条件,实现管理设备的先进化,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二)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民办高校应改变旧的工作观念和模式,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档案部门改革传统管理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的过程。”民办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应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应该全面整合,集中管理,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建立民办高校档案信息数据库。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档案仍以纸质为主,纸张档案在保管中容易出现发脆、发黄等问题,长期保存比较困难,而进行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说,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要趋势。主要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是基础性工作,工作量大,难度高,需要对纸质档案进行扫描等技术处理,用数字记录的方式全部存入磁盘、光盘之类的储存器中,纸张档案数字化不仅有利于档案的长久保存,还能改善档案的利用方式,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实现信息共享。2.完善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各高校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其中大部分电子文件属于归档范围,我们应加强对这些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严格执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双套制”归档制度,这需要我们一方面收集归档单位以前产生的、属于归档范围的电子文件;又要及时接收各归档单位新产生的电子文件,与校园网、办公自动化系统做好连接,使文件材料通过网络就可以接收和归档。应保持电子档案收集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多样性,不仅要收集文字、图表等档案,还要保存相片、录音、录像等档案资料。

(四)建立科学的档案服务体系。档案信息服务工作是档案工作的目的,传统的单一、被动的档案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一些民办高校档案部门的信息资源开发还处在浅层次,档案利用率低,不能满足师生对档案信息的需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人员在规范整理档案的基础上,还“要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开发档案信息,主动、及时和超前提供利用服务。”不但要做到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还要对归档的档案进行深入研究,编制各种文献资料,改变服务观念,提高档案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网络快捷、便利的特点,实现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

(五)建立一支优质的档案工作队伍。“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人才培养要先于设备,档案管理技术手段越先进,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素质要求就越高。”学校应重视档案室的人员配备和兼职档案员的队伍建设,完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的档案工作队伍。 民办高校档案人员应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多向信息化程度高的学校档案部门取经,按照档案工作现代化的要求,运用现代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四、总结

总之,民办高校的档案工作起步较晚,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发展滞后,在社会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必须明确发展方向和工作重心,学习公办院校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争取成为一流的档案馆(室)。

[1]孙艳丽.借力信息化建设创新档案工作[J].现代情报.2010(6):111.

[2]谭慧.面向高校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创新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4(3):70.

[3]彭栋霞.高校档案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6):157.

[4]张其林.信息化社会下的档案工作现代化问题刍议[J].学理论,2013(21):229.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016年校级课题——信息化背景下创新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课题编号:Y20166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0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34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4-17 09:06:16
信息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