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贝贝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互联网+语文教学应用分析
白贝贝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在当前互联网平台的大背景下,传统语文课堂逐渐创新为虚拟互联课堂,这已然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在改革过程中如何既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同时又使语文教学在时代中焕然一新,是当前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的论题。文章主要列举分析互联网+语文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逐步使互联网+语文教学这一概念明了,同时又符合时代要求。
互联网+;改革;语文教学
在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且加上“免费使用”的互联网思维,使得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中愈发显得冲劲十足,逐步形成“名校课堂在家学,海量知识一秒下”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各行各业对于互联网教学的态度以及身份都在发生着转变:政府从制定者变为引领者,企业从商业家变为道德商业家。在互联网教育推广的同时,保持经济利益与道德权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则需要适当重新定义,从教师单一化人力资源授课转变为教师+学生集体研究学习的人力资源,简单来说,即个人变为群体,单一授课转变为集体研究。在互联网与各种身份关系转变的过程中,此时需要正确理解“互联网+语文教学”的内涵,并且掌握典型互联网+语文教学的几种应用分析。
当前信息技术革命的逐渐发展促进了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现代化,使得教育变得更加平民化、简单化。那么何为信息化教育,即互联网+教育呢?首先应该阐释“互联网+”这一概念,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此概念充分肯定了互联网独具的“平台提供,各行各业渗透,拥有产业二次包装”等先天优势,在面对当前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前提下,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包装”成“互联网+语文教学”,它的目的不是对传统语文进行彻底颠覆重组,而是将海量知识进行“压缩”,配合互联网课堂进行全方位知识渗透,使得学生和教师暂时分离。大型开放式在线网络课堂平台—MOOC,便是“互联网+教育”的创新产物,类似的还有新东方网上教育,翻转课堂等,其基本特征是创新教育,技术特点是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简单来说,“互联网+语文教学”是以现代信息社会为基础,民主性和科学性作为“左膀右臂”,先进理论和观念为指导,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服务学习者为宗旨,是一种开放但又适当严格控制的教育模式。
语文这门学科是基础学科,但同时又是最“难学”的学科,因为语文重在人文性,人文包含理解能力、思想品德以及科学文化素养,这无疑加深了语文教学在互联网发展中的深度。因此,对于互联网语文教学而言,教学方式不再是通过视频来再现,一本教案的微再现、讲师的一言一行以及学生的互动探讨都是互联网+语文教学。
现如今,互联网语文教学借助以下形式得以发展: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等。政府或者企业以及国内外教育工作者们已看到改革发展的契机,从各个方面大力推广互联网语文教学。在推广过程中,本土化、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依然是其重点。
2.1 “本土化”翻转课堂式语文教学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源于2007年美国一个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为解决部分学生缺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的问题,该校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声音,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课堂时间来为在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2]简单来说,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教学下的新兴产物,它最大的特点在于互动性。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又急需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
“本土化”翻转课堂式语文教学的意义在于逐渐消除了我国受教育人数多但精英人数少的弊端,加深了语文知识的“同龄化”扩散以及理解能力的相互借鉴,让更多的学生通过互动分享知识。互联网语文教学改变的不是课堂,而是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同时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这样来说,“翻转课堂不过是更突出了“学”的过程,让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发现自己的兴趣点。”[3]
2.2 慕课下的大语文理念
慕课,即大型网络开放课程,其特点在于大规模、无时间、开放性强等。这几年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慕课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应用越发广泛。在我国慕课应用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或者一些少数的名牌大学中,例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深圳大学的“优课联盟”等等。这些城市以及大学课程平台代表了学术的权威性,以及课程精品化和更加大规模的互动式学习。从这方面来看,慕课在中国的发展使得语文教学急需先进精英思想汇入,使语文教学的发展更为全民化。
首先,语文教学在我国不同于其他国家,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但缺少更加广泛地推广。“信息技术和传统文学的有机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激发感情,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代文化知识,理解作品内容。”[4]慕课的出现使得线下和线上语文教学相结合,通过网络将不同教师的语文课程传递给不同的人们,在传播过程中逐步实现思想素质教育,线上和线下的人们有一种虚拟但又近似现实的思想或知识交流。课堂是虚拟的,但人们之间的交流却更为开放,这在无形之中推广了语文教学。
其次,语文教学在当前快餐文化的笼罩下,需要将文字转化为图像来展示于大众面前,使得知识更加明了、便捷,在转化的过程中可能丧失了一部分语文教学的魅力,但其需要适应时代要求。而此时慕课的发展恰恰解决了此问题,唯一媒介——视频呈现,展示了各种图片达到开发受教育者的语文想象力;独特视角——全民便捷式学习。语文教学最大的难度在于知识面广,内容跨度性强,慕课的应用使得语文知识科学系统碎片化,并使得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获取自我所需要的知识,即知识获取时效性。
最后,慕课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资源更加长远且具有循环性,视频呈现的方式会逐渐取代纸质教育,这使得大量的语文知识可以更加简洁快速地保留在网络上,实现了大数据、大语文教学。
总之,慕课时代下的大语文教学,会逐渐突破时间、空间、内容的界限,以此达到思想的广泛交流,以及语文知识的快速获取性。
2.3 语文教学中的“微课”不微
微课简单来说是在短时间内向受教育者传达最直接最重要的知识,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全过程。可以说微课的核心在于教案,一个好的教案可以向人们展示最重要、最突出的教学知识点。恰恰语文教学是所有学科中最依赖教案的一门人文科学性学科,在互联网语文教学当中,我们完全可以化繁为简,将语文大量的知识内容压缩整理为一本好的微教案,逐步形成知识点、线、面结合。在某种程度上无疑避免了语文知识繁多所带来的枯燥乏味性,使得受教育者通过压缩后的微知识学习后,快速掌握语文中整篇文章甚至整部书的重点。微课的时间很短,但传达的知识含金量高,语文教学在未来需要“被压缩”。
以上三种互联网+语文教学案例在不同程度上使得语文教学的发展既保留了传统的优点,同时又科学性系统性地重新组装起来,达到在传统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创新学习形式,并迎合时代要求。
全篇阐释了互联网+语文教学的种种,那么未来互联网语文教学是否会发展得更尽人意?当前是VR虚拟现实相互结合的时代,VR技术最直观的特点在于虚拟和现实为一体,互联网+语文教学恰恰缺乏地就是将线上线下合理得结合。未来互联网语文教学的发展势必会依托VR技术,将虚拟现实发挥到极致,通过政府和企业的支持,教师和学生体验与监督,找出传统与互联网语文教学的平衡点。未来,是互联网的时代,也是“互联网+时代与语文教学”的时代。
[1] 移动政务实验室.“互联网+”引领创新2.0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EB/OL].http;//www.mgov.cn/.2015/2016
[2] 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斯著.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M].宋伟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24.
[3] 萨尔曼·可汗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刘婧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05.
[4] 刘建国.信息技术、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三结合[J].新课标研究,2009(11).11-17.
白贝贝(1996.07-),女,汉族,陕西榆林,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
G612
A
1672-5832(2017)11-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