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与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的战略思考

2017-11-25 03:05:19
长江丛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贵州省留学生

赵 瑾

贵州与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的战略思考

赵 瑾

近年来,中国经济水平发展迅速,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东盟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在“一带一路”框架思路促进共同发展和实现共同繁荣的战略辐射下,贵州省会贵阳市被确定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贵州与东盟高校的高等教育交流和合作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模式也呈多样化发展。如何加强贵州与东盟各国高校之间的教育国际化合作,开展合作办学新模式,促进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是贵州高校在国际教育方面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本文拟对贵州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问题及战略思考进行探讨。

贵州 教育 国际化 东盟 战略

一、贵州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现状

东盟与我国西南地区山水相连,贵州省在除了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区之外,是距离东盟国家最近的地区,在交流合作上具有一定的地缘优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贵州高等教育国家化发展开始向东南亚地区延伸,经过20多年的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双方的高等教育国家化合作领域不断拓展。2016年,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留学中国(贵州)教育展在柬埔寨、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家举行。目前,贵州省内多家高校都开展了国际教育,招收来自东盟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家的留学生,与东盟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

贵州大学是贵州省最早获得招收留学生资格的院校,学校长短期留学生规模达数百人。留学生层次从单一的普通语言进修生扩展到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高级进修生,生源来自墨西哥、俄罗斯、摩尔多瓦、泰国、老挝、越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 2009年11月,贵州大学与美国的普莱斯比学院建立了孔子学院,并向孔子学院师资输送、教学活动协助、接受来访学者和学生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贵州大学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院校”、2010年成为“孔子学院奖学金资格院校”、2011年成为“招收港澳台学生资格院校”、2013年成为“贵州省来黔留学生资格院校”。每年接受300余名各类奖学金留学生和国内外友好院校交流生来进修学习。[1]

贵州民族大学从2013年开始招收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目前共招收来自美国、韩国、俄罗斯、老挝、柬埔寨、越南、比利时、日本、马里、新加坡、罗马尼亚、法国、泰国、土耳其、印尼、英国、墨西哥、埃及等23个国家留学生385人,其中学历留学生264人。来自东盟国家老挝、越南、柬埔寨的学生占留学生总人数的70%。2014年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院校”。贵州民族大学对外国留学生的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类。学历教育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大学本科三个层次;非学历教育包括各类专业的进修和长短期培训。学历生分别得到中国政府奖学金、贵州省政府奖学金及贵州民族大学奖学金的支助。学校为所有合格的长短期非学历教育留学生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二、贵州高校在培养留学生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贵州与东盟高校之间的高等教育合作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面。

(一)学位证书、学历证书承认问题

外国教育机构对来华留学生在中国获得的学位证书、学历证书的承认,包括政府行政承认和社会认可两种。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政府和超过30个国家签订互相承认学历学位的协议,其中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2]贵州省高等学校向东盟国家颁发的学位学历证书,目前在部分国家还不能得到认证,这种状况对贵州与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尤其是对学历留学生的培养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由于该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还未通过泰国国家教育部门的认证,给贵州民族大学在招收泰国留学生的过程中造成了巨大的生源流失。

(二)生源问题

首先是生源数量问题。目前,子女来华留学也意味将面临高额的费用,贵州与东盟大多数国家的家庭总体收入水平还不是很高,所以大多数家庭都无法承担这笔费用。来华留学的生源主要还局限在少数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其次是生源质量问题,目前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主要来自于该国家高职高专录取资格分数线上考生或高考落榜生,这些学生一般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和外语水平较低,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本科毕业生,难度并不小。此外,有的高校为了招到足够的留学生,往往不惜降低录取标准,导致留学生生源质量无法保障。目前教育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怎样吸引更多的高质量学生,是贵州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办学层次问题

贵州对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类。在学历教育中,主要是本科和研究生的教育,办学层次逐年提高,但是较全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办学水平仍处于偏低状态,仅有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与贵州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了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贵州省经济形势与教育状况还欠发达,科学技术整体水平还不够高,国际知名的大学不多,导致贵州省内大多数高校的国际教育水平和办学层次仍然较低,有待发展。

三、促进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定期举办教育巡回展

贵州省政府、教育厅积极组织贵州高校到东盟国家举行教育展,加大贵州省高校对外宣传力度,提高贵州高校在东盟国家的知名度,扩大留学生规模。2016年4月, 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留学中国(贵州)教育展相继在越南首都河内、柬埔寨首都金边和韩国首都首尔举行,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率贵州教育代表团参加本次教育展。

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17所本科院校和5所高职高专共22所高校联合参展,该展览由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主办,由中国贵州省教育厅承办,得到了巡展国家教育部门和中国驻外大使馆的支持,向国外高校大力推介宣传了贵州高校的办学优势,就国际合作办学开展磋商洽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进了贵州高校与韩国、柬埔寨、越南高校及其教育机构在留学生人才培养、师生交流、科研合作等多领域的实质性合作。

(二)双方高校签订大学校际合作协议,开展合作办学

要不断把交流合作推向深入,落到实处,让中国、东盟的青年热爱对方的国家、喜欢对方的文化,通过青年的交往密切国家的联系。[3]据了解,贵州大学目前与40多国140余所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近年来在校东盟留学生不断递增,年增17.4%。贵州民族大学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新加坡、荷兰、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高校和港、台地区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互派留学生、学术交流、合作办学、教师培训和科研合作。现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哈萨克斯坦、蒙古、泰国、马里、尼日利亚、加纳、卢旺达、孟加拉国、尼泊尔、塔吉克斯坦、乌克兰、赞比亚等23个国家各级各类留学生334人。

高校在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要把办学的注意力聚焦到服务于贵州的发展,立足贵州,面向东盟,力争成为东南亚留学生培养的基地。东盟是国内大学对外合作办学的真空地带,贵州高校的优势在于文化、地域、风俗上的接近。在与东盟国家大学的合作上,关键是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既要加大对东盟留学生的吸引力度,又要不断把国内学生送出去。[4]

(三)重视对方语言学习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作为经济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的理论构建与现实推动,受到各国政府与学界的关注,但对于“一带一路”人文交流视域下高等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确落后于现实发展的需要。贵州省与东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给省内高校的外语教育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外语教育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要求我们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全方位地与周边国家开展深度互动,而在此互动中,跨文化交际外语人才不可或缺。培养熟悉东盟语言、了解东盟政治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的非通用语种人才,对贵州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5]

贵州省的外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即所能应对贵州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和中国-东盟人才培养的语种不仅数量少,水平也相对较低,很难适应战略需求。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有必要对贵州省外语语种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例如:(1)设立外语语种布局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统筹规划,科学管理。(2)从政策层面对非通用语种专业予以支持。(3)从战略和市场需求出发,从不同层次进行外语语种布局。在现有外语语种的基础上增开包括泰语、越南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等东盟国家官方用语。

(四)互派留学生,开展留学生教育

随着贵州与东盟国家之间人文交流的日趋频繁和高等教育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来到贵州省求学的东盟学子越来越多,留学生规模逐步扩大。虽然贵州省留学生数量较全国排名仍属落后,但是近年来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框架和务实合作下,至2017年,贵州省有超过20所高校接收了来华留学生,留学生数量超过3000人,其中三分之二来自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

除了接收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外,贵州高校也可以适当开办外语非通用语种专业,即东盟国家官方语言泰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等。通过校际协议,采用非通用语本科人才跨国培养模式,派出高年级学生到语言对象国接受半年以上非通用语专业课程教育的专业教育方案,培养一批精通东盟国家语言、了解该国国家文化、风土人情和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专业人才,以扩大双方留学生规模,增进双方合作办学。

四、结论

贵州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只有充分发挥本省、本校优势,有机吸取国外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规划,保障教育质量,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才符合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最佳走向。

[1]张成霞,王小华,扬晓椿.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策略[J].职业与教育,2014(02).

[2]肖地生,顾冠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外合作办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05).

[3]高玉蓉.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机遇、挑战与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9(12).

[4]霍健康.对贵州高校率先扩大对外开放的思考[J].贵州教育,2011(21).

[5]侯定凯.作为国家战略的教育国际化[N].中国科学报,2012(09).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本文系“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贵州高校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探析》编号:16jsxm058。

赵瑾,女,云南曲靖人,贵州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贵州省留学生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法大研究生(2020年2期)2020-01-19 01:43:48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06
留学生的“捡”生活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7:56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小学科学(2019年12期)2019-01-06 03:38:45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