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2017-11-25 02:41:03刘现荣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实习生督导机构

刘现荣

(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刘现荣

(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实践教学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为人服务的应用型社会科学专业, 其专业目标“培养专业性的社会工作人才”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专业概念与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这主要通过实践、实习环节这一重要途径来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既是社会工作实务性取向表现,也是继理论教学之后培养专业人才运用理论知识、掌握工作技巧、巩固职业伦理的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要达到既定的目标,与传统专业相比遇到许多困难。本文从学校和机构两个方面来探究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校方面

就学校而言,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校扮演着实践教学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监督实践进展进程、提供实践指导与桥接实习机构的角色。

1.1 实践教学制度体系建立的漏洞

实践教学制度的建立是离不开之前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安排的。二者如何搭配才能相得益彰,取决于该专业的性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规定,社会工作核心课程设置有八门主干课程,而这些课程大多缺乏实务性的指导,这对以实践为取向、强调互动和个别化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有着很大限制[1]。因而体现在实践教学制度体系的建立上为,先是纯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才于此基础上建立实践教学制度体系。正由于学生本身对本专业的热度低,作为一门实务性专业,纯粹的理论学习让学生倍感无聊,导致专业课知识非常不扎实。而该实践教学制度体系是于理想状态下建立的,也就是根据预定纯粹理论知识的学习程度建立的。那么,在一个专业知识不扎实的基础上去建立这样一个实践教学制度体系,正如高楼的建立一样,很可能会坍塌。当然,在实际的实习中并未见到“坍塌”的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利用制度体系的漏洞人为的避免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其结果是,既没有“坍塌”,也无法达到实践教学既定的目标,甚至相去甚远。这些漏洞就具体体现在监督实践教学进程等剩下的几个方面里。

1.2 实践进程督导的不足

督导是一个帮助学生将普遍知识转化为个人智能和经验的过程,更是一个帮助学生将专业价值整合的过程[2]。因而督导的选择上要求必须具备更强的专业水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事实上在实际的实践中,督导往往是本专业的各门任课老师。专业知识毋庸置疑,但实践经验则往往不够丰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督导更具有“兼职”的性质。因为任课老师其自身还有着学校给予的各种授课任务,还有各种出差学习、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工作,本身事务繁忙,因而对真正的实践活动实际的参与相当少,仅凭几张照片和实习日志来证明确实践成果,监督本身也就显得可有可无。至于给予实践指导,也仅限于理论上的原则性指导,对真正的实践帮助也显得可有可无。实践结束后,缺少汇总和分享,提交的材料也是刚才所提到的照片与实习日志或者实习报告,形式单一而固定,很多学生处于应付随便写写或从网上抄抄便算是完成任务,而学校根本无法监管到此,没用实务能力去评定,也没有具体对应的细致而完整的操作要求。这些都似乎只存在于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制度的形式里,掩藏在粗略而不匹配的规则背后,而在实践中则体现为制度体系的漏洞与不足。

1.3 实习基地的选择问题

学校扮演沟通实践与实习机构的媒介的角色,可学校有时对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力没有足够信任,在选取实习基地时也会选择操作相对简单的实习机构。学校建立实习基地虽然它很好地替学生解决了学生自己去寻找实习机构的烦恼与不便,但对学生实习机构的指定性让学生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因而无法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实习机构,也无法让实习机构根据自身的要求去选择实习生。这样对学生最直接的影响是,实践教学目标和个人兴趣是否一致,都影响着学生对实习的投入量和热情度。

2 机构方面

2.1 实习机构质量难以保证

能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所实习的机构单位本身少之又少,其发展状况也是参差不齐,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决定了其专业水平低,社会工作机构自身设置不甚完善,发展不协调,受街道政府等的限制重重,而现实状况亦往往如此。再加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质量不高与匮乏,更加剧了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这种不良性。因而能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实习的环境只有街道社区。而因每个社区状况不同,导致该区的街道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的具体状况又有所不同。而上文提到,实习机构是校方联系并给定的实习生,因而每个实习机构无法根据自身特有的状况去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实习生。所以很多实习生去了实习机构后,实习机构无法给出实习任务,导致学生无事可做,毫无成就感可言。只待“拍照取证”,和实习机构负责人打声招呼就走人的状况。

2.2 实习机构对实习目标认识不足

即使有符合自身需求的实习生了,但实习机构自身所欲求的目标与校方对实习生规定的教育目标可能有出入,实习机构往往会让学生从事一些与实习无关的事情,即,“机构也一般很少会把带领社会工作学生学习当作一种专业成长的过程”[3],而导致教育目标无法实现。此期间学生为了“交差”,也就是达到学校规定的实践教学目标,必然会因此二者目标的不一致而产生抵触情绪,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一些不愿看到的负面情况。同时实习机构提供的任务有时又会超出学生自身的能力,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互相讨厌的情绪状态,学生对机构没有归属感,工作气氛紧张。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而言便苦不堪言,心生不悦,从而消极怠工,使实习质量大打折扣。这样下来,实习只成了应付差事而无法获取实习知识与经验的形式产物。

2.3 服务对象资源不足

基于目前社会工作在社会中认可度低,一方面服务对象一般不会主动来机构寻求帮助,需要机构自行发现。另一方面服务对象在求助时都会要求专业社会工作者来提供服务,当知道是一位实习生时就会认为不专业不被重视其问题和需要而拒绝学生提供服务。从而也导致学生只能从事一些志愿性的辅助工作,失去参与的积极性和专业热情。

[1] 周利敏 趋同趋异—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模式比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07-01.

[2] 肖萍 我国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模式的本土性探讨:资源概念的引入[J].南京社会科学:03期,2006.

[3] 李荣志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课程建设思考——以N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A].社会工作:第6期下,2009.

C916

A

1672-5832(2017)10-0101-01

刘现荣(1991-),男,汉族,陕西人,研究生,西北大学,研究方向:社会工作教育。

猜你喜欢
实习生督导机构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0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08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16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