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考评方式创新研究

2017-11-25 03:05崔旭东
长江丛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立体艺术设计时代

吴 丹 崔旭东

微时代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考评方式创新研究

吴 丹 崔旭东

基于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创新能力缺乏的状况,本文借助微时代背景的特点分析为起点,对照《立体构成》课程现行考评方式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考评方式存在问题的探究,提出了以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所常用的微信平台为载体,深入开展以“三个结合”为体系的课程评价方式。”本文期望通过高校教师的具有创新性的、互动性的考评方式,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考评活动中来,并将考评工作活动化、自主化,推动环境艺术专业教学工作的发展。

微时代 立体构成 考评方式

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基础学科,《立体构成》考评方式的实践性、互动性相对于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来说更为重要。结合微时代下大学生学习途径的多元化,《立体构成》课程考评方式应当顺应微时代的新特点。针对大学生掌握知识要点的情况,采取多元化、生动性的考评方式考核大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本文期望《立体构成》的考评方式不再是“平面化”的纸质考评方式,而是显性评价与隐形评价相结合、自主评价和互动评价相结合、变成形成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立体化”电子考评方式。

一、微时代大学生信息传播的特点分析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已经进入“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媒体、微信用等“微产品”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相对于“大产品”时代中所出现的大流水线、大托拉斯等,微时代所呈现出的特点则不单单是“小而精”。微时代中大学生信息传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传播渠道的灵活性

随着4G手机的普及和手机网络的不断升级,微时代中大学社信息传播的各种载体多样化不断提升。从大学生普遍使用的PC端客户载体逐渐向手机客户端、便携式移动设备转移,逐渐小而精的设备终端,使得微时代的信息快速传播,大学生参与率不断提高。

(二)信息传播的简短性

微时代中大学生青睐的是言简意赅的微博、微信等平台,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长篇大论、侃侃而谈的枯燥文字。短短200字加之主题鲜明的图片,便可以在平台中形成投票建议、群内讨论的氛围。同时,简短性的平台文字也催生了“短平快”的快餐文化。

(三)信息传播的互动性

得益于技术层面的不断提升和设备终端的小而精,微时代中信息传播的速度不断提升,信息传播也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信息传播的方式逐渐多元化,平台中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微时代中大学生常常就某一话题、某一事件展开深入的讨论和互动,参与丰富多彩的话题讨论成为微时代最吸引大学生的亮点。正因如此,微时代中外表呈现碎片化的文字和短小的知识体系,通过参与者的不断互动逐渐演变成一个体系完善、构成多元、载体多样的网络知识结构。

二、现行《立体构成》课程考评方式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课程考评目标的简单化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立体构成》课程考评目标同其他专业课程的考评目标大致相同,主要采取文字考试的方式,考评的目标集中在大学生是否掌握《立体构成》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体系。该课程教师的考评目标是为了给大学生评定课程成绩。而对于该课程的大学生而言,课程质量的考评也仅限于获得分数、取得学分。相对于高校教师、大学生二者而言,在忽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简单化的考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立体构成》课程的学科体系建设和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多数课程考评工作以课程知识点为中心,通过文字考试的方式来实现对大学生掌握程度的考评,如此简单化的考评方式不仅忽略了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而且也不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和提高。

(二)教学课程考评手段的单一化

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专业基础学科,《立体构成》考评的实践性、互动性相对于理论知识点来说更为重要。现阶段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质量考评方式主要以文字试卷考试为主,除此之外还没有采取其他成系统的、科学的考评方式。在文字考试或者作品提交的考评方式中,高校也没有将大学生同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方式引入其中。在作品提交之后,高校教师没有将作品从办公室放置到教室,没有从独自赏析转为大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单一的文字考试和作品提交不利于形成大学生之间相互探究、彼此讨论的良好氛围,所以导致了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立体构成》的教学质量提高受阻,同时也阻碍了大学生对该课程浓烈学习兴趣的形成。

(三)教学课程考评内容的程式化

当前微时代背景下的《立体构成》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依托文字考试和作品提交,在考评内容方面主要围绕这两方面展开。文字考试所考评的内容以《立体构成》中理论知识体系、知识应用能力两方面为主,通过百分制的考试僵硬的使《立体构成》中灵活的知识内容划分为一个个分数制的单元。程式化的考评内容设置使得《立体构成》中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压抑,不利于两种能力的形成。受到目前大学生中极个别同学作弊的不良风气影响,一部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在《立体构成》的学习中形成了相互抄袭作品、死记硬背考试的不良风气。相反,对于一些创造力较为突出的大学生,受到目前程式化的考评内容约束,现行的考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突出自我个性的诉求。

三、微时代《立体构成》课程考评方式的创新研究

微时代中微信平台已经被广大的大学生所熟知并使用,基于《立体构成》课程学习中所要求的自由发挥、综合运用的特点,本文认为应当借助微时代各种平台的灵活性、简短性、互动性的特点,展开具有创新意义的独特考评方式,从而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显性考评与隐形考评相结合

显性考评主要是指采用标准化的方式,以高校教师评定分数的手段来评定大学生对《立体构成》的掌握程度。本文认为高校教师需要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中发布评价表格,大学生在填报表格之后再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将表格回传。同时大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对教学效果的不同看法,在表格中提出具有自身需要的、切合实际的教学建议。教师在收到学生的教学表格之后,可以根据表格中所反应的情况针对教学工作作出调整。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对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态度等隐性指标作出评价。通过具有显性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教师可以掌握具有量化性质的各类教学指标,同时还可以掌握学生的各类隐性指标。不仅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从而开展有意识、有计划的学习改进。

(二)自主考评和互动考评相结合

自主学习是大学生主动参与《立体构成》课程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过程,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中心,大学生需要明确自身的学习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也需要进一步了解各个学生在作品创作中的状态和心理活动。本文认为在《立体构成》的课程作业的提交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作品上传。在上传的作品中大学生需要将作品创作的心理活动、创作动机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在作品上传到平台之后,所有学生可以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在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中,大学生需要对各个同学的作品进行认真的学习和分析,从中分析各个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形成相互评价的氛围,而且还能够促成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提高。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角度对提交作品的学生、发表评价意见的学生进行点评,进而实现“1+1+1>3”的良好效果。

(三)形成性考评与综合性考评相结合

为了能够加强《立体构成》的学习中对大学生学习过程的掌握,所以需要对该课程大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的跟踪式服务。基于目前考评方式的局限性,本文认为将微信平台运用于形成性的考评工作是最佳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发布针对教学工作考评的消息,其中包括每日课程或每周课程的教学问卷或者要求学生提交的作业和作品。学生可以将教学效果的问卷通过署名的方式来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评价出各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调整教学计划。学生通过平台提交作品和作业,将作品和作业实现无纸化的电子版保存,改变以往“交作业、完任务”的单一考评方式。教师在收到作业和作品之后,可以将它们制作成一系列的电子相册。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学生作品和作品的系统保存,而且有助于教师在学期结束以后根据一批次学生的作品和作业情况作出综合性的考评。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芙蓉学院))

本文系2015年度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为FRjg151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立体艺术设计时代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山东大学作品欣赏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平面和立体等
立体年历